《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洪晨 刘歌
从朝鲜起飞的“军火飞机”仍被扣押在泰国
《环球人物》杂志特约记者 洪晨 刘歌
2009年12月12日,泰国曼谷廊曼机场,一架从朝鲜首都平壤飞来的“伊尔-76”运输机缓缓降落,进场加油。已经得到密报的泰国安全部队和特警,荷枪实弹包围飞机,海关人员登机搜查,在飞机上发现了大量军火。
这一事件震惊国际社会。但随着调查的深入,疑点越查越多。军火究竟运往何处?贩运者到底是谁?他们是如何瞒天过海偷运武器的?有人说,这桩国际军火走私大案的谜底可能要到2010年甚至更远的将来才能彻底揭开。
1800万美元军火“无人认领”
12月12日下午4点多,廊曼机场气氛异常紧张。身穿防爆服的泰国拆弹小组涌入“伊尔-76”的货舱,小心翼翼地打开一只货箱,满箱的武器弹药赫然映入眼帘。警方立即拘捕了5名机组成员,机上的145只货箱被运往泰国中部那空沙旺府的一个空军军火库。72小时后,泰国政府发言人宣布,泰国军方已查明飞机所装的“货物”包括地对空导弹、带有电脑发射控制组件的导弹发射器、普通的爆炸装置等。一位拆弹专家透露,最后10箱里装的导弹部件显得十分神秘,“可能就是赫赫有名的朝鲜‘大浦洞’导弹的零部件”。首席调查员、泰国警察上校苏桑·巴丁纳透露,这批武器弹药初步估价为1800万美元。
这些武器是谁的?美欧的媒体异口同声地认定是“朝鲜制造”。媒体认为,朝鲜通过向伊朗、叙利亚、缅甸等国出售常规武器,每年赚得大笔硬通货。2009年8月,阿联酋就扣押了一艘满载朝鲜生产的武器弹药的货船。这些军火被伪装成石油开采设备,目的地是伊朗。而这次偷运的军火,报关单上写的也是“钻井设备”。从“伊尔-76”上搜出的文件显示,货物要运往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政府马上否认自己买军火。斯政府称,因为斯里兰卡的“猛虎”组织已经被消灭,现在国家的重点转入战后重建,不会花钱购买大量的武器弹药。对于这种解释,军事观察家认为也说得过去。更何况,国际军火贩子一般不会在文件上暴露真正货主。
军事观察家进一步分析说,根据朝鲜武器以往的去向判断,这批军火真正的买主可能是非洲某国、中东某国或者缅甸。一名泰国军事专家透露:“根据我们的检查结果,这批武器最可能的目的地是伊朗。主要依据有两个:第一,伊朗一直是朝鲜武器的主要买家;第二,这批武器中可能有‘大浦洞-2’型导弹零部件,其它小国是不需要这种东西的。”美欧的军事专家附和说,这种可能性最大,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还发布报告说,朝鲜靠导弹出口每年赚回15亿美元,大部分导弹是卖给伊朗。早在两伊战争期间,朝鲜就向伊朗出售了“飞毛腿”导弹。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朝鲜向伊朗出售了射程300公里左右的“流星2型”弹道导弹。此后,朝鲜又向伊朗出售了“大浦洞-1”多级导弹,其射程可达2500公里。而双方的关键合作项目就是“大浦洞-2”。
但泰国政府发言人12月17日否认了飞机载有“大浦洞-2”导弹部件的说法,声称飞机上找到的最大军火部件可能是朝鲜的M1991或者M1985导弹发射系统,射程是60公里左右。泰国总理阿披实称,有关这架货机的最终目的地,目前有很多种说法,但到现在还没有最终核实真正的目的地。他还说,在扣留的武器箱中有英文说明,所以“这批军火也有可能不是出自朝鲜。”
这一事件震惊国际社会。但随着调查的深入,疑点越查越多。军火究竟运往何处?贩运者到底是谁?他们是如何瞒天过海偷运武器的?有人说,这桩国际军火走私大案的谜底可能要到2010年甚至更远的将来才能彻底揭开。
飞机始终在中情局视线内
12月18日,泰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他温承认,这次拦截行动得到了“美国的帮助”。这与此前外界普遍猜测的“美国插手此事”不谋而合。俄罗斯《商业日报》17日报道,该货机进入泰国领空后,早就得到情报在那里等候多时的2架泰国战斗机,立即靠近货机,“要求货机降落”。而主管安全事务的泰国副总理素贴则表示,这架货机是主动要求降落加油。他说,在得知“伊尔-76”运输机装载有非法军火之后,泰国官方一度试图阻止该机进入泰国空域,以免“惹是生非”,但由于运输机的燃油确实不足继续飞行,所以最后只能允许它降落。
素贴对泰国媒体说:“当我得知这架飞机请求降落、加油的消息,非常吃惊。我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我猜想这些走私者很自信,觉得我们无权扣押这架飞机。”朝鲜核试验后,联合国安理会2009年6月12日通过第1874号决议,禁止朝鲜运出或者运进重武器,呼吁各国检查和销毁朝鲜运出或者运入的重武器(包括导弹和导弹部件等)。泰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根据这一决议,我们必须扣留这些军火。”
美国一名情报官透露,当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得知这架飞机要飞往平壤装货时,立即通报中情局兰利总部和五角大楼。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调动5颗太空侦察卫星,全程跟踪“伊尔-76”的行动。“事实上,当运输机降落在平壤机场后,间谍卫星拍下了神秘车队从武器仓库里驶出,抵达机场后装载货物的全部过程。当卫星照片专家确定神秘车队从朝鲜人民军的仓库离开后,基本上可以肯定所装货物与军事有关。大家于是研究行动计划,最终选择与美国关系密切的泰国,向其通报情报,由泰国出面拦截。”
而据《纽约时报》报道,奥巴马政府一名高官称,美国担心朝鲜对外出口核材料,所以向泰国当局通风报信,称这架飞机上可能载有武器。这位匿名官员称,美国此举不仅想知道飞机上具体装什么,同时也要向平壤发出信号:虽然美国正寻求与朝鲜对话,但依然会保持对朝鲜的压力。
不过,虽说拦截军火的行动很成功,但查明真相却很不容易。“这说明策划这次行动的军火贩子决非常人。”中情局的一名高官感慨说。
一路查过去,遇到一团麻
从文件上看,这架“伊尔-76”运输机,是货主从格鲁吉亚的航空货运企业“西方航空公司”那里租用的。这家公司注册于格鲁吉亚的黑海港口城市巴统。格鲁吉亚内政部负责人说,格鲁吉亚从前苏联继承了不少飞机,但是无法用于客运,所以,很多公司就把这些飞机出租给外国公司。
而哈萨克斯坦交通部则说,这架飞机在卖给格鲁吉亚公司以前是登记在哈萨克斯坦的。还有报道指出,以前这架飞机登记在贝巴斯公司名下,这家公司和国际军火商多米斯拉夫·德曼诺维奇有联系,再往前追溯,飞机还曾登记在另外三家公司名下,这些公司被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局认定属于俄罗斯军火商维克托·布特。而航空业的专家说,飞机和轮船一样,登记在哪个国家并不一定是在这个国家运营。
飞机主人的真实身份弄不清,租用飞机运货的货主身份更是一团乱麻。“西方航空公司”经理卡卡巴泽对记者说,是泰国“SP贸易公司”11月4日与其签了租用飞机的合同。但他坚称:“我对SP公司一无所知,以前也从没合作过,只是看他们公司文件齐全,货物合法,给的报酬也高,所以就同意签约了。”调查发现,“SP贸易公司”其实注册在新西兰,总部设在奥克兰,总经理是张路(音译),但大股东是新西兰的VICAM公司,而VICAM公司又属于GT集团。
这个GT集团更难找。它的总部设在岛国瓦努阿图,但当媒体致电其总经理伊恩·泰勒时,电话却打不通。按公司网站上列出的瓦努阿图电话打过去,一位接电话的女性说,从来没听说过这家公司,更没人在那家公司工作过。有媒体记者终于查到GT集团的真正创始人是杰弗里·泰勒,而且这家公司规模很大,在英国、澳大利、新西兰和美国纽约都设有分公司,主业是“公司兼并与金融服务”。但杰弗里·泰勒拒绝媒体采访,只发一封电子邮件给新西兰的《国家商业评论》称,GT集团与“SP贸易公司”无关。线索到此彻底断了。
两大军火贩子,全都矢口否认
事情越查越复杂,更让各方怀疑贩卖军火一事与军火贩子布特和德曼诺维奇有牵连。因为他们俩都喜欢通过设立一连串的相关公司,在多国之间来回绕,最终抹掉军火交易的真正来源与路径,让执法机构的调查陷入困境。长期研究非法武器运输问题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专家格里菲斯认为,这样精心布局的军火走私,只有布特和德曼诺维奇能干得出来。
布特贩卖的军火遍及全球,以至于好莱坞以他为原型拍了大片《战争之王》。虽说此人从2008年开始就被关押在泰国曼谷市郊孔普雷中央监狱,但国际社会的共识是,身在监狱中的他仍然神秘地操纵着庞大的军火走私帝国。而泰国当局把抓获的机组人员和布特关押在同一个监狱(但是在不同的监区),更加深了人们的猜测。
外号“死亡贩子”的布特,原是苏联空军飞行员,后来介入军火走私。据称,他曾为卢旺达等冲突地区运过军火,和塔利班也有联系。去年,美国反毒局探员扮成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的买家,和布特接洽购买武器,并随后在曼谷将他抓获。布特后来在纽约被起诉,美方控告他4项与恐怖活动相关的罪名,并要求引渡,但泰方没有同意。这位俄罗斯军火走私大亨不久前接受俄媒体采访表示,他和军火飞机没有任何瓜葛。他信誓旦旦地说:“我,维克托·布特声明,媒体说在曼谷被扣的西方航空公司货机属于我手下公司,纯属杜撰。我与上面提到的飞机没有任何关系。这些缺乏证据的指责是试图破坏我的声誉。”
另一位国际军火走私大亨德曼诺维奇也受到怀疑。他和布特合作多年,但低调得多。他是塞尔维亚人,据说现住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他曾为利比亚运过战斗机零件。他在走私军火时惯于隐瞒目的地,手法与这次的很相似。如2002年,他将包括AK-47步枪、火箭筒、地雷等武器运到利比里亚,而发货单上写的却是尼日利亚。当时利比里亚因支持塞拉利昂的内战而受到制裁。后来,他运送数百万弹药到卢旺达,真正的目的地却是刚果。但2007年他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否认了所有的对他卷入武器走私的指控。他说,自己把武器运到卢旺达这样的地方“完全合法”,“至于人们得到武器以后干什么,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的是,研究表明,美国的国防承包商KBR以及“通用动力”等,过去也曾经请德曼诺维奇的公司帮忙运武器给美军。不过,KBR不承认他们与德曼诺维奇有过交易。既为联合国实行武器禁运的地区运武器,也为美国的大公司打工,这就是德曼诺维奇聪明过人的地方。
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布特的人马也曾受雇为驻伊拉克美军运输过装备,当时伊拉克局势不稳,飞机在巴格达机场起降非常危险,只有布特那些运惯了走私军火的飞行员才能干这活。
机组成员能不能审出名堂
目前,5名机组成员面临着非法运输武器、虚假申报等指控,可能被判10年监禁。但5人一口咬定:“不知道机上装载的是武器弹药,只知道每次加完油后飞往哪里。”5人中,有4人持哈萨克斯坦护照,一人持白俄罗斯护照,是清一色的退役军人。有人说,布特和德曼诺维奇一向喜欢请退役军人运货。这些人一旦被捕,只要他们不招供,那么,他们为坐牢得到的补偿可能是天文数字。
但据《时代》周刊等媒体的报道,这些飞行员只是庞大的国际武器走私网中的小角色,甚至也是受害者。被捕的机械长、54岁的贝特科夫是一个失业的白俄罗斯人,曾经在苏联空军工作20年。他的太太维拉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飞行是她丈夫第一次为这家她不知道名字的公司工作。在此前,他已经半年没有工作。他太太说,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人打电话让他去“跑一趟”,拿回来的钱也是有多少算多少。有一次他出门三个月,只带回来50美元。
军火贩子对飞行员的生命视若草芥。德曼诺维奇曾在1996年为利比亚过军火。在一次运输中,飞行员发现飞机的电子设备有故障,但德曼诺维奇要飞行员继续飞,并给出2000美元的额外奖赏。结果飞机15分钟以后在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附近坠毁。
对东欧的失业飞行员来说,“工作就是工作,管他谁出钱”。上个世纪80年代和贝特科夫一起在苏联空军工作的米戈尔说,对很多飞行员来说,为这些灰色公司开飞机是他们唯一能得到的工作。他说:“大家都知道这些飞机早晚有一天会被查获,要不就是坠毁,但是你还得飞行。我们也要养家糊口。”在机组成员身上能审出多少名堂,人们也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