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新闻发布会
临沂市召开“2021经济社会发展盘点”主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 通报2021年全市体育重点工作情况

1月14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2021经济社会发展盘点”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临沂市体育局相关负责同志通报了2021年全市体育重点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金波 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伟健 市体育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马 洁 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

主持人

张庆龙 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和对外传播科科长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一年,奥运会、全运会相继举办,中国健儿在东京赛场连创佳绩,山东代表团勇夺全运会“四连冠”,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和荣耀。全市体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走在前列”目标要求,以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为宗旨,紧紧围绕全民健身、育人争光、服务经济和扩大影响等功能,以实干笃定前行,以拼搏检验初心,群众体育实现新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体育产业形成新亮点。市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省政府表扬为全运会有功单位,被市政府通报表扬。全市公共体育设施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永久落户临沂,全市体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动感临沂、魅力沂蒙,健康临沂、活力之城”城市名片更加靓丽多彩。

1健身设施更加完善

群众健身举步可就

围绕破解群众“去哪儿健身”这一难题,大力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县级“三个一”工程39个(“三个一”即: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乡镇“两个一”工程312个(“两个一”即:一个全民健身中心或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社会足球场133个,行政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9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由1.46㎡增加到2.81㎡,全市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转变。新建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临沂模式”在全国推广。

围绕公共体育设施优化提升这一目标,2021年,市政府制定印发了《临沂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临沂市县乡公共体育设施优化提升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部署开展了县区、乡镇“双四一”工程建设(即:县级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一个游泳馆,乡镇(街道)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一个社会足球场),推动公共体育设施体系“从有到优”。同时,持续推进了新建居住区、老旧小区体育设施建设管理和农村健身工程建设。2021年,分别完成了滨河东岸5个网球场、6个篮球场、4个门球场、1个田径场提升改造;启动了滨河健身设施优化提升;新建更新了1567个健身场地;会同教育部门开放了549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进一步推动了群众健身举步可就。

2赛事活动蓬勃开展

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从完善赛事活动体系、健全体育赛事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指导着手,进一步丰富群众身边体育健身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广大群众的体育获得感显著增强。

一是赛事供给更为丰富。依托我市丰富的山、水、红色资源,构建了高低搭配、覆盖城乡的国际、国家、省、市、县、乡、村七级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截止2021年底,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沂河体育节、皮划艇世界冠军挑战赛、临沂国际马拉松赛等50多项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每年举办群众性赛事活动1500多项次。其中,2021年,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气排球预赛等省级以上比赛16项次,举办市县级全民健身运动会比赛783项次、乡镇活动795项次、社区运动会1181场,赛事活动总数达2775项次,连续5年获得“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优秀组织奖”。“魅力沂蒙”乡村马拉松赛,“红色之旅、沂蒙骑行”自行车赛,“划遍沂蒙”皮划艇联赛等“红色沂蒙”品牌赛事知名度显著提高,辐射范围逐步扩大到全省、全国。

二是赛事组织更加健全。2021年,新成立各级体育协会475个、俱乐部59个,市县乡村体育社会组织达到5683个,社会力量办体育活力进一步释放,在近五年组织举办的8700余项次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中,90%以上由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举办或承办,“革命老区心向党 激情‘羽’动耀赛场”、“一带一路大赛马”、“情系沂蒙健美健身大奖赛”等品牌赛事影响力凸显,“轮滑吧,少年”、“气韵沂蒙”、“舞动奇迹”等网络精品赛,参与赛事及直播人数达10万余人。

三是健身指导更加科学。结合“乡村振兴”、“体育扶贫”等,发动全市3万多名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一线开展“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活动下基层,为群众送温暖、送健身指导、送健康。市县同步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平均每年为5000多人开具运动处方,提供科学健身指南。2021年,连续组织开展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等活动70多项次,国民体质免费监测8000人次。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0%,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3.44%。

3竞技体育奋力赶超

夺金实力明显提升

竞技体育是一个地区体育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围绕落实《临沂市竞技体育八年提升计划》,市体育局从竞技项目布局、队伍建设、训练格局、赛事体系四个方面分别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竞技成绩不断突破。新上举重、赛艇、皮划艇、橄榄球、攀岩等训练项目14个,第25届省运会参赛项目达到28个,培育了自行车、射击、田径、摔跤、拳击、橄榄球、篮球等一批重点优势项目。在全省率先启动县级体校办学模式改革,全市在训运动员达5900人。全市一盘棋、县区差异化、社会力量全面参与的竞技训练格局逐步成型。

截止2021年底,五届省锦标赛获得金牌229枚,其中2021年度获得金牌62枚,夺金实力更加稳固;第24届省运会获得金牌20枚,创历届最好成绩;19名临沂籍运动员参加第14届全运会决赛,获金牌2枚、银牌3枚、铜牌2枚,为我市争得了荣誉,展现了竞技体育发展潜力。

根据市委、市政府明确承办山东省第26届省运会的部署要求,主动作为,提前谋划、研究制定了承办省运会场馆建设改造计划,正式提报了第26届省运会申办报告,2022年1月12日,山东省体育局到我市对申办条件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

围绕增强中小学生体质,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市街舞、举重、射击锦标赛等市级竞技赛事11项,参赛运动员达3252余人;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开展了网球、足球、轮滑等25个体育项目进校园,进一步拓展了体教融合平台载体,增加了中小学生体育技能选择,增强了中小学生体质。

4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更好融入全市大局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后,市体育局积极探索体育产业发展路子,依托和发挥我市商贸、物流、交通优势,构建了“一会一城一园两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即:举办好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做强中国体育用品城,建设临沂体育智能制造产业园,壮大沂南制球产业基地、郯城体育用品制造出口基地),全力打造国际体育用品采购中心。

截止2021年底,体育产业增加值稳步长,体育市场主体3864个,中国体育用品城日益壮大,涌现了连胜体育、英健特、瑞健特、吉诺尔、路克士、奥强、庆华健身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形成了体育用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产业链条,体育制造与销售业快速发展,占到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的71%,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020年和2021年,我市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山东体育用品博览会,入场专业采购商均超过1.6万人次,现场人流累计8万人次,意向及合同额分别为12亿元、24亿元,打造了高水平、更专业的体育产品展示平台,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体育产业更好地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加快培育体育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发挥引领作用,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兰山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全国13个上榜县区之一。目前,全市市级及以上体育产业基地达到42个。

着力推进“体育+”融合发展,体育旅游特色鲜明,中国沂河体育节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蒙山国家健身步道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沂水雪山彩虹谷景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是全国47个国家级基地之一,全市“国字头”基地阵营进一步扩大。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将在北京开幕,我们也将迎来“十四五”各项规划实施的关键一年。全市体育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十四五”全民健身计划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体育”这一宗旨,以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指引,努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培育打造“红色沂蒙”品牌赛事,积极备战参战25届省运会,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健康临沂、体育强市”建设,推动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贡献体育力量。


答记者问

01请问围绕增加群众健身设施供给,2022年,体育部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为进一步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不断增强群众参与健身的幸福感、获得感,2022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抓好体育设施供给。

一是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大力抓好县(区)、乡镇(街道)“双四一”工程建设,年内计划新建3个县级全民健身中心、32个乡镇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24个社会足球场。配合做好五区体育公园建设,年内完成项目选址、规划和立项,确保尽快见到成效。结合申办承办第26届省运会,统筹规划专业场馆建设,协调推进区级体育中心规划建设。加快推动市级奥体中心建设。进一步做好滨河健身长廊的改造提升。

二是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按照“小型、多样、便民”的原则,积极破解群众健身难题。年内完成445个行政村健身设施更新、927个自然村健身设施新建任务。协调推动中心城区“口袋公园”体育设施配套完善。按照“人均室外体育用地面积0.3平米以上,室内建筑面积0.1平米以上”的标准,继续做好新建居住区配套体育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开展老旧小区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

三是协调做好社会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工作。会同教育部门共同做好学校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工作,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更好地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挖掘社会体育场地资源,积极鼓励、引导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自建体育场地对外开放,为群众就近健身提供更多的场地,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发展。


02请问2022年,市体育部门都有哪些体育赛事活动安排?

    2022年,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下,市体育局将一手抓活动开展,继续丰富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供给,一手抓规范提升,办好临沂体育品牌赛事,提升赛事品质和影响力。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举办市县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推动更多的全民健身项目发展。组织举办不少于1000场次的“社区运动会”,将赛事办在群众身边,进一步提高群众体育获得感。

二是举办第十一届中国沂河体育节。办好第四届中国皮划艇公开赛、“红色沂蒙”中国名校皮划艇邀请赛、“青春梦·沂蒙情”中国名校龙舟邀请赛、“红色沂蒙”中国摩托艇精英赛、“极限挑战·沂蒙之约”第八届百里沂河水陆四项赛等国家级赛事,彰显“魅力沂蒙”城市形象,培育“红色沂蒙”品牌赛事。

三是举办临沂马拉松赛。尽早筹划安排,做好赛事组织、保障等筹备工作,并积极争创中国田协“金牌赛事”、“最美赛事”,扩大临沂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影响力。

四是打造培育品牌赛事。依托我市丰富的山、水、红色资源,组织举办6站“魅力沂蒙”乡村马拉松赛,6站“舞动沂蒙”广场舞大赛,7站“红色之旅、沂蒙骑行”自行车赛和“红色沂蒙”第二届皮划艇马拉松挑战赛、“划遍沂蒙”皮划艇联赛系列主题赛,“红色沂蒙”摩托艇挑战赛暨中国摩托艇精英赛预选赛,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

五是举办青少年竞技比赛。办好全市青少年足球、篮球、田径等10个项目的锦标赛,会同教育部门举办全市中小学生乒乓球等7个项目的联赛,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体质。

六是引导更多体育社会组织办赛。继续支持、引导有资质的体育协会、俱乐部承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提升赛事品质,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市场化发展。

这些赛事活动的具体举办信息,我们将根据疫情防控实际调整并发布,市民可以通过临沂体育微信公众号、临沂体育官方网站关注获取。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