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新闻发布会
临沂市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有关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2月2日上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我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秀光 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

刘兆东 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

主持人

周晓东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沂蒙精神研究中心主任

临沂市打击治理电信

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有关情况

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出重拳、下狠手,以更大力度推进打防管控宣各项措施,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2022年,全市发案数和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31.38%和37.88%,破案数和抓捕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9.2%和37.65%,实现了国务院部级联席会议提出的“两降两升”的工作目标。

01坚持高位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分别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市“两办”专门出台实施意见, 动员25个部门组成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专班,高规格、高标准推动打击治理工作。召开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推进会和全市公安机关“断卡”攻坚行动动员部署会,切实形成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强大合力。

02强化专项打击,形成有力震慑

全市公安机关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精心组织开展“云剑-2022”“断卡”“断流”“打现行、扫黑恶、反诈骗、治拐卖、追逃犯”夏季严打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持续组织集群战役,对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开展精准打击、规模打击、全链条打击。紧密结合“断卡”行动,深挖“两卡”贩卖输送通道、卡头卡贩和行业“内鬼”,全力抓金主、铲窝点、打平台、断资金,坚决铲除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滋生土壤。破获兰山李某等“跑分”洗钱团伙案、莒南吴某等杀猪盘诈骗案、蒙阴县王某等组织偷越国(边)境案等一批大案要案,打掉多名通讯公司行业“内鬼”,捣毁多个涉诈违法犯罪团伙和窝点,形成了有力震慑。

03坚持部门联动,挤压犯罪空间

全市公安机关联合通信管理、人民银行、银保监局等部门督促各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和电信企业,研究出台更加严密的管理规定,严格控增量、清存量,加强电话卡、银行卡在开户、流通、使用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规范开立、合法使用。2022年全市银行机构排查管控涉诈或疑似涉诈银行账户3161户,排查风险账户36564户,向公安机关提供涉诈线索291条。全市通讯企业全年累计关停涉诈号码6万余个,发送防诈骗短信3200万余次。压紧压实基层党委政府责任,严密管控本地涉诈人员,教育劝返境外涉诈人员。

04加强防范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印发《全市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反诈宣传,精心组织开展反电诈集中宣传月、“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回头看”、反诈宣传“五进”、“1+100”反诈宣传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无诈社区”“无诈校园”“无诈单位”创建活动,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2022年我们开展了打击治理电诈犯罪集中宣传月活动,市公安局还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文旅局组建新时代红色沂蒙警队文艺小分队,在城市广场、村居社区举行13场慰问演出,用文艺作品的形式向群众宣传防诈知识,营造了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对电信网络诈骗保持严打高压,巩固深化打击治理成效,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态势,切实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会后,媒体记者参观临沂市公安局新型犯罪研究作战中心。


答记者问

01好多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缺乏了解。平时大家应该重点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不上当受骗?一旦被骗的话,又该怎么处理呢?

防范电信诈骗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注重保护个人信息。电信网络诈骗的开始往往都是因为个人信息无意间被泄露,广大群众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例如: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以及各种社交软件、网络游戏、移动支付的账号;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办理的手机卡、银行卡和各类账号,更不能租借甚至卖给别人使用,成为违法犯罪的帮凶。二是要警惕陌生电话、微信、链接、APP。对陌生的、可疑的电话、短信或者微信、QQ,尽量不接、不听、不聊、不回。对“热心网友”发送的链接和APP要高度警惕,尽量不使用非官方渠道下载的APP。三是不要草率行事、单独行动。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尽量先找身边的人、亲朋好友沟通商量一下再做处理,最简便、最稳妥的办法还是直接拨打110咨询求助。四是不要透露重要信息。千万不要向陌生人提供自己手机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和网络收付款的二维码,更不能轻易扫描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

如果市民朋友一旦发现自己被骗、遭受了资金损失,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抱有和诈骗分子周旋的幻想,要立即拨打96110或者110,快速到派出所报案,紧急止付。报警时把对方的银行账户、联系方式,以及资金交易明细,嫌疑人声音、图像信息,提交给公安机关,以便公安机关开展案件侦查、资金挽损等工作。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转账汇款后的半小时,是公安机关紧急处置、挽回损失的最佳时机。

02请问近期我市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有哪些?有没有一些典型案例给我们介绍一下?

多发高发的主要有5类。

一是刷单返利类诈骗。刷单诈骗是发案率最高的,受害人在陌生的QQ、微信群内通过给商家关注、点赞等做任务获得小额回报,之后骗子诱骗受害人接单做大额任务,以系统出错、任务失误等借口,从而诈骗受害人钱财。

典型案例:2022年12月,郯城居民王某收到陌生微信好友的群邀请,入群后王某抢了十几元的红包,后进入另一群聊并下载“心里美”APP,在APP内接受给微博点赞的任务获得100多元的收益,后冒充平台客服的骗子以高额利润为诱惑,让王某做大额任务,并以任务做错导致违规不能返还收益为由,让其继续刷单做任务,共诈骗王某3万余元。

二是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骗子通过抖音等社交软件发布“无抵押”、“免征信”办理贷款广告信息,引诱有贷款需求的受害人点击“链接”下载虚假贷款APP,以输错银行卡号导致贷款被冻结,将纳入征信黑名单为借口,诱骗受害人缴纳保证金转账汇款,骗取受害人钱财。

典型案例:2023年1月,罗庄区居民曹某报警称其收到一条贷款短信,无利息、秒打款,随即曹某点击下载“民生e贷”APP并按流程操作,很快接到自称是“民生e贷”客服电话,告知曹某贷款成功,但是APP提示银行卡号输入错误,曹某向客服要求申请更改,对方以银行卡被冻结为由让其支付解冻金,诈骗其5万元。

三是“杀猪盘”类诈骗。骗子通过婚恋平台等社交软件寻找潜在受害者,通过聊天发展感情取得信任,然后将受害人引入理财投资的虚假平台进行投资,骗取受害人钱财。

典型案例:2023年1月,沂水县居民李某报警称其上网时,一自称“温婉可人”的女性主动找其聊天,私聊一段时间后,骗子自称知道股票涨跌内幕,引诱李某下载“恒富汇达”APP投资,先是获得小额回报,在李某进行大额投资后,平台关闭,李某才知被骗。

四是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快递客服,谎称被害人购买的物品出现丢失、破损等问题,以赔偿或退款为由,诱导被害人下载云视频、云会议等具备屏幕共享功能的APP,并让受害人打开屏幕镜像功能,下载或登录个人的网上银行客户端,通过屏幕共享获取银行卡密码和手机验证码等信息,将被害人银行卡内钱款盗走。

典型案例:2023年1月,兰陵县居民张某报警称其接到某快递公司的客服电话,称张某在网上购买的衣服丢了,可以给张某赔偿200元,之后张某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一款云会议APP,骗子指挥张某打开手机上的银行APP,并进行操作,张某最终被骗数万元。

五是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骗子发布虚假的优惠打折、低价转让、0元购物等商品出卖信息,诱骗被害人购物,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不断诈骗受害人钱财。

典型案例:2023年1月,兰山区居民明某报警称其在手机QQ空间里看到有人发布低价售卖手机的信息,添加QQ好友后,对方称有特殊渠道进货,明某便信以为真,付完1000元货款后,骗子让明某支付2500元“运费险”,承诺收到手机后会退还,不然厂家不给发手机,明某考虑到已经支付1000元了,就立即支付了“运费险”,后来骗子又继续让明某支付发票费用,明某这才意识到被骗。

最后再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未知的网络链接不要点击,如果平时没有国内外联系需要,境外来电不要接听,陌生人打来的电话不要轻信,在网络上交友要慎重,切记不要给陌生人转账汇款。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