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新闻发布会
临沂市召开《山东省老年教育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全市老年大学贯彻落实工作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

5月12日下午,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山东省老年教育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全市老年大学贯彻落实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孙孝建 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市老年大学校长

朱崇涛 市老年大学副校长

近年来,市老年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政治立校、改革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丰富校园文化,积极创新合作办学,推进基层老年教育覆盖,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山东省老年教育条例》在我市的落实落地。

01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示范型老年大学

始终坚持“政治立校”第一要求,将党的领导贯穿老年大学办学全过程各方面,印发《学习贯彻<山东省老年教育条例>对接方案》,通过坚定办学方向、理清办学思路、创新思政教学、打造过硬队伍、培育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全体教职工和广大老年学员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组织老年大学教师、学员骨干成立宣讲队伍开展“百姓文艺课堂”和“我来讲党课”宣讲活动,到“第一书记”派驻村、“双报到”社区等基层开展文艺宣讲15场次。市老年大学发挥全市老年教育示范引领作用,优化文体场所布局、配置专业教学设备、选育优质师资力量、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实现优质老年教育资源供给,老年人学习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02坚持多元融合,探索文化养老新模式

大力破解阵地资源受限、学习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等难题,在全市创新打造文化养老融合发展五种新模式。

一是做强老年大学,扩大“主校分校模式”。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办学路径,不断做强做大老年大学这一办学主体。全市各级老年大学把握机遇,通过联合社会力量举办和改造机构改革后闲置的办公室、活动场所等方式开办分校,扩大办学规模,形成了老年大学主校为支撑、分校为补充的文化养老主阵地。

二是充分整合资源,开创“医养文旅模式”。做好社会力量引导参与文化养老工作,联合养老产业、专业康复医疗机构,依托社会康养中心空间和设备优势,将老年教育融入其中共同办学,让养老空间由单纯学习型、传统养老型向学习养老一体型转变,建成融合文体学习、康复理疗、食宿颐养、旅居游学的老年大学办学新模式。

三是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游学模式”。发挥我市作为“沂蒙精神”发源地,红色资源丰富优势,形成了一批“便捷、舒适、特色”的老年游学线路。“红色游学”通过“红色资源”的历史性、教育性和游学内容的适老化设计很好的契合了现代老年人生活需求,使游学成为广大老年人养老生活新选择。

四是打通“最后一公里”,培育“社区家门模式”。通过我市社区老年教育情况调研,60-75岁适龄老年人中一半以上有学习需求和意愿,但因家庭事务、交通不便、身体状况等原因部分老年朋友未能参加老年大学的课程学习。为满足其文化养老需要,我们变“你来学”为“我送学”,联合社区居委会推动“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畅通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

五是强化信息支撑,构建“线上开放模式”。紧扣信息化发展脉搏,助力“智慧助老”行动,借助电视、互联网渠道大力建设“线上开放”文化养老平台让老年教育资源“触手可及”。依托山东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网、广电云课堂、海看云课堂、自建远教课堂等远程教育平台,以“低成本、低投入、低维护、可复制”方式做好基层老年远程教育教学点建设,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覆盖。

03坚持特色办学,建设有温度的和谐校园

坚持特色办学思路,发挥市老年大学示范指导作用,加强有温度的和谐校园建设,不断增强老年教育吸引力。

一是细化教学管理。市老年大学以信息化建设提升学员学习体验,通过升级学员系统、实名认证系统和学费发票系统,实现学员线上选课、报名缴费、实名认证和发票开具更加规范及时便捷。加强教学研究,制定统一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进度,实现教学有计划、上课有标准、学习有目标,促进教学全过程规范化。推进教师队伍管理,加强教师教学监督及评价工作,切实提升教师教学服务及教学质量,任课教师满意度均在95%以上。

二是搭建交流平台。统筹教育教学工作,以正能量凝聚和作用发挥为切入点,做好学员课堂管理和活动组织。及时汇总发布各级文艺活动信息,通过学员党支部指导帮助学员参与线上活动,展示学习成果。开展师生“双优”典型、“最美”系列选树工作,推选认定教师、学员、党员先进典型,在全校及社会中树立了老年榜样。全市5名学员、6名教师被省老年大学协会确定为“孝老爱亲好学员”“孝老爱亲好教师”。开启全市“学员有为”人才库建设,按照经验丰富、技能突出、自愿参与原则登记学员1326名,为老年人才继续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做好理论研究。为促进老年教育工作创新发展,持续推进文化养老深入调研年、创新发展年活动,完成社区老年教育、老年大学高质量发展、老年大学发展空间等三项校本研究调研课题。结合老年大学“第四课堂”建设工作,高标准完成国家级调研课题《全国老年大学游学养标准研究》子课题《红色经典:重温历史 发扬红色精神》。面向全市开展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推进新时代老年大学创新发展为主题的课题研究活动,在首届中国老年大学校长高峰论坛暨第七次全国老年大学校长研修班征文活动中6篇论文获奖。总结全市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汇编印制《临沂市老年教育研究文集》。

下一步,市老年大学将进一步抓好《山东省老年教育条例》的落实,不断满足老年人文化养老新需求,全力推进老年大学在新征程中高质量发展,为临沂奋力在全国革命老区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作出应有贡献。


答记者问

01从新闻报道中看到各地不同程度出现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现象,请问,我市老年大学在贯彻《山东省老年教育条例》过程中对“一座难求”现象采取了哪些措施?

我市作为人口大市,也是老年人口大市,近年来随着老年教育适龄人口的快速增加,市老年大学的书法、舞蹈、器乐等热门专业也存在“一座难求”现象。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老年教育办学格局,市委老干部工作系统已建有市级老年大学1所,县区老年大学11所,乡镇(街道)老年大学101所、社区(村居)老年大学(学校、教学点、学习驿站)463处,校舍建设总面积约15.4万平方米,在校学员5.2万余人次,初步建成市、县区、乡镇、社区(村居)四级老年教育办学网络。

为更好解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老年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各级老年大学通过内部挖潜、场所扩建、合作办学、远程教育等方式多举措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市老年大学通过资源整合、场所改造和教室高效管理,实现在4个校区、3所分校、2个教学点开设62个专业,164个教学班,招生6526人、注册学员10512人次,已成为一所深受老年人欢迎,设施齐全、课程丰富、环境优美、服务高效的老年教育和文化养老阵地。兰山区、罗庄区、郯城县、沂水县、平邑县、莒南县分别通过新建、扩建等方式提升县区老年教育供给能力,很大程度缓解了县区校“一座难求”现象。

市委老干部局、市老年大学不断深化“市县老年大学一体化办学”改革,印发《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老年大学(学校)实施方案》,按照多元联动、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基层老年教育覆盖面扩大。集中开展合作办学突破攻坚行动,在全市创新推广“主校分校、医养文旅、红色游学、社区家门、线上开放”五种文化养老模式。市校已与临沂城投医养公司、新华书店、齐鲁银行三家开展合作办学,扩充学位2000余个。全市各级通过合作办学方式建立老年大学(分校、教学点)185处,覆盖老年人口约15万人。

同时,大力推进远程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山东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网和市县老年大学直播课、微课等各类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全市老年教育纵向到底,惠及基层。全市已有7个县区被评为全国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4个县区创建为全国老年远程教育示范区,59个教学点获批山东老年大学远程教育教学点。通过以上举措,全市老年教育社会公益属性进一步彰显,“一座难求”现象得到较好解决。

02从介绍的情况了解到,市老年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员人数已达万余人次,请问面对众多的老年学员,市老年大学在学员管理服务上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022至2023学年市老年大学在校学员已过万人次,工作人员与老年学员比例为1:175,学员管理服务压力呈现快速上升状态。市老年大学为确保学员管理服务不缺位,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老年教育条例》精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抓手、以制度为载体、以规范为遵循、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办学治校指导思想,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员管理、干部队伍管理和后勤保障管理,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通过学员党建改革,创新实行“党支部建在班级上”功能型学员党支部新模式,成立10个系(部)学员临时党总支,164个班级学员临时党支部,使占学员总数近40%的2500多名学员党员有了学习活动和发挥作用的重要阵地和平台,极大缓解了学员服务压力。随着学员人数及班级数量的增加,适时改革实施“校系班”科学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吸引和促进学员积极主动参与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形成学校统管和学员自管相结合常态化管理服务模式。开通“校长直通车”,建立学员意见建议收集反馈机制,做到学员提出的需求和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做好老有所学与老有所为衔接平台,在派驻“第一书记”任职村、沂水县尹家峪田园综合体、桃棵子村红嫂祖秀莲纪念馆、河东区临沂龙园旅游区家风家教馆、蒙阴县椿树沟田园综合体、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挂牌建立教学研实践基地6处,为老年学员正能量作用发挥提供了广阔舞台。

03《山东省老年教育条例》实施以来在我市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请问,下一步我市老年大学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条例》上还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山东省老年教育条例》的实施,指明了老年大学发展方向和路径,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开创老年教育工作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法治支撑。下一步,市老年大学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抓好校园“大党建”。老年大学是离退休人员集聚地,也是离退休党员党性修养的培养锻炼基地。持续加强学员功能型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班子,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推进学员党建与机关党建深度融合互促。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在教学教研全过程、各环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学员党员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持续重视老年大学办学环境改善和办学条件提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各级老年大学将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新建改建扩建办学场所,推进信息化改造,做到与日益增长的学员人数规模相协调、相适应。开展多渠道、多领域、多形式师资引进,建立稳定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促进老年教育整体师资水平提升。结合助力基层老年教育送教上门、老年人才志愿微服务、为民办实事等活动,持续推进“智慧助老”行动向基层延伸,多方式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三是持续扩大基层老年教育覆盖。贯彻多元融合理念,统筹基层公共文化场所资源,重点推进老年学校(教学点)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社区(村居)广布局。引导鼓励各级老年大学从广大老年人文化养老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加大合作办学和远程教育工作创新力度,围绕“五种办学模式”推广、远程教育平台整合及资源共享,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模式,切实满足新时代老年人新需求。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