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新闻发布会
临沂市召开“医心为民、护佑健康”主题系列临沭县专场新闻发布会 介绍了临沭县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相关情况

2023年10月17日10时,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我市“医心为民、护佑健康”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沭县专场,介绍了临沭县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们的提问。

发布人


周 超 临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尹昌明 临沭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翠霞 临沭县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周超(临沭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

临沭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积极适应新形势、不断采取新举措,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01

因地制宜抓改革

深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一是推进医共体实体化运行。建设运行医共体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等医学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县级以上专家的服务,目前,消毒供应中心完善成本核算,进一步降低成本20%,让利于民。二是织密县域心电防护网络。由县卫健局牵头,县人民医院提供专业技术支持,镇街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全面参与,形成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站点、镇街卫生院和胸痛中心为建设单元、县级胸痛中心为枢纽的三级管理模式,打造了一体化心电信息管理体系和基于医共体范畴内的急性胸痛救治体系。截至目前,共救治基层转诊心梗患者90余例。心电中心工作经验多次在全国“心电一张网”推进会议上推广,被全国胸痛联盟称赞为“临沭样板”,被国家胸痛中心总部授予“2022年度智慧胸痛中心建设推动奖”。三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成立临沭县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完成12个临床医疗质量管理分中心人员及组织调整。实现医共体内17家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开展督导检查120余次,现场发现问题294条,着力解决镇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逐步实现同质化管理,进一步满足县域内群众健康需求。


02

守正创新促提升

全面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向上

一是组建中医药医共体,促进体系“六统一”。建设运行临沭县中医药医共体,对县域中医药诊疗业务实行饮片采购、医疗质控、诊疗规范、专科品牌、人员调配和人才培养“六统一”。升级县级“治未病中心”,建设中医药防治一体综合服务区,为群众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全程服务。二是突出县镇一体,保障镇村“不掉队”。县级层面,建设名中医工作室、特色经典中医诊疗中心,加强省市级重点专科建设,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医药特色专科专病品牌。镇村层面,打造精品国医堂12处,建设高标准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126处,实现镇街卫生院全部建有国医堂,村卫生室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了纵管到底、横管到边的中医药管理服务格局。三是推进“进出结合”,夯实人才基础。实施中医带教行动,选送38名中医人员到县中医医院进修学习。积极落实中医药毕业生招考优惠政策,累计招聘中医药人员58人,其中研究生7名,本科生29名。四是布局“中医药+互联网”,发展智慧中医药。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覆盖县域的共享中药房,形成互联网+中医医疗诊疗模式。乡镇卫生院网上开方,医共体提供服务,24小时内完成药品配送。实现线上咨询、预约诊疗、门诊缴费等多维度健康医疗服务,并纳入医保支付。通过智能诊疗系统,开展实时会诊,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患者提供高效、优质、免费远程会诊服务。五是创新“五免”政策,确保群众“得实惠”。中医药医共体内上下转诊不重复收取挂号费、专家诊查费,连续计算起付线。对医共体住院患者中药饮片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对20种常见中医病种住院患者实行日间病房管理,开启患者就医新模式。2020年7月25日运行以来减轻病人就医费用和节约医保资金860余万元。近期,中央电视台、《求是》杂志、新华网、《中国中医药报》、山东卫视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对临沭县中医药综合改革的典型做法进行了调研采访和宣传报道。


03

以人为本惠民生

着力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一是抓家医签约,筑牢“一张网”兜底。利用“业务院长”帮扶、“万名医生下基层”等活动,扩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队伍,实现2名县级专科医师+1名全科医生+1名团队成员+1名村级公卫人员组成的“2+1+1+1”全-专科“家医联合”团队。通过入户随访、健康夜市义诊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签约工作管理效率,不断提升全县家医签约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二是抓慢病管理,落实“一体化”服务。依托县人民医院MMC建设“三高中心”1处、镇街卫生院统一打造并全部完成建设“三高基地”12处、在村级卫生室建设“三高之家”281处,建立起慢性病全链条医防融合服务模式,由县直医疗机构医生进行分片包保、上门随访,大幅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三是抓医防融合,做到“一条心”为民。建立整合型医防融合队伍,优化医防融合服务供给,完善医防融合机制建设。坚持“送医到家”,临床医生由“坐堂医”向“上门医”转变。使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够得到有效治疗,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减轻了群众负担。截至目前,已完成慢病患者随访50万人次,免费健康查体8.03万人,开展健康教育192场次。四是加大“全程服务”力度,确保就医提质增效。深入开展“医护质量提升年”、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等系列活动。重点锚定群众满意“靶向标”,创新开发“扫码吐槽”小程序,“直接”受理群众就医过程中的各类意见建议,“直击”群众就医过程中不够便利各类问题;规范医德医风。今年3月下旬,组织开展全县卫健系统中层干部队伍和乡村医生大培训。开展“优质服务评比”“医德医风标兵评比”,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媒体记者们进行现场参观

媒体记者们进行现场采访

会后观看宣传片


答记者问

01大众日报记者提问:什么是“心电一张网”?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实惠?

吴翠霞(临沭县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心电一张网”是“互联网+医疗”的一种具体形式,以医共体胸痛中心为基础,搭建远程心电诊断和管理平台,实现全县心电诊断和管理“一张网”。“心电一张网”补齐了村级卫生室无专业心电图设备、无专业医生的短板,诊断结果判读完全同质化,实现了老百姓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市县级医院的心电诊断服务,极大地缩短了院前救治时间,提高了诊疗效率。

临沭县“心电一张网”项目是自2022年6月由县卫健局牵头,县人民医院具体实施、县域医共体成员单位及村卫生室全面参与建设的一体化心电信息管理体系。县人民医院投入近300万元,先后分三期为全县12家镇街卫生院、267家村级卫生室、6家民营医院和部分个体诊所配置了心电设备并对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心电一张网的铺设,实现心电设备在全县村级卫生室的全域覆盖,真正将县级医院、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和患者连接起来,更加紧密地加强了县级医院对镇街医院的医疗帮扶和技术指导,全方位提升了全县在心血管疾病筛查、监测、预警、救治、康养等领域的防治能力。

当群众发现自己有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时,可以第一时间到附近卫生室,乡医会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诊断结果将在10分钟内同步到乡医的手机上。如果诊断结果出现危急值,县人民医院心电诊断中心的值班医师就会立即通知乡医和患者,及时进行转诊处置。截至10月15日,心电中心累计收到心电图5.3万余份,其中预警类心电图2600余份,危急类心电图380余份。镇街卫生院转诊到县胸痛中心的心梗患者超过70例,由村卫生室排查出急性心肌梗死19例,其中实施双绕5例,主动脉夹层2例。临沭县2018年心脏全因性事件死亡率为21.7%,2022年降至12.6%,死亡率下降了9.1个百分点,极大地提高了重症患者的生存率。

临沭县“心电一张网”有着心电设备使用率高、乡医参与度高、群众满意度高、运营稳定性强、社会反响好的显著特点。临沭县人民医院在全国心电中心(心电一张网)的周排名中,多次取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无论从运行模式还是传图数量和质量方面均走到全国“千县工程”单位中的前列,2023年8月,新华社刊发《山东临沭:编织“心电一张网”保农村居民“心”安》,报道了临沭县“心电一张网”项目的建设情况。2023年4月份在西安召开的中国胸痛中心大会上,临沭县人民医院作为代表在会议上介绍临沭经验,获得了全国胸痛联盟的高度评价,被赞誉为“临沭样板”。

02大众网记者提问:对于初次确认的三高患者,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后续能够享受哪些服务?

吴翠霞(临沭县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按照中国基层高血压、糖尿病有关防治指南和血脂管理专家共识,患者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后,应立即采取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经评估为高危的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中、低危患者可分别随访1个月、3个月,多次测量收缩压或舒张压仍高于140或90时,推荐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初步诊断为糖尿病后,血糖的控制应以改善生活方式为基础,并且要贯彻糖尿病管理的始终,经评估为高危的患者应立即启动降糖药物治疗。高血脂启动药物干预的时机取决于患者基线胆固醇水平及心血管危险分层,对于低、中危患者,应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要措施。

临沭县慢病管理工作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依托县人民医院MMC建设“三高中心”1处、镇街卫生院统一打造“三高基地”12处、村级卫生室建设“三高之家”281处,县、镇、村三级通过三高共管信息系统实现上下转诊、三高患者健康评估和定期复诊。目前县人民医院三高中心已建立MMC中心,全称是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能通过免散瞳眼底照相、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仪器、肌电图机、内脏脂肪检测仪等设备为三高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可准确地检测出三高患者的早期并发症情况。

已确诊的“三高患者”可以到常住地的镇街卫生院进行建档,建档后由工作人员进行健康评估,根据患病情况及分级分层的结果为“三高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一体化服务清单。一体化服务清单大体包括以下服务内容:在三高之家,每年可享受不低于4次的免费量血压、测血糖服务,由家医团队每年进行1次健康评估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以及不定期的药物治疗及指导服务;在三高基地,每年可免费享受不同频次的(视患者情况及分级分层结果而定)检查及检验服务,大体包括尿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肝功、心电图、视力及眼底、颈部血管超声、下肢血管超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等;对于高危患者,在通过三高基地转诊到三高中心后,可免费享受心脏彩超、心电图、内脏脂肪测量、双侧颈动静脉彩超、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动脉硬化检测、肾功、周围神经检测及眼底检测等项目。

“三高患者”去卫生院就诊时,先由公卫人员利用“三高六病”服务平台进行档案查询、签约信息核实,测量血压、血糖,在就诊完成后由公卫人员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健康积分累积以及下次服务预约,享受慢性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转诊—随访—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全链条医防融合服务。对于全县血糖血压控制不佳,并发症明显的3323名患者,县卫健局安排了县直医疗机构360余名医护人员配合家庭医生进行分片包保、上门随访,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03鲁网记者提问:请介绍下临沭县是如何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中医药医共体“五减免”政策为居民带来哪些便利?

尹昌明(临沭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

2020年7月,临沭县成立以县中医医院为牵头单位,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15家镇街卫生院为成员组建的临沭县中医药医共体。由县政府投资60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2600平米的中医药医共体实体化运行场所。在医共体内,实行饮片采购、医疗质控、诊疗规范、专科品牌、人员调配和人才培养“六统一”模式。目前,临沭县中医药医共体实现区域内共享名老中医专家、共享中药房、共享远程会诊、转诊,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县级层面,临沭县投资2.6亿元,新建县中医医院门诊综合楼,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计划202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投资1000万元,提升改造县中医医院综合病房楼和康复中心。投资1500万元升级县级“治未病中心”,推行中医药防治一体综合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全程服务。在医共体远程诊疗中心内,建设名中医工作室4间,选配知名专家10名,实现群众在村卫生室与中医专家面对面诊疗,今年远程诊疗累计379人次,为患者节省费用80余万元。在镇街层面,全县投资7210万元实施“门诊综合楼建设工程”,新建镇街卫生院门诊综合楼11处,打造精品国医堂12处,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卫生室引领提升工程,建设中医药特色卫生室126处,实现镇街卫生院全部建有国医堂,村卫生室有明确专人负责,形成了纵管到底、横管到边的中医药管理服务格局。

临沭县中医药医共体创新实施免调剂费、煎药费、配送费、粉碎费、膏方制作费等“五免”政策,设立共享中药房,药品实行集中采购、集中管理,各医疗机构医师上传的处方,由共享药房进行煎制。同时,中医药医共体内上下转诊,不重复收取挂号费、专家诊查费。目前,临沭县中医药医共体日均处方500余人次,调配中药3000余副,实现了中药饮片处方上传、审核、调剂、浸泡、煎煮、包装、配送等一体化优质服务。中药汤剂会在24小时内完成配送,紧急情况下2小时内完成配送。自2020年7月运行以来,共调配中药155万余副,配送95万副,共减免费用860余万元,为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物展示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