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新闻发布会
临沂市召开第十四届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有关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第十四届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将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在临沂举办。2023年10月16日10时,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年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鞠成祥 临沂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韩 东 临沂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华勋 临沂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四级调研员、办公室主任

鞠成祥(临沂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2022年9月,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激活蒙山旅游”的重要工作部署,着力推动新时期蒙山和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保护发展,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向临沂市政府建议争办2023年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经过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2022年12月7日,在湖南湘西州第十三届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闭幕会上,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成功获得2023年第十四届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的举办权。下面,我简要介绍本届大会的有关情况:

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年会是我国世界地质公园领域最高层次、最具影响力的会议,是集各方参与、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创新发展、宣传推广于一体的地质盛会。2023年度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年会在临沂举办,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激活蒙山旅游”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扩大临沂和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影响力,助推我市全域旅游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十四届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年会以“交流促进提升 创新引领发展”为主题,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山东省自然资源厅指导,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由临沂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平邑县人民政府、蒙阴县人民政府承办。

第十四届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年会将于10月30日至11月2日举办,大会会期4天,主要安排有宣传推介、工作会议、园区观摩等内容。大会本着“盛大、时尚、节俭”的原则,力求展示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发展新成果新成就,推动各公园之间交流互鉴,全面展示大美临沂和沂蒙山风采。此次年会的举办,将有效促进融入激活蒙山,助力蒙山旅游发展,提升临沂和沂蒙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答记者问

01齐鲁晚报记者提问: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是临沂市首块“世界级金字招牌”,对扩大临沂和沂蒙山知名度美誉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一步,临沂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将如何充分发挥“世界级金字招牌”作用带动蒙山区域发展?

鞠成祥(临沂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实现共同富裕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下一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将站在服务蒙山保护发展大局的高度,强化资源保护、科学规划、品牌宣传,积极服务“三农”,助力共同富裕,为更好地“保护蒙山生态,激活蒙山旅游”做出贡献。

一是坚持保护第一。抓好基础保护,加强联防联控,履行好执法监督,实施全域保护,提升屏障功能。下大力气实施净水、植绿、治污、洁土“四大”工程,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自然生态资源的违法行为,打造蒙山保护的“绿盾”。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机制,实施环境污染“黑名单”制度,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景区活动,倡导绿色健康生活,营造崇尚绿色消费、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

二是多角度发挥公园品牌作用。自2022年以来,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充分利用“金字招牌”,累计发展了2批83家合作伙伴,在生态保护、宣传推介、品牌使用、教育培训、产业策划、项目推广、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同合作伙伴开展深入了交流合作。全力服务激活蒙山旅游战略,服务共同富裕,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加强对沂蒙山区域生态资源研究,为下步研发与蒙山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相关的公益产品,为积极融入蒙山旅游发展提供大量鲜活素材。

三是打造旅游产业矩阵。扩大“生态沂蒙山”品牌影响力,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种养基地建设面积和规模,实现从单一产业向全链条、多功能、新业态发展的动能转换,把蒙山区域打造成绿色产品“加工厂”。强化强企进入,景区带动。引导实力强大的国有平台公司进驻蒙山各个园区,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提升景观品质、服务质量,解决同质化发展。创新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生态农庄等新兴三产,破解区域发展“碎片化”、“粗糙化”,强化自组织性、共生性和强联性,形成高度细密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形成绿色发展的“新热区”。

02经济导报记者提问:沂蒙山区域是自然资源宝库,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又是“世界级金字招牌”,请介绍一下,管理局在履行资源普查及科研转化、对外宣传职能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韩东(临沂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管理局强化基础提升,打通科研转化“新路径”。一是查清底数夯基础。全面调查掌握各类资源及可持续利用现状,摸排动植物1450余种,组织编纂《蒙山“一本通”》,系统打造蒙山保护发展“信息库”。二是聚才引智强合力。公园于2022年加入省地质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雁荡山等121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成立蒙山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实施推进合作研究项目17个。三是锚定特色创成果。打造蒙山植物标本室和昆虫标本室,累计采集制作完成维管束植物和昆虫标本2800余份。实施“秘境之眼”工程,发现蒙山昆虫新物种“扁担杆潜细蛾”,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科研杂志《动物分类学》。

管理局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形象提升工作,不断强化绿色增效,塑造公园发展“新形象”,增强公园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狠抓“形象提升”。公园成立以来,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完成公园内7条重要交通线路、1500余处标识系统、7处博物馆改造提升工作,公园面貌焕然一新。二是激活“绿色引擎”。发挥金字招牌带景区、带项目、带民宿、带产品、带服务“五带”优势,引入“蒙山-龟蒙·鹤鸣湾”项目,新建设萌乐世界等特色项目7个,提升龟蒙顶等标志性节点29个,新建或提升精品民宿15个,今年以来,公园各园区累计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三是唱响“蒙山声音”。坚持“线上+线下”协同,着力提升公园宣传质量、增加网络宣传热度,制作高水平外宣片3部,先后组织开展公园揭碑、全国世界地质公园专家论坛、“全国科普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等全国性大型特色活动4次,邀请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栏目组拍摄生态和农业专题纪录片并在央视10套热播,线上点击量超36万。

03临沂日报记者提问: 请简要介绍一下,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相关情况,以及举办此次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年会的积极意义?

张华勋(临沂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局四级调研员、办公室主任):

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于2019年4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世界地质公园在地质遗迹与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普及、国际交流、助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显示出综合效益,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地方文化传承做出重要贡献,具有巨大的品牌价值。截至目前,世界地质公园全球共有195个,分布在4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我国共有41个,山东省2个。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年会是我国世界地质公园领域最高层次、最具影响力的会议,是集各方参与、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创新发展、宣传推广于一体的地质盛会。举办2023年中国世界地质公园会将对宣传推介临沂和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世界地质公园间搭建友好合作交流平台,共享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经验,共谋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