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新闻发布会
临沂市召开“旅游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兰山区专场新闻发布会 介绍兰山区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2023年10月24日上午10时,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旅游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兰山区专场,介绍兰山区推进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宋晓莉 兰山区政府副区长

孙佰祥 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正兴 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宋晓莉(兰山区副区长):

近年来,兰山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做强文旅”决策部署,系统发力“做活水文章、撬动夜经济、释放文化味、赋能商旅圈、催生城郊游”的思路,匠造精品工程,重塑产业形态,加速推陈出新,提振旅游消费,在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我区现有国家A级景区9家、星级饭店5家、旅行社55家、国家级非遗旅游街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购物示范点8个、市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个,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两项指标稳居全市首位。重点开展了5方面工作:

一、倾力打造水韵琅琊,水城旅游打开新格局。全面推进“水韵琅琊”城市文旅综合体建设,重点打造“灯火兰山·新琅琊”“点靓沂河”“魏晋风华”3大片区,以游船为载体,以码头为站点,以水系为环线,开发水岸联动精品游线。一是全力疏通航道。规划3条航线,全面完成沂、祊河航道疏浚工程,改建涑河1号景观闸,建成5个码头、2个游客服务中心,购置12艘观光演艺游船,实现沂、祊、涑“三河”相互通行。二是陆续开通船游。精心打造全国首部东夷和魏晋文化主题夜游实景演出——“夜画琅琊”行进式游船演艺项目,通过全程4公里环线、50分钟时长、6大演艺篇章,让游客穿越千年时空、沉浸琅琊故事。加快推进“点靓沂河”项目,突出“我在船上看家乡”主题,打造“沂河之光”灯光秀及“夜游沂河”沉浸式船游,上演一场城市全景式大画幅光影盛会,推动水上观光、餐饮等业态融合互促。三是创新畅通水陆。与陆上公交一体规划,打造“水上公交”,开通了由书法广场码头至凤凰广场码头往返的1号航线,与“畅游琅琊”双层观光巴士、夜间巴士专线,一同丰富了群众公共出行场景,推动了景区景点串联互动,逐步构建起“水陆互通、无缝衔接、快速换乘”旅游交通体系。

二、用心点亮灯火兰山,夜间旅游增塑新优势。突出街区夜市、实景演出、休闲娱乐、古风国潮等体验环节,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新消费场景,形成网红效应。一是打造新琅琊。盘活闲置资源,升级改造原万兴都商圈为新琅琊不夜街区,设置篝火演艺舞台、巨型雕塑美陈打卡点、行为艺术表演区、琅琊眷侣广场等主题项目,植入多元业态,演绎琅琊文化。6月30日开放以来,“引爆”城区夜游市场,累计接待量突破350万人次。二是激活沂州里。以“漫步沂州路·一里阅千年”为主题推进沂州路提升改造,贯通“夜画琅琊-新琅琊-沂州里”特色游线,优化游玩体验。发挥国家级非遗旅游街区品牌优势,研发推出“沂州礼”系列产品,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关联业态,形成昼夜兼营、主客共享、多业融合发展格局。三是点亮书圣阁。以书圣阁建筑为舞台,利用声光电特效,融入书法艺术、自然生态等元素,打造更有想象空间的夜游场景。书圣阁光影秀于5月19日上演,全省首个大型实景古风沉浸式游戏剧《琅琊风云》于10月1日试运营。

三、激活兰山特色资源,文化旅游迸发新活力。用好用活红色、书法、非遗等本地文化资源,深度融入景区景点、文创产品和活动体验。一是做优文化研学。以“拉住老区人民的手”为线路主题,融入沂蒙革命纪念馆、临沂商城等核心项目,联动王羲之故居、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等节点业态,提升兰山商城展览馆“体验式教学”,打造王羲之故居沉浸式演出《书韵琅琊》,增强产品吸引力。二是做强非遗手造。赋能非遗产业化发展,设立了3处非遗展厅,创建了1个省级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发展了9家“山东手造·产自临沂”示范园区、企业和非遗工坊,琅琊剪纸等12个项目入选“山东手造·产自临沂”优选100。三是做新时尚活动。举办“水韵琅琊·国风大赏”魏晋汉服巡游、“醉沂河”文化嘉年华、沂州里“诸葛市集”、临沂电视塔“青岛啤酒音乐节”、“City&U”城市演艺、阳光沙滩露营节等一系列新潮靓丽活动,充分彰显城市书卷气,点燃生活烟火气。

四、借力商城转型升级,购物旅游实现新发展。借势“四个商城”建设,升级休闲购物、商贸会展业态,融入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临沂商城、中国大集”首选度。一是培树典型引领。形成以兰山街道(省级旅游休闲购物示范镇)、临沂小商品城(省级旅游商品采购基地)、临沂书圣文化城(省级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华丰国际商贸城(3A级景区)等为标杆的旅游购物品牌,体量品级、创收能力在全市位列前茅。二是挖潜线下消费。打造“商文旅一体、游购娱综合”线下现代商城,策划“一线N点”商贸旅游线路,串联各大景点与小商品、服装、教育用品、进口商品等专业市场,试点设立旅游购物体验专区,打造旅游购物消费目的地。三是放大展会效应。依托临沂国际博览中心、商城会展中心,今年以来已服务保障临沂小商品博览会、临沂地产食品博览会、临沂文化用品博览会等73场展会成功举办,交易额达170亿元,文旅等产业拉动效应显著。目前在义堂镇屠苏岛正在规划国际会展中心和文旅项目,进一步完善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购物旅游体系。

五、推动美丽经济蝶变,乡村旅游初显新成效。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挖掘利用自然生态、民俗人文、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等资源,乡村旅游发展初具规模。一是抓项目提速。突出“沂蒙原乡、康养福地”“城市后花园”定位,总体布局了李官万亩桃园、半程万亩荷塘、金锣康养综合体、天基玫瑰湖、方城•绿舟牧场、茶山滑雪场等重点项目,奠定基础支撑,推动错位开发。二是抓品牌提升。推动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创建了1个省级旅游强乡镇(半程镇)、1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李官镇)、3个省级景区化村庄以及一批农旅示范点、精品采摘园、星级农家乐,壮大乡村旅游市场主体。三是抓业态提质。紧跟“微度假”潮流,主推“沂蒙乡愁”精品民宿、露营地建设,建成2家民宿、9家露营地,激发近郊游新活力。举办李官桃花节、方城村级足球赛暨电音啤酒节、半程万亩荷塘音乐节、枣园有好市·秋日游园会、汪沟一个村庄的音乐节等“乡村好时节”特色活动,集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特产展销于一体,聚攒了人气,拉动了消费。

下一步,我们将站位全市大局,围绕构建“红绿蓝古今”精品旅游体系、擦亮“红色沂蒙·时尚临沂”品牌,凝心聚力,乘势而上,谱写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作出更大贡献。

答记者问

01齐鲁晚报记者提问:请谈谈“水韵琅琊”项目对兰山区旅游业的影响及未来打算。

孙佰祥 (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水韵琅琊”项目是构建“红绿蓝古今”精品旅游体系,催生蓝色经济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被列入全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随着部分子项目开放运营,“观夜画琅琊•逛不夜街区”火爆出圈,提升了城市旅游品味,推动了旅游市场升温,同时创造了大量商机,有力带动创业拉动三产,为片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今后,我们将紧扣“大客厅、大舞台、大景区、大消费”项目定位,更好把握守正与创新、经济效益与民生需求等关系,突出城水一体、古今辉映、主客共享、昼夜兼营四个维度,重点围绕产品提升、景区扩规、业态深化、市场推广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备“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服务体系,加快呈现更加优质的“水岸新场景、夜游新体验”,将中心城区星散文旅资源“串珠成链”,形成规模效应,推动蝶变升华,为打造重要旅游目的地城市、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推波助澜”。

02山东商报记者提问:今年是“山东消费提振年”,兰山区为更好发挥文旅消费带动效应,主要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刘正兴 (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结合旅游亮点打造、场景焕新,在出政策、挖潜力、拓客源、聚人气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实现了旅游市场增量创收“双提升”。据初步统计,1-9月份全区共接待游客10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一是推动门票减免。王羲之故居等国有A级景区一季度免首道门票,临沂海洋世界主题公园等私营景区阶段性实行不低于5折降价优惠,水韵琅琊旅游区不设门票,适时推出0元游船体验、暑期优惠、儿童半价等让利促销,激活假日经济,形成接待高峰。二是发放惠民福利。落实1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市场化运作,分批次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主要涉及非遗文创、景区景点、星级酒店等产品,激发市场潜力,撬动整体消费。三是创新文旅演艺。打造“演艺之城·时尚兰山”品牌,推进演艺集聚区、示范点建设,设立新琅琊不夜街区、1972创意产业园、沂州里等主要点阵,开展街头艺演、戏剧展演活动,举办琅琊云雀音乐节等4场大型商演,原创“夜画琅琊”游船演艺、新琅琊系列古风国潮演艺等沉浸式项目,开启城市演艺新常态,为经济提振增势添彩。四是做好市场宣推。市区一体、区县联合,赴省内、长三角、京津冀、苏豫皖重点客源地开展精准营销,用好文旅推荐官、直播平台、大团队奖励政策,招徕高铁、自驾、商贸、研学等客群到城区消费过夜,将“流量”变“留量”。

03临沂日报记者提问:兰山旅游下一步有什么工作思路和打算?

孙佰祥 (兰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下一步,我们将以筹办2024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实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打造城市旅游目的地,为“首善之区”建设贡献文旅力量。一是坚持全域发展。融入城市更新、商城升级、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以系统思维、片区理念把各镇街、景区统一纳入全区大盘子进行考虑,抓实资源普查、分类重点开发,全域一体打造、实现错位发展。二是突出特色引领。进一步做好“水韵琅琊”这篇大文章,推进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构建“水城一体、昼夜兼营、多业融合、全时全季”旅游发展新格局,形成区域旅游冲击力。三是加力筑基培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导向,对重点文旅项目实行“领导帮包、专员推进、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文旅集团和品牌,力争打造1家年接待量过500万的景区,提升旅游产业能级。四是优化产品供给。贯通吃住行游购娱,开发一批复合型二日游、多日游精品线路产品,举办系列地方特色文旅活动,增强游客“粘性”,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五是提升服务品质。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持续提升旅行社、A级景区专业化、细微化服务水平,严抓旅游市场综合整治,优化“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旅游消费大环境。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