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9日10时,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创建共同富裕沂蒙好例”主题系列郯城县专场,介绍郯城乡村振兴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张玉安 郯城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周仕峰 郯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县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
庄 峰 郯城县李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曹 峰 郯城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
张玉安(郯城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
近年来,郯城县坚持片区化发展思维,立足县域特色,聚焦产业提质、生态宜居、党建引领等方面,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体系逐步形成。
坚持育三产融合载体,加快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用工业理念抓农业,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建立了22个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新认证111家农民合作社、230家家庭农场,促进农业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深化链主招商行动,新签约农业项目25个,总投资124.05亿元、到位资金43.01亿元。牢固树立链式发展思维,围绕生猪、肉鸡等特色农产品,以郯润食品为引领,打造了庙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总投资56亿元、占地6万亩。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有机种植、生态养殖、农业博览、观光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体验园。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庙山镇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坚持走片区建设道路,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坚持“以点成线、串线成面,连片规划、整体推进”发展思路,立足银杏基础优势,规划建设了贾湾示范区,总投资2.6亿余元、总面积39平方公里,探索出了银杏+旅游产业和生态双振兴模式,贾湾示范区入选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名单,并获得1000万元奖补资金。深入推进“百千工程”,以整镇域为单位连片谋划、系统整治,规划了9个示范村、90个整治村,涉及郯城街道、马头镇、李庄镇、归昌乡4个乡镇,其中9个示范村均位于李庄镇。目前,累计投资1.06亿元,完成年度总工程量的98%以上。
坚持抓基层党建堡垒,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四雁工程”为抓手,聚焦“四雁”群体能力提升和典型培育,实施“四雁”孵化“3010计划”,打造四雁孵化“中心—园区—站点”三级实体化“四雁孵化器”平台,每年孵化典型“头雁”30名。创新推出“四雁孵化器·创富共同体”发展模式,明确5种创富模式、10条创富路径,在郯城街道、李庄、庙山、泉源、归昌5个乡镇率先建成实体化片区党委。做深做透“土特产”文章,推出“四雁臻品”品牌,区分非遗文创、手工制造、银杏系列、特色小吃、农副产品5大类别,确定第一批“四雁臻品”入围产品86个。全力推进“双社联合”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工作,全县建设“双社联合”村28个,打造“双社联合”千亩示范片12个、万亩示范区1个,新注册乡镇联合社19家。
下步,郯城县将以“四化融合”为抓手,持续走好片区建设之路,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样板 创建共同富裕沂蒙好例”贡献郯城力量。一是抓好“四化融合”试点。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围绕“一区三园多点”建设内容,紧盯重点项目,突破一产招商,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二是抓好片区建设。持续优化城镇发展格局,推动郯城街道和马头镇一体化发展,加快李庄镇、红花镇、港上镇3个县域次中心建设,深化马头镇与郯城经济开发区西部新城产城融合发展。突出乡村特色,全面做好村庄规划,积极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三是抓好五项重点工作。“四雁工程”方面,加快“四雁”孵化“3010计划”的实施,积极打造四雁孵化“中心—园区—站点”三级实体化“四雁孵化器”平台,深化“四雁孵化器·创富共同体”发展模式,多措并举提高村集体和农民收入。特色产业方面,坚持“一县一品”发展思路,以“土特产”为发展方向,围绕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全力做好“规模、增值、品牌”文章,持续做大做强郯城水稻、银杏等特色产业,加快建设马头镇坚果炒货产业园和预制菜产业园。“百千”工程方面,以“三清一改”为重点,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网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绿满沂蒙花满村”活动。循环经济方面,围绕秸秆循环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生态农业、地产品循环等4个重点方面,全力构建循环农业产业链,确保年底前打造一个亮点、形成一个典型。
答记者问
01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近年来,郯城县乡村产业发展成果丰硕、成绩显著,请问郯城县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有力举措?
周仕峰(郯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县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
近年来,郯城县锚定建设农业强县目标定位,以做强做优特色产业为目标,围绕三产融合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品牌建设等重点领域,强力推进特色产业育强工程。在融合发展上做文章,贯彻“一镇一园、一乡一业”发展思路,强化中央、省、市、县四级联创、梯次培育工作机制,全县建有农业现代产业园(示范区)16个,创建了3个市级及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了3个省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强镇。聚焦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重点领域,引入树芽禽业、郯润食品、牧原生猪、大羽养殖、旺侬禽业、顺鹏食品、五得利面粉加工等农业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近60亿元,打造农业循环产业链。在规模化经营上下功夫,大力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203家,其中市级示范社52家、省级19家、国家级6家;家庭农场共685家,其中省级示范场8家、市级示范场46家,培育了41家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基地品牌建设上求突破,积极贯彻落实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22处,其中今年共打造了6处供应基地。加大区域公共品牌认证力度,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4个,其中绿色农产品18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有机农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2个。
02大众网记者提问:“百千工程”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意义。请问,9个示范村创建任务均由李庄镇承担,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庄峰(郯城县李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李庄镇是郯城县的北大门,是全县乡村振兴“四化融合”先行区,同时又被纳入全省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镇名单,确定为县域次中心试点镇。为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政策、项目、资金等关键要素的最大效益,郯城县委县政府经多次研究确定,9个示范村创建任务由李庄镇承担。
坚持规划先行,李庄镇“百千工程”科学谋划了人居环境提升区、宜居宜业先行区和农旅融合共富区3个片区,目前已完成年度总工程量的90%以上,其中东风岭村、前流村等9个示范村年度建设项目任务已全面完成。通过道路硬化提升、完善排水系统、亮化和绿化等项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特别是东风岭村——农旅融合共富区核心村落,围绕乡野村史,建设了醉东风·乡村艺栈,规划总投资5.2亿元,占地1020亩,有效推动郯城县精品民宿跨越式发展,助推农文旅深度融合,入选首批 “沂蒙乡愁”民宿名单。
03鲁网记者提问:刚才提到的“四化融合”试点工作,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此项工作的有关情况?
曹 峰(郯城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副主任):
今年3月5日,市委要求从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内在结合的高度来谋划和推动工作,郯城要先行试点。按照这一要求,郯城县通过一线调研、系统谋划、专题研讨等,系统谋划了全县乡村振兴“四化融合”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分三步,2023年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以“一区三园多点”为抓手,集中打造李庄镇融合发展先行区,重点建设庙山镇现代农业体验园、白马河城乡融合示范园、现代种业科技产业园3个园区,谋划实施百个融合项目,初步建成乡村振兴“四化融合”示范区。2024年多点开花、全面铺开。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实施特色产业育强工程,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推动群众共富。激活产业优势,构建15条县域产业链条;突出区域重点,育强13个镇域特色产业;加快城镇建设,探索5条城乡融合路径;坚持信息赋能,加速三大智慧平台建设。2025年总结经验、常态推进。系统总结试点总体情况、主要做法、工作成效等,优化提升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