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检察机关“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张玉红 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韩善宏 罗庄区检察院党组书记、代理检察长
李海波 兰山区义堂镇副镇长、义堂商会党委书记
刘 洋 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
张玉红(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今年2月,根据最高检、省检察院工作部署,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了“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着力加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问题民生司法保障,积极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聚力培树“沂心为民”品牌矩阵,高质效做深做实各项检察为民工作。1项办案经验被《人民日报》报道,9起民生案件获评全国、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44项工作制度、经验做法被最高检、省委采用推广,市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强化任务落实,高站位构建“检护民生”工作格局。一是找准抓落实的着力点。成立检察长任组长的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研究制定《临沂市检察机关“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分工落实方案》,细化14项重点任务和47条具体措施,强力推动工作开展。二是增强抓落实的主动性。积极探索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的衔接协作,从“12345·临沂首发”接收的预付卡消费领域群众诉求“小切口”入手,向主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13件,有力保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人大代表话民生”活动,全国人大代表程萍高度肯定检察机关通过支持起诉依法保障困难群体有效行使诉权的做法,稿件被《检察日报》刊发。三是提升抓落实的参与度。在全国人大代表工作室、义堂商会等地设立“检护民生联系点”,在工会、妇联等窗口部门设立“民生检察驿站”,累计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切实便利群众反映诉求。在12309 检察服务中心开设绿色通道,对重点人群申请支持起诉实行接待、咨询、受理、线索移送等“一站式”服务,共移送成案102件。
二、聚焦三项重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民生案件。一是聚焦重点人群权益保障,以检察“力度”提升民生“温度”。积极参与根治欠薪专项行动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办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26件44人,采取支持起诉方式帮助200余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588万元,推动实现“劳有所得”;部署“法治教育进职校‘扶摇’行动”,为全市43所职校配备法治副校长,覆盖师生7万余人,依法促进“幼有所教”;开展残疾人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小专项,围绕无障碍设施建设、社会权益保障等办理案件23件,督促负有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服务保障“残有所助”;加大虚假婚姻登记行政检察监督力度,推动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以检察履职助力“弱有所扶”。二是聚焦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侵犯群众权益的经济犯罪,对涉缅北电诈“7•17”专案批捕、起诉30人。办理涉“套路贷”等虚假诉讼案件30件,涉案金额1129万元,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围绕我市“激活蒙山”战略,持续开展蒙山生态保护专项行动,建立占地50亩的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助力实施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三是聚焦重点矛盾源头治理,用心用情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检察听证575件,引导当事人和解511件,市县院联动就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组织调解,引导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并当场履行,成功化解历时十五年的矛盾纠纷;围绕办案中发现的妇女平等就业权保障、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的有关问题,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73件,促进实现行业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大对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司法保护力度,刑事、公益诉讼部门建立线索双向移送制度,提出检察建议9件;全面推进检察信访工作法治化,发放司法救助金418万元,为因案致贫返贫困难群众提供生活帮助。
三、抓好成果转化,高标准推动检察为民工作提质增效。一是推动协同联动,实现有效措施制度化。加强内部协同,突出“四大检察”一体综合履职,健全完善一体化办案机制,着力提高案件办理质效。加强外部联动,市检察院联合市总工会等9部门会签《关于共同加强民生保障工作的意见》,建立案件线索双向移送、协同办案、工作衔接等机制,推动形成民生保障合力。二是推动数字赋能,实现零星探索系统化。树立“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的体系化思维,建立“检护民生”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库,研发应用模型41个,监督成案360件。构建的“购买事故车辆骗取保险等道交领域虚假诉讼类案监督模型”在全省检察机关模型竞赛中获第一名。三是推动总结提升,实现成熟经验品牌化。加强总结宣传,探索构建“穿透式”虚假诉讼监督模式,推动破解虚假诉讼发现难、查证难、追责难、治理难等问题,办案经验被《人民日报》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成就的典型予以报道。落实市委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的决定,结合专项行动打造“沂心为民”品牌矩阵,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优秀品牌。
民之所望,检察所向。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护航民生民利,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更大检察贡献。
答记者问
1山东省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刚才通报中提到,检察机关在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中,打造了“沂心为民”品牌矩阵,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刘洋(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我们把临沂检察特色工作有机融入“检护民生”专项行动,聚力培树了“沂心为民”品牌矩阵。“沂心为民”意在将“一心为民”与临沂地域相结合,突出强调践行司法为民根本宗旨,传承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以“检护民生”新成效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助推现代化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品牌培树过程中,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上下一体建品牌。打造“一院一品”,市检察院牵头揽总,协调推进“沂心为民”母品牌建设,各基层检察院立足本地实际,总结特色亮点,创新推出“检润安兰”“蒙山检察驿站”“蒙检•益民行”等子品牌,不断提升品牌矩阵影响力和竞争力。二是内外协作树品牌。对内树立一体融合办案思维,落实检察机关内部移送线索工作规定,成立跨部门专业化办案团队,为高质效办案提供有力保障。对外与其他司法机关、执法单位、行业组织等开展座谈交流40余次,会签协作配合意见20余份,建立常态化联系、协同办案、普法宣传等5项工作制度,以长效机制凝聚法治保障合力。三是宣传推广强品牌。全面履行检察服务职能,加强工作总结宣传,组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4次,创新“三个三”履职举措、推进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的工作做法被最高检转发推广,依法保障弱势群体诉讼权益的办案经验被省委转发推广,多篇宣传稿件在《检察日报》、新华社客户端等刊发,有力提升“沂心为民”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
2大众网记者提问:全市检察机关着眼重点人群,精准施策,为群众解决了很多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能具体介绍一下罗庄区检察院有哪些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吗?
韩善宏(罗庄区检察院党组书记、代理检察长):罗庄区检察院以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契机,紧盯弱势群体特别是劳动者权益保护,规范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全面做好诉前、诉中、诉后各环节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努力解决好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是关口前移,做到轻症先防。对于未进入受理阶段的纠纷,精准抓好前端预防。在工会、妇联、大型社区设立“检护民生”检察驿站,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释法说理等检察服务。通过早发现、早化解,把简单的劳动纠纷化解在诉前。驿站设立以来,收到案件线索70余件,其中有23起涉及劳动者权益的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二是紧扣关键,做好调查核实。在办理被无故“除名”影响退休待遇的劳动者与辖区某知名企业劳动合同纠纷案件时,面对人数多、时间跨度大等难题,主动深入企业调查核实劳动者被除名的相关依据、到人社部门查找相关档案、了解当时的政策,并邀请高校、法院、人社以及上级业务部门等相关人员深入研讨,厘清案件事实与法律关系,就案件争议焦点与企业、劳动者进行沟通交流,经过出示调取的证据、耐心细致地释法说理,最终,让违规的“除名”决定得以撤销,劳动者应有的社保待遇得以保障,困扰企业多年的纠纷顺利解决,使其安心经营。
三是瞄准症结,解开“心”结。对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注重做好内在症结化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在办理肖某等69名老年务工人员追索劳务报酬案件时,针对发包方主张代位支付报酬缺乏依据的问题,找出法律依据和同类判例,充分释法说理,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发包方一次性全额垫付劳务报酬42.9万元,推进了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该案先后入选省检察院“为民办实事”典型案例和最高检“劳动争议民事检察监督典型案例”。
四是多方发力,固化工作成效。对于已经办结的案件,及时复盘,总结规律,通过建章立制推动形成保护合力。与工会等职能部门会签文件,明确调查取证、司法救助等事项,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强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针对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自身维权困难等问题,联合司法行政等部门制定《支持起诉与法律援助协作配合的意见》,建立衔接机制,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支持起诉,畅通绿色保护渠道;针对劳动纠纷领域工伤赔偿期限长、恶意拖欠工资、执行难等问题,与民政等9部门达成协作共识,凝聚各方力量,搭建权益保护全链条。
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提问:刚才的情况通报中提到,检察机关在义堂商会等地设立了“检护民生联系点”,帮助解决急难愁盼,作为义堂商会的负责同志,您能谈谈具体的感受吗?
李海波(兰山区义堂镇副镇长、义堂商会党委书记):在义堂商会,有一个兰山区检察院检护民生联络站。这个联络站的设立,畅通了检民沟通渠道,延伸了法律保护触角,也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务,充分展现了兰山区检察院司法为民的检察担当。
在我们这边的联络站,有检察人员定期轮值,兰山区检察院的“知兰”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也定期到联络站对疑难案件进行问诊。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他们为我们当地群众、企业和商会提供“点单式服务”。我们商会在召开例行会议时,也积极邀请检察官来参会并宣讲案例、做法治宣传,给商会和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和支持,帮助我们解决经营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帮助企业合法经营。截至目前,联络站已开展类似活动30余次,打通了检察为民“最后一公里”。义堂镇板材行业发达,但是行业内的一些违法犯罪案件,给板材行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也给我们商会工作开展带来很大挑战。比如徐某某合同诈骗的案件,徐某某用板材经销商的身份,与30多家板材企业订立购货合同,高买低卖牟利后逃匿,给被害企业造成损失3800余万元,严重扰乱了当地板材行业市场秩序。被害企业到公安机关报案后,又纷纷到商会和联络站反映情况。兰山区检察院根据被害企业反映的情况,及时响应,与公安机关沟通情况,通过监督立案、引导侦查,全力追查赃物销售的下线,最后依法追究了徐某某的刑事责任,追缴了赃款并返还被害企业,有效震慑了犯罪,打消了板材行业部分不法分子的潜在违法犯罪意图,我们商会和板材行业的经营者们,对此高度认可,也非常感谢。这些只是兰山区检察院做实检察为民的缩影,通过前移检察履职阵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了检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