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新闻发布会
临沂市召开我市冬春季森林防灭火工作相关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2024年12月31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冬春季森林防灭火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罗民光 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唐 国 市应急局党委委员、三级调研员

张志宇 市应急局火灾防治科科长

唐国(市应急局党委委员、三级调研员):

自11月1日起,我市已全面进入新一轮森林防火期,抓好今冬明春森林防灭火工作,有效防范化解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是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事故发生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森林防灭火工作,多次以会议、检查、调度等形式,对森林防灭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下面,我简要通报全市冬春季森林防灭火工作情况。

一、森林防灭火形势

冬春季节历来是森林火灾高发多发期,当前综合各方面因素,市森防指研判,今冬明春全市森林防灭火形势非常严峻复杂。

一是气候条件较为不利。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冬明春我市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气温较常年起伏变化更大,大风等极端天气更加频繁,预计未来三个月全市平均降水量26~30毫米,较常年偏少1~2成;平均气温2℃左右,较常年偏高0.5~1.0℃,森林火险气象条件较为不利。

二是林下可燃物载量增多。今年夏季雨水充沛,累计降水量达1061.1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30.5%,植被生长茂盛,林下可燃物增多,深山区域林下腐殖层厚度已达40厘米以上。大多数重点林区可燃物载量普遍突破30吨/公顷临界值,超过安全负荷,易形成立体燃烧,火灾风险大幅增加。

三是火源管控难度较大。一方面,我市森林资源丰富。全市林地面积529.3万亩,居全省第一,森林防火涉及13个县区、122个镇街、1003个村居,境内有蒙山、沂山2个全省十大重点林区,森林防灭火任务艰巨繁重。另一方面,林区分布复杂交织。我市大多林区存在农田与林区连片、乔木和灌木连片、生产生活区和生态保护区连片等情况,林城交错、林村交错、林农交错,大量旅游景区、寺庙古迹、重要设施分布在林区,林区周边祭祀烧纸、烧荒垦种等行为时有发生,容易引火上山,给火灾防控带来较大压力。

二、森林火灾防控措施

我们紧密围绕“狠抓防、重点管、超前控、常态督、高效救”的森林防灭火理念,牢牢抓住“控住火、管住人”这两个关键点,以超常规思维把风险想在前、预案做在前、工作干在前,以更加坚决有力、精准高效的措施办法,坚决防范遏制森林火灾发生。

(一)完善机制,夯实火灾防控基础。一是优化调整森林防灭火重点区域。按照属地林区面积大小、火灾风险评估等级高低、是否有重点国有林场、是否与外地市交界、市内多县区交界等标准,将原有63个重点镇街、26处重点林场调整至70个重点镇街、28处重点国有林场,并细化明确重点村居700处,细化县、乡、村三级责任网格。二是理顺明确森林防灭火执法体制。市森防指牵头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森林防灭火领域执法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全市创新推广“基层林业站日常巡查+基层派出所批评教育+行政执法中队处罚”联合执法打击模式,探索向乡镇(街道)下放或委托涉林行政执法权。防火期以来,全市各级执法部门惩处野外违法违规用火190起,行政处罚164人,罚款3.744万元,批评教育742人,有力打击震慑野外违规用火行为。三是细化构建森林防灭火责任网格。全面摸清森林防灭火基础数据,细化建立森林防火片区网格化、基础设施、重点人群、巡查队伍4本台账。将全市重点林区划分为96个片区、落实各级责任人15259名,摸排林区林缘住户79913户、农事生产3734户、祭祀群众1855户、施工作业单位75家,针对性落实防控措施,确保底数清、风险明、措施实。

(二)多向发力,构建森林防灭火坚实防线。一是广泛宣传发动,提升全民防火意识。通过市应急局电话访查中心,“一键式”呼叫林区住户等重点人群,对重点监管人群(7000户)、巡查队员(760人)、包村干部(3250人)、村级责任人(10500人)等共2.15万余人开展访谈宣传,掌握基层走访宣传、入户提醒、日常巡查等工作落实情况,针对性改进提升,切实筑牢森林防灭火人民防线。二是科学计划烧除,降低森林火灾风险。市森防指牵头制定了《关于规范开展2024-2025年度森林防火期可燃物计划烧除工作的通知》,是我市首次对可燃物计划烧除时间期限、区域范围、申请流程、技术要求、备案审批等具体事项进行统一规范,实行乡镇申报,县林业审批、县应急审核,市应急、林业双备案,省同步报告机制,累计开展可燃物计划烧除5000余亩。三是实时监测预警,提升火情发现时效。市应急局自主开发建设“沂蒙山区域生态林保护监控预警系统”,接入7颗卫星遥感数据,新建高清监控视频600处,集中适配应用红外监测、烟雾识别等新技术,实现自动锁定、预警、定位,10分钟内完成热点核查确认。目前平台已部署到5个重点县、56个乡镇、25处林场,防火期以来累计预警林区林缘烟点火点62处,有效防范森林火情发生。四是深入暗访检查,堵塞基层防控漏洞。按照政府督查室专项巡查、主责单位常态暗访、成员单位包保督导、防火县区异地互查三个层面,以“四不两直”方式直插重点防火乡镇、村居、防火检查站等关键部位,通过突击检查、随机抽查、入户走访等方式,检查重点防火镇街林场98个、村居31个、防火检查站35个,查看水源地、防火道路、隔离网64处,访谈护林员、巡查队员、应急队员、群众300余人,发现问题隐患186条,逐项落实整改,确保动态清零。

(三)立足实战,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是抓实应急预案及实战演练。市森防指办公室总结吸纳近年来省内森林火灾灭火救援和我市桌面推演经验做法,结合省、市森林防灭火指挥体制调整情况,重新修订《临沂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进一步健全完善森林火情分级响应、分级处置机制,细化明确不同程度森林火情的各级指挥权限和应对措施。在完善好应急预案的同时,抓实应急队伍的实战拉动,随机抽取部分防火巡查队伍、乡镇应急队伍等8支防灭火队伍,开展森林火情救援处置紧急拉动,切实提升森林火灾早期处置能力。二是提升基层森林防灭火应急能力。市森防指于12月25日在费县召开基层森林防灭火应急能力建设工作推进会,组织13个森林防火县区应急、林业部门及70个重点镇街现场学习观摩费县示范镇村森林防灭火网格管理、护林巡查、进山报备、火源收缴、值班值守、早期处置等工作措施落实情况,探讨交流基层防灭火务实管用举措,推动全市重点防火镇街森林防灭火能力提质增效。对上争取中央资金项目支持,申报森林消防队伍能力提升项目,计划建设市级训练基地1处,购置森林防灭火装备5616台/套,进一步提升市县专业队伍技能训练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强化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自行租赁3架空客H125直升机驻防蒙山核心区域,填补了市级航空应急救援空白,打造出以费县通用机场为基地、37处直升机停机坪为支撑,临沂全域全覆盖、30分钟到达灭火现场的航空应急救援网,新防火期共开展空中巡护81架次、飞行航时9967分钟,现场处置林缘、田间火点烟点12处。

答记者问

1临沂日报记者提问:应急预案是森林火灾扑救的行动指南,请问我市在森林火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罗民光(市应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我市高度重视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于今年9月份,开展了《预案》规范化修订工作,按照“一山一案”的标准,将应急预案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山头片区,构建了科学高效的应急预案体系。下面具体介绍下《临沂市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编制修订情况。

一是调整优化组织指挥体系。参照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设置,市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实行双指挥长、双办公室主任制,将原30家成员单位精简优化为21家,并对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进行了重新明确。

二是细化明确扑救指挥体系。对火灾发生地火场前线指挥部的机构设置、职能分工、指挥权限、灭火任务、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范。前线指挥部明确了总指挥、灭火专职指挥、副总指挥、总调度长等人员,下设综合协调、灭火救援、专家支持、治安疏散、交通保障、宣传报道、气象服务、医疗救治、通信保障、后勤保障等10个专项工作组。

三是统筹规范应急力量梯次。明确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伍、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和地方专业扑火队为第一梯队,作为攻坚力量,前突一线灭火。武警临沂支队、基干民兵为第二梯队,作为协同力量,辅助铺设水线、跟进扑灭余火。镇街干部职工、村居干部群众和社会救援力量为第三梯队,作为机动力量,接替一线队伍,清理看守火场。专业向导和运输队伍为第四梯队,作为保障力量,指引救援队伍快速上山,及时准确运送装备给养。

四是分级实施精准预警响应。结合森林分布状况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将全市有森林防灭火任务的13个县区划分为高、中、低三类火险区,首次增加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预警期间不同火险区分级预警响应具体措施。其中,平邑县、费县、蒙阴县、沂水县、沂南县为高火险区;莒南县、兰陵县、郯城县、临沭县为中火险区;兰山区、罗庄区、高新区、沂河新区为低风险区。

五是全流程森林火灾救援处置。按照火场态势,将森林火灾分为初、中、后三个处置阶段。初期侧重于规范火情接报、信息报告、会商研判、指挥指导等四个方面早期处置工作;中期侧重于健全森林火灾分级响应、分级处置机制,进一步明确不同程度森林火情的各级指挥权限和应对措施;后期侧重于细化火场看守、响应终止、火灾评估、火案调查、总结复盘等灾后善后工作。

2大众网记者提问:基层镇村是森林防灭火的第一道关口,为森林火灾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我市森林防灭火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情况?

唐国(市应急局党委委员、三级调研员):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森林防灭火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持续推动开展了水源地、隔离网、防火通道等设施的提质升级,先后建成各类防火水源地2759处、水管网290.88公里,防火通道248条、1157公里,隔离网1111.83公里,分类设立规范化检查站255个、简易卡口226个、临时站点168个,切实提升基层森林防灭火设施建设。

市森防指聚焦解决基层“火源管控力度不够、人民防线筑得不牢、早期处置能力不足”三个普遍性突出问题,探索实施乡镇(街道)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建设,量化明确工作标准,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推进基层规范化管理,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扎实推动末梢见效。

为加强基层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经验交流,市森防指于12月25日在费县召开全市森林防灭火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推进会议。通过对费县薛庄镇、平邑县柏林镇、蒙阴县联城镇、沂水县院东头镇、沂南县铜井镇5个重点防火乡镇在防控救一体化、野外违规用火打击、可燃物清理、防灭火一张图、监测预警、通信保障等方面经验交流学习,进一步展示了森林防灭火各方面实用管用的做法,推动基层镇村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提升。同时,通过现场观摩的方式,交流学习了费县大田庄乡五圣堂村森林防灭火网格化管理、东蒙镇北刘庄村进山人员报备、薛庄镇马头崮水源地建设、薛庄镇森林防灭火指挥部森林防火信息化融合、费县森林消防大队天蒙景区中队实战演练方面做法,进一步巩固强化“防、管、控、救”全要素治理能力,为基层森林防灭火应急能力建设提升上了一堂生动的经验交流课。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基层森林防灭火应急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切实夯实基层森林防灭火工作基础。

3齐鲁晚报记者提问:近年来,市航空应急救援基地驻防直升机在森林火情扑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我市航空应急救援建设情况目前是怎样的?

张志宇(市应急局火灾防治科科长):

市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始终坚持把实战实用实效作为检验航空救援能力的标准,不断完善常态化航空护林机制。基地自投入运行以来,在飞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日常情况每天巡护2.5小时,重点时段每天巡护4.5小时,巡护区域覆盖费县、蒙阴、平邑、沂南、沂水、临沭、莒南、兰陵、郯城重点林区。上轮防火期,共完成航空巡护任务223架次,累计飞行时间24161分钟,发现并处置非法野外用火隐患90余起。驻防直升机先后参与2024临沂市森林防灭火实战演练,2024山东省防震避险紧急疏散应急演练,受省森防指调度先后参与9起外市森林火灾航空救援,救援期间累计飞行55航时,吊桶洒水作业718桶773吨,在森林火灾扑救中有力发挥了航空应急救援快速、高效的优势。

目前,市航空应急救援基地驻防3架空客H125直升飞机,自11月1日进入新防火期以来,市航空应急救援基地每日调派直升飞机对9个森林防火重点县的重点林区、旅游景区开展森林防灭火航空巡护,利用机载喇叭对重点林区周边旅游、农事及祭祀人员开展防灭火宣传,针对“元旦”“春节”等森林防火关键期,市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将加大航空护林飞行频次和时长,切实发挥空中巡护优势。

自2025年1月起,市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将驻防1架直-8直升机和2架空客H125直升机,三架飞机形成高低搭配、梯队配合的航空救援机队,共同执行森林防火航空巡护和航空应急救援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航空应急救援建设,构建“空地一体、梯次作战、多机联动”的空中巡护力量,切实保障全市森林生态安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