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新闻发布会
临沂市召开我市双拥工作情况、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

2025年4月30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双拥工作情况、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李明耀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双拥办主任

彭 军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

周 通 临沂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中校干事

王元超 蒙阴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

李明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双拥办主任):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临沂市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成功实现“六连冠”。蒙阴县作为全省八个县(县级市)之一,获此殊荣,实现“四连冠”。

临沂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精心精准服务保障,推动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高度重视、优化措施。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带头抓建,研究解决练兵备战、营房建设等问题60多项。出台《驻临部队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实施办法》等20余项文件,制定退役军人免费乘坐公交车、优抚对象医疗费减免等153项优待措施,惠兵为兵落到实处。

二是加大投入、全力支持。聚焦“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紧盯“三前”需要,聚力“三后”问题,当好部队能打胜仗的坚实靠山。近年来,足额保障40亿元抚恤补助资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投入3亿元用于部队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拿出700余亩土地保障部队营区建设,安置转业军官227人、符合条件退役士兵2869人,协调502名军人子女入学入托,做到让部队放心、让军人安心、让军属暖心。

三是发挥优势、创新载体。用好我市丰富的红色资源,全面提升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鲁南革命烈士陵园等42处纪念设施,强力推进沂蒙革命纪念馆改陈布展,每年9月举办“英烈文化宣传月”活动,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以沂蒙拥军为题材,创演小戏小剧300多部,沉浸式演艺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国防大学、海军潜艇学院等30支部队(单位)来临沂,开展红色研学、军事演训等活动,建立起密切的双拥共建关系。

四是聚焦需求、服务发展。围绕部队所需、官兵所盼,春节、“八一”定期走访慰问,常态化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聚焦一线 聚力解难”等活动,送上关心温暖。着眼地方所愿、群众所盼,部队官兵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冲锋在抢险救灾第一线。沂蒙旅、临沂舰、沂蒙山舰等12支部队,到临沂捐资助学、援建学校,续写军民情深新画卷。

五是选树典型、培育品牌。持续擦亮“沂蒙精神沂蒙兵”金字招牌,4年来4000余人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涌现出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刘腾飞、特战旅长刘晓东等典型代表。高质量完成1.3万名兵员征集任务,“为军向战送好兵”经验被军委国防动员部和省委推广。持续选树“沂蒙新红嫂”“十佳兵妈妈”等拥军模范典型,朱呈镕被评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王成成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有效激发拥军爱军热情。

六是浓厚氛围、凝聚力量。不断扩大双拥共建同心圆,按照“五有”“全覆盖”要求,建成4200余个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1万余名专兼职人员投身双拥一线。发挥爱国拥军促进会、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示范作用,汇集200余支社会化拥军力量。打造“鲁南戎创”品牌,广大拥军企业、军创企业积极服务军人军属、退役军人,鲁南制药集团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就业合作企业光荣榜”。打造“山东老兵 戎耀沂蒙”志愿服务品牌,吸引100万人次参与拥军工作,形成全面拥军、全力拥军、全员拥军的浓厚氛围。

1齐鲁晚报记者提问:临沂市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请问下步双拥工作有哪些打算?

彭 军(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

成功实现“六连冠”,是无上的荣光,更是莫大的激励,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荣耀。新的一轮创建已经拉开帷幕,我们将提振状态、鼓足干劲,以更加务实的行动争取新的成绩。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统筹谋划。深入贯彻新时代双拥工作具体要求,着眼丰富沂蒙精神“军民情深”新内涵,按照《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对照11大项76条内容,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实施方案,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争创“七连冠”。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关心关注,在拥军优属、优抚安置、就业创业、军休服务等方面,探索制定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推动任务落实。加强军地需求对接,密切军地协作,落实好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解决部队战备训练、设施建设等实际困难,有效服务新质战斗力生成。紧盯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实际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解决军人子女教育、随军家属就业等问题,抓好政策落实,强化服务保障,推动双拥工作提质增效。

三是丰富实践载体。坚持以“沂蒙精神沂蒙兵”品牌为引领,持续推进沂蒙精神我践行、尊崇服务在沂蒙、勇立潮头建新功、军民情深铸长城“四大主题活动”,着力推进双拥一条街、文化广场、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丰富开展精神拥军、文化拥军等系列活动,充实壮大拥军机构、拥军队伍,丰富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内涵外延。

四是突出品牌建设。深化“沂蒙精神沂蒙兵”“沂蒙新红嫂”“沂蒙兵支书”等品牌建设,以典型示范引领拥军热情。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系统整理红色课程,编创红色小戏小剧,打造更加丰富多元的双拥文化,讲好沂蒙拥军故事,增进沂蒙崇军情怀,让沂蒙双拥工作更加富有温度、绽放光彩。

五是凝聚各方力量。广泛开展社会化拥军活动,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双拥工作。深入开展“军民情深铸长城·千企万店共拥军”行动,吸引更多有拥军情怀的企业、商户加入“荣军联盟”,有效提供“让利、优惠、优先优待”三大服务,构建全民参与、全域共建的双拥工作新局面。

2山东商报山海新闻提问:加强军地军民共建是双拥工作的重要内容,请谈一下,下一步部队如何抓好这项工作?

周 通(临沂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中校干事):

作为驻沂蒙老区部队,我们始终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把临沂当故乡,把百姓当亲人,紧贴地方所需,立足部队所能,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传承发扬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

一是助力教育帮扶。近年来,军队系统先后在我市援建了12所“八一爱民学校”,并每年定期对援建学校配套文体设施,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开展捐资助学,让更多的孩子圆了上学梦。

二是助力医疗援建。协调960医院、北部战区陆军第80集团军医院等军队系统的优质医疗资源,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对口援建了莒南县大店镇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组织军队医疗专家到帮扶村义务巡诊、送医送药,受到了驻地群众的一致赞誉。

三是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对军队定点援建的帮扶村,帮助选准建好产业项目,立足实际采购农产品,探索推进伙食费定向采购、设立帮扶专柜等,不断提升帮扶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是助力国防教育。举办“我的城市我的舰”等活动,向市民展示临沂舰、沂蒙山舰等部队执行任务中的珍贵照片、纪念品;组织驻地军营向社会开放,军队专家教授和部队领导到机关、党校作国防教育辅导授课,开展学生军训工作,我市全民国防观念不断增强。

五是助力地方发展。驻临部队充分发挥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完成森林防火、城市防汛、武装巡逻、安保警卫等急难险重任务,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步,驻临部队将坚决贯彻习主席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为建设大美临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鲁网提问:蒙阴县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县“四连冠”,请介绍下有哪些经验体会,下步如何抓好创建工作?

王元超(蒙阴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

蒙阴县作为全省八个县(县级市)之一,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成功实现“四连冠”。这是对全市基层双拥工作的充分认可,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弘扬传统、秉承情怀、抓好落实。这次成功创建,是“党群同心”的生动实践,蒙阴县党政军民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地方大力支持部队建设,部队积极反哺地方发展,军地军民关系更加坚如磐石。这次成功创建,是“军民情深”的真实写照,蒙阴县始终保持着“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常态化开展社会化拥军,尊崇军人、关心国防在全县蔚然成风。驻地官兵积极参与全县重点工作和抗旱、抢险等急难险重任务,共同谱写了“军民一家亲、共叙鱼水情”的新篇章。下一步,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纵深发力。

一是在浓厚双拥氛围上纵深发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紧扣“军民融合、双拥共建”这一主题,精心打造双拥一条街,提升改造双拥主题公园,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浓厚双拥氛围。

二是在加强军地共建上纵深发力。持续开展亲情拥军、问需拥军,整合社会力量资源,推动开展行业拥军、社区拥军、“两新组织”拥军,拓宽双拥工作的领域和范围。走出家门异地拥军,与浙江驻地海军蒙山舰建立长期共建关系,加强军地联系,深化军民鱼水情。全力保障来蒙部队野营拉练、驻训,大力支持部队开展各项活动。

三是在强化服务保障上纵深发力。全面落细落实军人军属优待、退役军人抚恤优待、移交安置、就业创业、困难帮扶等各项政策,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结合村“两委”换届,激励优秀退役军人参选“兵支书”“兵委员”,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四是在深化改革创新上纵深发力。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工作措施,持续打响“孟良崮下兵支书”“戎归崮乡”等品牌。积极探索党政主导与社会化拥军、以情拥军与依法拥军、物质拥军与精神拥军相结合的制度机制,不断创新双拥方式,丰富双拥内涵,提升双拥层次,着力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符合蒙阴发展,全方位、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