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新闻发布会
临沂市召开“全面深化改革”主题系列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 介绍我市国资国企改革相关情况

2025年5月29日,临沂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面深化改革”系列主题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国资国企改革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韩冬梅 市国资委主任

公茂礼 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王 磊 市国资委财务监督与稽查工作科科长

韩冬梅(市国资委主任):

今年以来,临沂市国资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重点推动“重组整合、优化主责主业、内审监督、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四大改革任务,促进市属企业重点发力、攻坚突破,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实施重组整合。在战略性重组方面,市属企业重组整合方案已完成初稿;在专业化整合方面,企业间已完成整合2家、企业内部完成整合16家。预计6月底,将市属城投类公司压减至5户以内;8月底,“一企一策”制定集团内部整合方案;11月底,完成市属企业年度整合任务。

二是优化主责主业。6月底前,拟出台《市属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明确主责主业核定标准、核定程序,一级企业主业原则上不超过3个,骨干企业不超过2个。11月底,完善信息化监管手段,将主责主业管理纳入国资监管信息系统,实施年度评价。目前,我们建立了主责主业和投资管理联动机制,市属企业2025年度投资计划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新增投资主业占比达到了100%。下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与省属企业对接合作,围绕主责主业对接省属企业洽谈合作项目,寻找合作点,加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推动我市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三是完善内审机制。这项工作年初已纳入“一部门一改革重点”,6月底前,将出台《关于市属企业全面推行总审计师制度的实施意见》,现正在起草《关于全面推进市属企业内部审计集中管理的实施意见》。下一步将从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结果运用等方面系统推进,结合重组整合,做好组织架构的建设和人员配备,开展好内部审计结果运用,逐步提升市属企业内控管理水平。

四是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当前,市属企业按照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求,基本理顺了“两会一层”运转机制,党委前置研究制度全面建立,董事会应建尽建,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总经理向董事会报告制度落地实施。下一步,要在完善各治理主体协同机制上下功夫。6月底前,将出台《市属企业董事会工作规则》,为董事会规范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并将开展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评估,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建立健全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今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市国资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部署要求,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有效增强民生保障、产业创新、盈利“三个能力”,着力在国企改革、提质增效、内控机制、监管效能、党的建设方面实现“五个提升”,确保到今年年底,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增长均不低于5%,实现税费不低于20亿元,在省对市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评估中继续保持A级,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国资力量。

答记者问

1山东省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2025年,市国资委将如何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公茂礼(市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

自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来,临沂市国资委紧密结合国企实际,精心谋划推进,制定我市《实施方案》,涵盖7大方面28项任务,配套建立122项可衡量可操作的改革指标,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截至2024年底,全市国企改革主体任务完成约为85%,高于省国资委提出的80%年度目标;资产盘活、产业转型等4篇典型改革经验获省国资委采用推广,1篇被国务院国资委刊发推广,兰山区获评县级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创新实践基地。

下一步,围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我们将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引导企业加快优化布局结构,加大新材料、新能源、医养健康等重点领域布局力度,形成主责清晰、主业精干、业务协同、配置高效的布局结构和新质生产力。加快“城投公司”向“产投公司”转型,严控新设城投公司。进一步增强产业组织功能,强化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沂蒙新质产业园、激光产业园、应用科学城等园区建设招商,扎实推进双堠水库、蒙童胜境等16个省市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驱动作用,支持市属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科教产融合联盟,以省“科改”企业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我市纳入省“科改”企业创建名单的2户市属企业完成全部创建任务,打造市属企业改革创新样板。

三是夯实国有企业管理基础。要持续加大亏损企业治理力度,推动市属企业在强化精益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实现降本增效上攻坚突破,探索出一条分类治理的有效路径,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做好管理层级和法人户数压减,原则上将市属企业实质性管理层级控制在三级以内,重组后,推动市属企业逐企制定法人户数压减计划,二级企业原则上均应是实体运作企业。同时,严格落实城投债风险防控要求,实行举债融资提级管理,有息负债全口径管控,严控企业融资规模,严防各类风险发生。

2鲁网记者提问:市国资委将如何进一步优化审计监督体系、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

王 磊(市国资委财务监督与稽查工作科科长):

为推进市属企业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切实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和高效性,形成“上审下”的内部审计监督格局,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在接下来的改革中,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优化审计监督体系、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能。

一是健全内部审计领导体制。推动市属企业健全党委、董事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加快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改革,将国有企业内设监事会和监事职能统筹整合到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全面优化运行制度和流程,强化职责履行。推动总审计师制度的全面落实,确保人员配备到位、制度建设完善,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二是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指导市属企业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合理配备内审人员,确保内审人员数量应与企业治理结构、资产规模相匹配。此外,我们将持续强化内审人员的教育培训,优化改进培训方式,重点提升内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和风险防控意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内部审计队伍。

三是强化内部审计职责履行。指导市属企业研究制定全面、周密的内部审计计划。严格落实审计频次要求,原则上3年内实现权属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对于重大投资项目、重要子企业及高风险业务实施重点审计,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专项审计,护航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