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临沂市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系列第二场记者见面会在平邑县召开,现场参观“四雁孵化”工程基地和现场教学点,并同部分市级优秀沂蒙“四雁”人才交流经验
发布人
张 磊 县农业机械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四雁工程办公室分管负责人
赵治肖 市级优秀“头雁”人才、武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任洪敏 市级优秀“鸿雁”人才、山东茗日红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绿洲金银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汪慧铖 市级优秀“雁阵”人才、田野自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
张 磊 县农业机械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四雁工程办公室分管负责人:
平邑县坚决贯彻中央、省、市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四雁孵化”工程的要求,将其作为破解乡村人才瓶颈、激活振兴内生动力的关键抓手,立足县域实际,精心组织、系统推进,努力打造一支引领乡村发展的生力军。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打造孵化主阵地,基地运行高质高效。在平邑街道高标准建成集办公、教学、沙龙、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县级“四雁孵化”培育基地,统一标识制度,配齐配强专职管理运营队伍,组织体系健全完善,示范效应显著。同时,基地积极构建“1+N”实体化培育网络,成功推动田野自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8个主体入选全市乡村振兴“四雁孵化”工程现场教学点,并遴选7名优秀“四雁人才”代表进入市级师资库,基地功能外延持续扩大。
(二)构建全链条机制,人才孵化精准发力。创新建立“全周期全链条”四雁人才孵化工作机制,坚持“定向、分类、多元”孵化原则,抓实“课堂学、岗位练、外出训”三大环节,突出实用实践导向;锚定年内育强头雁40名、育精归雁90名、育优鸿雁300名、育壮“雁阵”800家的量化目标。通过完成人才信息建库、指导镇街“遍访摸底”,建立培育对象信息台账、合作社“评星定级”台账及乡村产业资源与需求库,夯实精准培育基础。目前,聚焦鸿雁实用技能提升,率先举办全县“鸿雁人才”电商培训班,创新“课堂+田间+模拟”模式,培育鸿雁人才163名;加速构建人才、资源、需求“三库”优化环境,回引归雁52名;严选优化头雁19名发挥引领作用;启动雁阵“评星定级”差异化培育计划,孵化成效初显。
(三)强化金融赋能,精准破解四雁群体发展瓶颈。建立常态化机制,组织镇街、村居深入摸排涉农融资需求,并积极对接金融机构,畅通融资渠道。大力推广并创新“四雁振兴类”专项贷款服务模式,显著提升融资支持力度与覆盖面。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该类贷款超30亿元,惠及10000余名四雁人才、合作社主体,及时满足其创业发展资金需求。
(四)保障支撑多元化,筑牢四雁孵化根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在发展党员、评优评先及推荐“两代表一委员”时向“四雁人才”倾斜,强化组织引领;高效整合村书记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涉农资金项目,建立“四雁人才”专项培育资金池,集中用于基地运营、技能培训和产业扶持;同步构建“部门联动+镇街协同”推进机制,农业农村、人社、金融等多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需求对接-政策供给-服务落地”闭环,为人才培育提供全要素保障。
二、下一步打算
(一)提质增效强基地。聚焦提升县级“四雁孵化”培育基地核心功能,优化升级教学设施与孵化服务体系;同步深化“1+N”外联教学点协同机制,新挖掘打造覆盖特色种植、电商运营等业态的高标准现场教学点,精准匹配学员实习实训与岗位实践需求;系统整合基地与教学点资源,构建“基地核心课程+教学点专项模块”的资源库体系,实现孵化场景全要素保障。
(二)分类孵化求突破。高标准启动“头雁领航班”,通过“理论研修+实战挂农+跨域轮岗”三维淬炼,着力培育具有战略决策力、资源整合力与改革攻坚力的乡村治理领军人才;精心打造“归雁回引班”,构建“乡情联络+政策对接+项目孵化”服务包,精准吸引并深度培育带技术、带项目、带情怀的返乡创业精英;持续优化“鸿雁丰翼班”,依托“田间课堂链式教学+数字技能精准滴灌+导师帮带终身成长”模式,全面提升现代农技、电商运营、合作社管理等硬实力;创新实施“雁阵齐飞班”,搭建产业联动平台与人才协作网络,激活全域人才共生共长生态。
(三)深化赋能破瓶颈。持续整合资源以做优金融服务平台,用足用好“四雁振兴类”贷款政策,通过常态化开展融资需求摸排、精准对接金融产品,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四雁”群体。同时,以数字化赋能--融沂通为抓手,搭建线上融资对接平台,优化审批流程、缩短放款周期,打通金融活水润泽人才链的“最后一公里。
答记者问
1山东商报山海新闻提问:您作为武台镇南武沟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理事长,是如何带领全村把葡萄产业做到现在的规模,实现村民增收致富的?现在主推的葡萄品种在种植技术上有哪些突破,如何实现品质的提升?
赵治肖市级优秀“头雁”人才、武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0年,我看到村内陆地葡萄每到雨季裂果严重,葡萄收入无法保证,于是下定决心学习新技术,开发葡萄新品种。通过到各地学习探索,在当年秋天建立起第一个葡萄大棚,第二年葡萄收益提升了3-4倍。
2019年4月,成立平邑县武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520余人,发展葡萄大棚4600多个,葡萄品种主要有阳光玫瑰、超级女皇、蓝宝石、贵妃玫瑰等,改变了单一品种、单一上市的情况,使产业链拉长,在6-9月份都有葡萄上市。在葡萄大棚管理中,需要注意葡萄的株距行距、每串葡萄保留15-18个叶片,使用生物有机肥,采取地下灌溉,注重通风控温,保证葡萄品质提升。
目前,合作社将农业与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以“宜业”、宜游”为目标,打造了集生态体验、农事采摘、亲子活动、观光休闲、农庄民宿为一体的“淘淘乐园”。合作社与相关电商平台合作,推出“现摘现吃”团购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周边村庄经济发展,带动片区农民快速增收。
下一步,我们准备建设高温葡萄大棚,每亩收益可达5万元以上,现在正与农商银行、农业银行对接,积极争取一部分低息“四雁振兴贷”用于高温大棚建设发展。
2鲁网记者提问:鸿雁人才是破局乡村发展的关键。作为优秀“鸿雁”人才代表,您的公司入选第一批“四雁孵化”工程教学点,您也受邀成为全市乡村振兴四雁孵化“百千万”工程“双60”师资库的实操型讲师(60名理论型讲师和60名实操型讲师),请您结合自身实践谈一谈,下步,您将如何分享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任洪敏市级优秀“鸿雁”人才、山东茗日红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绿洲金银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作为市级“鸿雁”人才和合作社负责人,我们合作社以金银花产业为突破口,探索出“选产业、强技术、拓销路、共致富”的可复制路径。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为各位人才分享经验。
一是精准选产业,品牌化升级,解决“干什么”的问题。深挖本地土壤、气候优势与传统种植基础,找准高品质道地药材和健康饮品的需求缺口,注册品牌,统一标准包装,讲好产地故事,推动“土特产”跃升为“品牌货”,提升溢价能力。
二是深耕强技术,价值链延伸,解决“怎么干好”的问题。制定规程,统一提供种苗、农资,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带动200余户农户实现亩均增产30%。突破原料销售,开发花茶、植物饮片等功能产品,延长产业链,产品附加值平均提升3倍以上,增强产业韧性。
三是创新拓销路,多渠道并行,解决“怎么卖”的问题。通过与大型商超等建立稳定合作,保障基础收益。开设直播间、电商店,开拓线上市场。构建“订单稳+线上活+渠道广”的立体销售网络,提升市场影响力。
四是聚力共致富,长效育人才,解决“可持续”的问题。创办“田间课堂+1年陪跑”,将田间地头变成实战教学的教室,手把手传授种植、加工技术,为学员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服务,实现“土特产”变“金招牌”,带动共同增收。
我分享的经验主要源于实践,也希望我的经验能助力更多种植户,将乡土资源转化为振兴发展的“金钥匙”!
3经济导报提问:四雁孵化工程开展以来,您作为雁阵代表采取了哪些举措激活雁阵动能?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强化品牌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
汪慧铖市级优秀“雁阵”人才、田野自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
在“四雁孵化”工程的引领和支持下,我们团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激活“雁阵”动能,着力强化品牌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一是发挥“雁阵”带头人专长。我们聚焦核心业务—中药材良种繁育,严格按照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标准,应用野生原种培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智能化体系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种苗质量和源头安全。同时,我们团队积极参与县“四雁孵化”培育基地组织的各类农业技术、市场运营培训,持续提升自身能力。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雁阵”共同发展,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我们将周边“雁阵”主体有效组织起来。农户通过在基地务工(旺季时可吸纳320余人)、学习标准化种植技术、参与合作社分红等方式,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了在家门口增收,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是依托金融活水,破解发展瓶颈。基地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一期投入3000万,二期计划流转600亩土地),我们深刻体会到“四雁孵化”金融助力政策的关键作用。作为被纳入“沂蒙四雁”数据库的优质“雁阵”主体,我们申请了“四雁振兴贷”,为我们提供了低利率、便捷化的贷款服务,有效缓解了土地整理、设施建设、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资金压力,为基地的持续扩建和技术升级提供了金融保障。可以说,“金融活水”是激活我们“雁阵”扩大再生产动能的重要引擎。
三是强化品牌建设,打造“国字号”金字招牌。我们基地是农业农村部批复的国家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这个“国字号”招牌本身就是对我们种苗质量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最高认可,是我们品牌建设的核心基石。我们始终以此为标准,严控质量,确保从源头上提供安全、优质、可追溯的中药材种苗。同时我们积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基地种植的金银花等药材,已成功开发出金银花茶、金银花露等深加工产品。这些产品以其高品质赢得了用户喜爱,显著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也使得品牌形象更加立体化和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