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退出长者模式
长者浏览模式
回应关切
我市织密“1530”政务服务网打通便民利企“最后一公里”
发布日期:2025-08-09

“在村里半小时就办完了营业执照,工作人员还送证上门。”在河东区汤头街道龙车辇社区政务服务驿站办完业务后,申女士连连称赞。如今,我市以构建“主城区15分钟、乡村30分钟”的高效便民服务圈为目标,坚持市县(区)一体推进,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不断延伸。

增值化服务:

精准滴灌企业民生需求

我市将“1530”政务服务圈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延伸便民服务的关键抓手,市级层面强化统筹协调与政策支持,各县区则立足实际,推动服务从基础便利迈向精准增值。

高新区的“火炬手”帮办代办员上门为西桥村刘先生办理合作社注册,线上审核、当场出照,把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该区组建百人“火炬手”联盟,成立6个“园区(产业社区)便民服务点”,今年累计办理帮代办事项3290件。

河东区则用“小驿站”传递“大温暖”。龙亭驿站利用方言视频教程和NFC技术应用,为不熟悉智能设备的群体架起便捷桥梁。长沟驿站工作人员不仅跨部门协调解决特殊家庭难题,还自发捐款。全区26个驿站办件量突破25万件,压缩时限超40%。

沂南县深化“政银合作”模式,利用银行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将社保卡申领、养老金资格认证等30余项高频民生业务下沉至合作网点,目前挂牌运行政银社会合作网点19个,年办件量1.6万余件。

集成化拓展:

“一件事”跑出服务加速度

“在园区里就能‘一站式’办完,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帮助,我什么都不用操心。”在罗庄区,临沂市智引未来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明霞仅用半天时间,完成了营业执照申办全流程。打破部门壁垒,推动服务集成,让“跑多次”变为“一次办”。

流程再造重塑办事体验。罗庄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在园区设置政务服务站点,对市场主体注册经营事项等进行聚类融合,为经营主体提供“一条龙”“套餐式”服务,进一步提高企业办事便利度。

政企协同打通关键堵点。高新区“沂蒙政务云客服”实现“视频办、线上送证”,累计服务380人次;线下项目管家“专属服务”覆盖47个项目210次代办。通过材料共享、流程并联,企业群众办事从“往返跑”变为“一站清”,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法治服务直达基层末梢。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将法律援助深度融入服务圈,推行法律援助“一窗四步”模式,交通事故赔偿等事项“跑一次”办结率100%;组建律师网格员服务团,开展“坐诊+巡诊”120余次,让法治力量融入基层治理末梢。

数字化赋能:

指尖解锁服务新体验

我市积极借力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手段,打破时空限制,让“1530”服务圈在云端延伸,为企业群众带来全天候、跨地域的便捷服务新体验。

高新区创新“问办结合”模式,线上依托“沂蒙政务云客服”,为企业群众提供“视频办”服务,实现“网上申报,线上送证”,已累计提供材料160余份,反馈结果210余次,让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罗庄区通过临沂市“沂i企”数字化平台政策全量归集、精准推送功能,梳理高频惠企政策清单,归集发布区级惠企政策文件82件,上线政策兑现事项108项,让政策红利加速从“纸上”落到企业“账上”,用政策“春雨”精准润泽企业高质量发展。

“政务服务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夯实基层服务站点效能根基,积极探索政银企合作路径,让“1530”政务服务既贴心又暖心,让企业群众办事更简单、更便利。

(临沂日报)

上一条:村内主干道施工 停滞半年影响出行 郯城县水利局:确保8月底完工恢复通行 下一条:助力“12345”工单办理 解决群众烦心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