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互动 >> 政务访谈 >> 正文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成访谈: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市政府网站: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的访谈嘉宾是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成同志。张局长您好,欢迎您!

张成:主持人好,各位网友朋友好!非常高兴通过《政务访谈》栏目与大家交流。

市政府网站: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定不移用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是我们这座城市最确定的未来”。张局长,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我市科技创新的总体情况。

张成:好的。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主线,大力实施发展“翅膀工程”,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取得了系列成效,我市被评为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市,临沭县获评省科技创新强县。一是科创平台体系进一步健全。统筹推进各类平台建设,2024年,在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高效农业等领域新增省级以上科创平台65个。二是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持续增强。聚焦产业技术需求,实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行动,共获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253项,其中,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6项、中央引导地方资金项目8项;在新型肥料、生物制造、健康食品等领域,涌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三是科技创新主体培优做强。坚持培育孵化、科技招引、科技人才领办,持续实施“育苗”“培优”“扶强”专项行动,全市科技型企业总量达到3200多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46.8%。四是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更加完善。实施“百校千企”计划,引导全市1000多家企业对接高校院所130多所,签订合作攻关项目300余项。加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临沂科技大市场试运行,新增省级中试示范基地3个、市级15个,引进转化成果200余项。五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育成效明显。成功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创新创业大赛及“创新山东院士行(临沂站)”等引才聚智活动5次,累计引进各类科技人才1000余人。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在长三角等地新建市级“人才飞地”9个、总量达到35个。六是科技创新生态更加优化。出台发展“翅膀工程”17条、科技财政金融协同服务创新16条等政策文件,配套制定规范性文件3个。创新科技金融,用好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科技再贷款等政策,为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4.4亿元,争取国家科技创新再贷款9.6亿元、居全省第2。

市政府网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要求“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市科技局将如何推动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张成:我们坚持“以需定研”,精准聚焦,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组织机制,不断推动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双向奔赴”。一是构建产业创新图谱。围绕市里重点打造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分产业分领域精准绘制产业链技术攻关路线图,明确技术攻关方向和人才需求。二是定向开展技术攻关。聚焦健康食品、现代绿色家居、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技术需求,开展揭榜挂帅、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全年实施科研项目200项左右,引进科技人才100名左右,将科技资源精准滴灌到产业、到企业。三是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围绕抢占新赛道,结合现有条件,布局低空经济、技能作业机器人、光储氢一体化等未来产业,系统组织前沿攻关和示范项目,创设北斗试验仓等新场景,加快建设天河智慧产业园等未来产业园区。

市政府网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市科技局将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张成:我们通过建立分类分层培育机制,推动科技型企业扩容增量、集群发展、提质升级。一是梯度培育科技型企业。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源筑基,完善孵化育成机制,提供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帮助提效降本。助力高成长科技型企业做优做强,牵线高校院所联担项目、共建平台,增强细分赛道竞争优势,推荐参加全省全国各类赛事。助力科技领军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优先参与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任务,牵头组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引领产业链向高端迈进;支持产业“链主”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成为产业链创新链的“双链主”。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150家左右。二是提升科创平台质效。对现有创新平台整合优化,今年重点对406家市重点实验室分批重组,动态调整,总量控制在300家左右。以行业骨干企业为依托,联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产业共性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试点组建20家左右。三是优化科创空间布局。按照整合、集约、协同原则,高起点谋划建设“沂蒙科创城”,推动“学城+创城+产城”深度融合。依托现有产业园区或以园中园模式,高标准打造一批科技型园区,年内培育10家左右。在乡村振兴领域,提升农业科技园区10家,协助推动市农科院打造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支持费县创建省级农高区。四是加速数智赋能升级。依托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及天河智慧产业园建设,谋划打造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面向鲁南苏北提供服务。市场化落地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信创认证中心等平台。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为中小企业提供算力资源、云端研发、仿真设计、数字研发、信创认证等服务,全年服务企业400家左右。

市政府网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又提出“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等要求。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上,市科技局将采取哪些创新性做法?

张成:科技成果重在应用。聚焦“转什么”“谁来转”“怎么转”等关键问题和环节,加快构建全链条转移转化体系,形成“有转的成果”“有转的通道”“有转的队伍”“有转的资本”“有转的政策指引”的科技成果转化“五有”格局。一是实施“百校千企”计划。借鉴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模式,建立“先沟通、再对接、后跟进”机制,开展“名校直通车”、科技成果路演对接等活动,全年对接高校院所100所左右、链接服务企业1000家左右。建立科技成果筛选和需求梳理机制,形成高校院所“可转化成果数据库”和企业“科技成果需求库”,打造具有临沂特色的科创供应链,全年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00项以上,推动企业需求与院校科技成果精准对接、加速转化。二是构建中试验证体系。围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在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及细分领域,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示范基地等载体,为企业科技成果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二次开发等服务,全年新建15家左右。三是建强用好科技大市场。常态化组织成果展示、信息发布、技术交易、融资路演等活动,吸引成果转化、金融创投等专业机构入驻,将大市场打造成为线上线下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平台,全年组织活动20次以上,引育机构10家左右。四是强化科技服务。分产业组建科技顾问团队,帮助企业攻关技术、承接项目、共建平台。支持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研究开发、创业孵化、中试验证、科技推广等新业态新模式,全年引育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5家左右、复合型技术经纪人100人左右。开展企业家科技创新能力培训和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评选,提高企业家创新意识,增强企业精神获得感和创新内驱力。

市政府网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在这些方面,市科技局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张成:科技创新离不开适宜土壤和优良生态。我们围绕人才、金融、政策等创新要素资源,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一是人才增智。构建“项目、平台、赛事”一体化引才育才机制,多渠道引育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依托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柔性引进产业急缺科技人才200人左右。高质量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挑战赛等引才聚智活动5场以上,吸引创业人才(团队)40人以上。鼓励企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等人才集聚高地建设科创“人才飞地”,采取“研发孵化在外地、落地转化在临沂”的模式引育人才。全年新建市级飞地10家左右。二是金融赋能。创新科技金融,联合银行机构开发“沂科贷”系列产品,完善创新积分制、科技企业“白名单”等科技信贷增信机制,用好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科技再贷款等政策,全年投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0亿元以上。三是组织政策保障。强化科技委统筹作用,加强科技创新谋划规划,推动行业科技发展,形成大科技思维、大科技格局。做细工作推进体系,制定引领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未来产业布局等2个政策文件,配套企业梯次培育、成果转化、科技型园区、创新联合体等8个方案办法,构建“2+8”科技政策体系。

市政府网站:非常感谢张局长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采访,祝愿全市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张成:谢谢主持人,也感谢社会各界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帮助!市科技局将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产业提档升级,让科技为临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添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