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互动 >> 政务访谈 >> 正文
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景美访谈:加压奋进 跨越赶超 奋力开创临沂民政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市政府网站: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景美同志。王局长,您好!

王景美:主持人好,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政务访谈》栏目与大家沟通交流。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民政事业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市政府网站:我们知道,民政工作从社会救助到养老服务,从儿童福利到殡葬服务,从婚姻登记到慈善事业,件件关乎民生,事事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王局长,请您介绍一下去年以来我市采取了哪些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景美:好的。2024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党群同心”为引领,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科学谋划、扎实推进民政工作,有效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坚持固本强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加强“大爱民政 党建先锋”品牌引领,创新实施“四链模式”,有力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全省民政系统模范机关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在我市召开。养老护理、殡葬服务等项目在全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相关工作先后5次在全国、全省民政有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10次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针对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全年形成政策理论研究成果70篇、创新案例25项,其中3篇在民政部“民政论坛”中获奖,实现零的突破。

二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民生保障更加牢固。再次提高9类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救助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44.6万人次、居全省第2位,实施临时救助1.7万人次,累计发放资金30.3亿元。全力打造“孝善临沂”养老品牌,建成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1386处,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76.5%。聚焦老年人“一餐热饭”问题,市政府在莒南县召开全市孝善食堂建设推进会,积极打造具有临沂特色的“孝善食堂”老年助餐品牌。做好6400名孤困儿童常态化保障,提升市儿童福利院“养、治、教、康、社”一体化发展水平。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和“主动服务”,7.9万名困难残疾人、14.6万名重度残疾人应享尽享两项补贴。

三是推动提质增效,基本服务更加暖心。全面开展七夕、国庆等特殊节假日结婚登记服务,14个婚姻登记处全部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室。创新婚姻服务形式,组织集体颁证、集体婚礼活动45场,成功举办“家国同庆 爱满沂蒙”2024年临沂市集体婚礼。全面落实基本殡葬服务全免费政策,有效减轻7.2万群众治丧负担。实施殡仪馆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市、县殡仪馆取消收费项目3个、降低收费项目16个,其中市殡仪馆悼念厅租赁费用平均价格降幅达30%。大力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规范命名乡村道路4246条,采集上图乡村地名6001个。

四是注重统筹兼顾,基层治理更加有效。规范社会组织管理,新增社会组织283家,总数达到6106家,居全省第3位。行业协会商会党组织覆盖率超过60%,推动156家行业协会商会为企业减轻负担687.2万元。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新培育慈善组织13家,总数达到98家,居全省第3位。全市慈善组织募集善款3.79亿元,实施“情暖夕阳”等慈善项目,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79亿元。加强公益福彩建设,2024年销售福利彩票9.63亿元,全省第5,创历史最好名次。

市政府网站:通过王局长的介绍,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民政为民实打实。社会救助具有“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加快健全完善、迭代升级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民政部门今年有哪些重要措施?

王景美:我们将全面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努力解决好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一是夯实“兜住底”的基础。充分发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快建立低收入人口信息“统一识别、分层管理、动态监测、因需推送、分类帮扶、结果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救助从部门“单打独斗”向协同发力转变。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协作,探索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健全常态化救助帮扶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

二是明确“兜准底”的措施。拓宽救助范围,形成梯度救助格局,重点做好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认定,抓紧研究制定《临沂市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推动民政、教育、人社、医保、残联等部门将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向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延伸。精准发现识别,用好省级建设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大对全市24.7万名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构建社会救助家庭“核对资源域”,实现智能画像、精准识别。扎实开展“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保障范围,推动社会救助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确保救助政策公平公正实施。

三是提升“兜好底”的质效。加快发展“物质+服务”救助,聚焦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推广“沂蒙大妮”等服务类救助做法,有针对性地提供日常访视、看护照料、就医陪护、助餐助浴、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等服务,推动社会救助从单一的现金救助向多元化“物质+服务”救助转型。加大困难群众探访关爱力度,重点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群体,根据年龄、居住、身体、生活等状况,统筹用好村居“两委”成员、网格员和社工专业人员等力量,推广“驻村工作日”等有效做法,开展分类分级探访关爱服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把救助服务做到群众身边,真正让群众可视可感、可触可及。

市政府网站:我们相信在这些有力措施的落实下,我市能更好的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今年的“一老一小”服务改革牵动万千家庭、关乎民生福祉,请您介绍一下民政部门在“一老一小”方面有哪些深化改革求突破的重要举措?

王景美:好的。我们将聚焦居家社区养老、养老事业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困境儿童关爱等方面,深化改革求突破,凝心聚力惠民生,奋力开创全市“一老一小”服务工作新局面。

围绕“一老”。一是高质量实施全国试点工作。主要面向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2025年完成老年人能力评估不少于2.4万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4000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不少于8000人次。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在设施建设、机构培育、人才培养、服务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引导更多专业优质资源投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二是贯通三类形态通堵点。“居家”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7000户,指导费县、临沭县做好全省养老服务“五床联动”试点;“社区”建设示范性嵌入式养老设施不少于14处,每个县区至少建有1处;“机构”确保护理型床位占比保持在75%以上,以此布局建设智慧养老平台,贯通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形态,实现“一网通管、全域联办”。三是做实镇域养老补短板。以镇布局、抓镇带村,采取“中心+驿站”方式,建好镇街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带动村级养老服务站点,开展关爱照护、服务转介、资源链接,构建镇域养老服务体系。选择部分县区,强化政策扶持,整合设施资源,加强改革集成,在全市、全省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样板。四是抢占新经济赛道兴产业。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出台临沂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引进培育山东健康集团、临沂城投颐养院等优质市场主体,搭建服务企业、生产企业和老年人三方供需对接平台,力争将蒙阴普泽大健康产业园建设成为康养产品制造集采高地,带动保健食品、康复护理、医疗器械等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用好蒙山、沂河、温泉等资源,推进康文旅融合发展,叫响“康养沂蒙”名号;与体育、教育、金融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多元业态,提振养老消费。

围绕“一小”。一是扩大儿童关爱服务供给。围绕“党政主抓、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指导县区健全完善“N+1”关爱帮扶体系,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和成年后就业帮扶服务,持续推进“沂蒙无孤”志愿服务活动,深化“一对一”分类结对帮扶关爱,切实推动儿童服务内容向救助服务和精神关爱兼顾“转变”,确保关爱服务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二是拓展儿童福利院社会服务功能。持续提升市儿童福利院精准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水平,深化“养、治、教、康、社”一体化发展,大力推进“开门办院”,为社会困境儿童提供探访关爱、临时照护、康复特教、心理疏导等服务,全年不少于2000人次。三是优化未保工作网络。围绕“有地方办事、有设施服务、有制度理事、有人员管事”的目标,优化完善以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龙头引领,县、乡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站点为支撑,村(社区)儿童之家为基础的工作网络,今年集中优化提升未保阵地示范点10处。搭建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协同服务的平台,以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行动为主线,落实20件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服务实事及24项流动儿童基础服务,推动服务对象向所有需要帮助的困境儿童拓展。

市政府网站:好的。非常感谢王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我市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

王景美:谢谢主持人,也感谢社会各界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以更加坚决有力的举措持续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为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