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府网站: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凤华。朱局长,欢迎您!
朱凤华:主持人好,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政务访谈》栏目与大家交流。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市政府网站:朱局长,城市管理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群众高度关注。能请您介绍一下,今年以来城市管理的重点工作和成效吗?
朱凤华:今年以来,市城管局认真贯彻人民城市理念,全力推进“花园之城、韧性之城、洁净之城、温暖之城”建设,引领带动城市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园林绿化向美增植。多措并举增绿。新建口袋公园91处、在建34处,建成绿道27.5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稳步迈向全省前4。深化管绿用绿。新开放公园绿地47处、148.59万平方米,总体量达到213处、820.29万平方米。全面梳理古树名木资源,实现全市140株古树名木“一树一档”建档保护。试点绿色经济。改革城市公园运营维护体制,健全全周期管理制度体系,推出“一园一花、四季赏花”城市游玩线路5条,打造花间市集等“公园+”试点7处,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书法广场月季赏花活动两度登陆央视,梅山秘境、月季大道、海棠长廊等成为市民游客热门打卡点。

二是市政管理向韧提质。数字赋能提升城市韧性。统筹推进县级运管服平台建设,9县运管服平台全部建成运行,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实现市县一体、联网运行的地级市。深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完成市级综合监管平台框架搭建和功能设计,实现排水、燃气、桥隧等模块数据对接,新装物联感知设备1.06万套。系统施策治理城市水环境。长效治理黑臭水体,督导帮扶、分级巡查、工程治理多管齐下,46段城市黑臭水体全部长制久清、动态清零。稳步提质污水处理,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有序推进4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其中2座主体工程收尾。推动污泥处置绿色转型,指导应用好氧发酵、二次烧结、厂内干化等新技术工艺,开发应用信息化监管平台,助力缩短处置时间60%以上,实现降本增效。多措并举强化防汛排涝。健全防汛机制,依托市城防办,加强综合协调、会商研判,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责任落实体系、预警防范体系、联排联调体系、抢险恢复体系。强化工程治本,机场片区积水治理、陷泥河内涝治理、老城区管网修复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内疏外排体系更加健全。
三是环境卫生向优拓面。一体清洁城乡环境。狠抓城区道路深度保洁,认定省级示范道路55条(段)、415万平方米。全力落实“五有”要求,提档乡村环卫保洁,推动B类村庄晋级A类862个、C类村庄晋级B类599个。坚持平战结合,聚焦重大节庆活动,点上集中保障,线上延伸整治,面上全域清洁,城市面貌焕发新颜。上半年,环境卫生类工单同比下降46.45%,垃圾清运改革案例登上央视。闭环强化垃圾处置。建立市级建筑垃圾专项整治工作机制,指导县区编制专项规划,加强全过程管理,推动清理建筑垃圾积存点956处、14.96万吨,新建消纳场6座、中转站8座。组织开展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专项治理行动,全市清运、焚烧处理城乡生活垃圾152万吨,实现焚烧处置率、无害化处理率100%。坚决抓实权益保障。全面推行无扰作业,避开早晚高峰,错时保洁洒水,做到为民不扰民。

四是为民服务向心而行。强化便民服务。用好“热线·首发”,坚持“沾边就办”,强化主动服务、定向服务。全面推进城管护学,建设服务阵地70处、护学岗263处,服务家长、学生25万人次。加大绿荫停车场建设力度,新增停车场53处、车位9220个。深化“共享单车进北城”,新增单车4000辆。科学布设“邻里市集”“果蔬小集”217处,升腾城市烟火气。上半年占道经营类热线工单同比下降20.98%。优化涉企服务。坚持审慎包容、精准服务,着力打造“无需不扰、主动帮办”服务型涉企行政执法新模式。持续深化“城管联企业”,联系帮服企业3160余家,强化上门送法、指导合规经营,企业违法率下降27.8%。落实分级分类监管,对928家企业实行ABCD差异性监管,有效降低高信用值企业检查频次。大力推进柔性执法,“轻微不罚”“从轻处罚”,累计减免罚款金额70.7万元。引领全民管城。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稳步推进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广泛带动市民同心共管。深化“城管进社区”,推动2309名执法人员下沉1.64万个基础综治网格,上门帮办群众身边事。创新城市管理志愿服务,建设城市服务驿站45处,市民踊跃参与城市管理活动60余场、6000余人次。
市政府网站:刚才,您谈到垃圾清运改革案例登上央视。近期很多市民都反映小区垃圾桶清理更及时了,夏天异味蚊虫问题明显改善,这项登上央视的好做法确实惠及了百姓,方便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具体情况吗?
朱凤华:这是我们聚焦群众身边急难愁盼,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主要是针对“桶站对接”导致的垃圾清运次数不足、作业噪音、异味扰民等问题,根据有物业管理小区、无物业管理小区和商业街区的情况特点,创新“桶站对接、一体管理、上门收集”三种清运模式,推动城市社区垃圾“日产日清”。
一是“桶站对接”,破解有物业管理小区“垃圾清运缓慢”难题。针对部分有物业管理小区清运次数不足、清运作业噪音、异味扰民等问题,改革“桶车对接”收运模式,推行“桶站对接”,引导收集站周边一公里范围内的单位及小区垃圾直接进站。同时,系统重构有关清运机制,科学调整垃圾清运时间及路线,适当延长收集站服务时长,合理统筹小区垃圾送站次序,同步压实物业公司管理责任,实现小区内垃圾桶“随满随运、就近进站”。目前,中心城区697个物业管理小区实现“桶站对接”,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二是“一体管理”,破解无物业管理小区“垃圾无人清理”难题。针对城中村和无物业管理小区垃圾无人清运导致垃圾积存、环境脏乱等问题,实行区级财政兜底,环卫保洁、垃圾转运一体管理。在垃圾桶箱布设方面,通过发放明白纸、社区公示、走访动员积极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做到布局合理、应设尽设;在垃圾清运方面,由该区域环卫保洁作业公司上门收运、就近进站。目前,各区累计增加投入1500余万元,有效解决95个城中村垃圾清扫清运问题,实现852个无物业管理小区兜底清运。
三是“上门收集”,破解商业街区“垃圾无序投放”难题。针对商业街区沿街店铺垃圾无序投放、清理不及时、果皮箱满溢等问题,创新推出“上门收集”模式,根据商铺特点需求统筹垃圾收集时间,由环卫保洁公司安排人员车辆,定时巡回上门收集清运,沿街店铺根据音乐提示配合投放,实现清运效率与市容环境的双赢。目前,沂州路、成才路、金坛路等9条商业街、2000余家店铺实现了“车到即投”。

市政府网站:当前正值主汛期,城市防汛是大家特别关注的话题,可以请您介绍一下有关工作情况吗?
朱凤华:近年来,我们锚定“降雨不影响生活、工作、出行,雨后更加整洁、干净、漂亮”总体目标,持续完善责任落实体系、预警防范体系、联排联调体系、抢险恢复体系,力保城市安全度汛。
一是强化群策群防。全市城市防汛指挥中心设在市城管指挥大厅。降雨期间,组织气象、水利、住建、公安交警、商务等部门24小时联合值守,10个小组分工负责(综合协调、会商研判、县区调度、闸坝运行、地下空间、泵车强排、工程抢险、群众疏散、通讯保障、宣传引导),依托智慧排水防涝平台(14个子系统),高效指挥协调调度。在市城防指的指挥体系下,中心城区、9县城区全面推行网格化防汛机制,由市县两级城防办领导干部担任网格长,把行业部门、社会力量定到点位,交由网格、统一调配。纵向,实行县区干部包镇街、镇街干部包社区、社区干部包片区、网格员包户到人,逐级夯实责任,提前排除隐患,组织内部排涝、避险转移。横向,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作联动。气象、水文、水利部门全程监测雨情、水情,强化会商预警;住建部门压实物业责任,严防住宅小区倒灌内涝。商务部门督促地下商超落实挡水措施,组织人员提前疏散。公安交警对重点道路巡查值守,重点部位指挥疏导,危险区域及时管控。社会面,号召各级党组织成立突击队,发动各级志愿者走上街头、深入邻里,做好人工助排、人员脱困、车辆救援;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向群众发送提醒,动员公众防范。通过全链条发力,形成了联防联控联调联动的应汛格局。
二是落细五张“地图”。坚持工作清单化、要素可视化,全面梳理人员物资、关键部位、操作规程,逐项明确形成作战“地图”,实行挂图作战、依图施策,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①网格防汛责任图。全市划立防汛网格82个,明确各级责任人、联系方式、队伍装备。②重点部位和小区防范示意图。全市梳理易积水的下穿、涵洞、低洼等点位216个,地下空间47个,小区69个。③物资队伍分布图。全市共有物资仓库50处,储备编织袋42.6万条,砂石料8.1万吨,挖掘机、装载机等442台等。配备大功率强排泵车(1000立方米/小时以上)55台、移动泵站34台,移动排涝能力达14.17万立方米/小时。城市防汛专业队伍119支、6874人,社会抢险救援力量5支、698人,预备役、消防等应急力量14支、1645人。④人员转移路线图。全市排查危房等易出险点位47个,可能涉险群众2600人,避难场所58个,规划转移路线27条。⑤河道堤坝防范图。全市排查城区河道易漫易塌等点位13个,明确巡查责任、抢险措施。
三是精准综合防治。汛前,修订市县街居4级防汛应急预案,清淤疏通管网、检修设备设施,确保人员物资到位率、管网畅通率、机械设备完好运行率保持100%。反复开展桌面推演,对指挥调度、分级响应、排涝抢险措施执行等,进行实战操练,确保责任到人。汛期,会同市政府督查室对县区开展多轮次、全覆盖帮扶督导,着力消除风险点、隐患点,重点解决部分小区排水不畅问题。雨后,全面开展推水、保洁、扶苗作业,确保4小时内城市运行秩序恢复至平时状态。此外,我们持续强化工程治本。近两年,市区两级累计投资28.74亿元,新建、改造排水管网134公里、方涵16.7公里、泵站10座等,临沂历史上的重要易涝点基本消除,遇一般性降雨(<50mm/24h)不会发生积水现象,遇强降雨(<100mm/24h)能够及时排出。

市政府网站:非常感谢朱局长接受我们的专访。祝全城市管理工作再创佳绩!
朱凤华: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再次感谢社会各界一直以来对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步,全市城市管理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真心为民、同心管城,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