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索引号 | 1585729837/zfb/2024-0000175 | 发布机构 |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
公开目录 | 区县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4/05/09 |
文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临港区新能源产业集群成势 |
|
临港区聚焦提升“4+2”产业体系竞争力,突出产业科技创新,超前描绘战新产业发展蓝图,按下新质生产力“快进键”,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上,靶向聚力、向“新”而行,以“新”欣向荣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潮澎湃,厚植起“蓝色临港 绿色钢城”未来发展新优势。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新能源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当下最大风口。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抢抓光储氢产业‘新风口’,聚力推动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站在时代风口,该区抢抓机遇,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氢能、储能等高端产能,率先形成有效产出,走在业界前列。 在临沂钢投新能源116万吨煤炭干馏处理综合利用项目现场,跃入记者眼帘的是塔吊、工程车等大型机械“同框”施工,场面繁忙而有序。该项目总投资28亿元,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50亿元。项目通过对煤炭干馏处理,焦炭、焦炉煤气、焦油等产出物都会被“吃干榨尽”。焦炉煤气经过提取高纯氢气被输送到氢能产业基地,达到产业链条最长、效益最高、能耗最低的效果。 在距离该项目约1千米处,临沂钢投新能源氢能产业基地项目也正开足马力加紧建设。为进一步延伸焦炉煤气综合利用产业链,该区同步推进新能源氢能产业基地建设,总投资15.7亿元,由世界500强沙钢集团与临沂钢投集团共同投资建设,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2亿元。 “项目集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等多个应用场景,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首家规模化制氢生产基地、临沂市最大的氢能生产企业。产品可为园区内的汇邦新能源年产20万吨烃基生物柴油、和正新能源年产25万吨矿物油加氢精制等多个企业提供加氢原料,为化工产业发展提质、降本、增效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建成后可为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临沂钢投新能源氢能产业基地项目部主任屈春青介绍。 为构建起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该区超前布局,以资源、市场引产业、引项目,率先在全国构建“钢—焦—化—氢”全闭环低碳产业链条,成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范。依托焦化产业副产品,加快推进氢气提纯、储运及氢能场景拓展应用,竞逐氢燃料电池、固氢等氢能赛道,加快打造“制氢—储氢—运氢—用氢”氢能全产业链条。目前,总投资45.36亿元的“钢—焦—化—氢”一体化产业链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75亿元,形成钢焦一体化生产、氢气生产利用的产业体系。项目工艺技术先进,辐射带动力强,能够有力拉动下游产业链条的延伸,衍生出化工、氢能源等多个“链主”企业,带动精钢基地实现“钢—焦—化—氢”一体化发展。 不止“钢—焦—化—氢”的完整链条,该区还有“氢”装上阵的广阔蓝海。继山东雷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后,临沂钢投新能源氢能产业基地项目、锦程控股集团氢能发动机项目等多个项目正加快建设,世界500强中能建基业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分散式微风发电项目也即将落地。不仅如此,围绕光储一体化、光伏建筑一体化,该区还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物流。总投资2.6亿元的精钢基地智慧公路港项目,建有1.7万平方米大型绿电光伏服务区,年可产绿电510万度,为园区项目提供绿电服务,促进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让光伏产业带来“阳光增收”。“项目可利用光伏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环保的清洁电能,满足换电重卡用电需求,实现了服务区‘绿电’供应、‘零碳’排放,对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降低园区用电运营成本,构建智慧‘零碳’园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港区国资集团项目服务部部长宋建林表示。 “下一步,在新能源产业布局上,我们将以现有新能源产业为基础,加快补齐产业链条,全面夯实新能源产业基础。”临港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卢晓光表示。今天的临港,新能源产业正快速转向全产业链发展,逐步成链成势、蓄势成峰,集群效应初显。 (临沂日报) |
【关闭窗口】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