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索引号 | 1585729837/zfb/2024-0000258 | 发布机构 |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
公开目录 | 区县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4/07/04 |
文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沂水:文明新风沁人心 乡村振兴谱新篇 |
|
6月23日,沂水县诸葛镇东河西村文化广场上呐喊声、加油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武将峪村篮球代表队与鲁南矿业代表队在激烈对抗,上至40多岁的老将、下到20岁的新秀,都在为沂水县第二届“村BA”暨诸葛镇第二届农民篮球赛冠军拼尽全力。 一场“村BA”不仅是精彩的民间体育赛事,更是一次乡村文化的激情碰撞与融合,处处彰显着沂水广袤大地上各个乡村的活力与热情,而参赛群众的坚韧与拼搏则是沂水人民最生动的注释。 在沂水大地,百万沂水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和文明淳朴的良好乡风,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该县围绕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实践、移风易俗、文体活动、文明培育、文化惠民,全力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将精神文明建设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做在平常,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让乡风民风美起来、文化生活热起来、农民精神富起来。 文明乡风遍地开 6月24日,院东头镇刘家店子村党支部书记陈学文又召集村党支部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一起商量完善村规民约。“在镇里制定的《村规民约(范稿)》基础上,我们通过大喇叭、微信群征求大家伙的意见,结合村里的实际,进行删减补充。内容上我们就尽量简单明了、朗朗上口,方便大家学习。希望通过一条条规范,引导村民养成文明好习惯,‘约’出乡风文明好景象。”陈学文说道。 着眼于打造更有内涵的文明乡村,沂水县坚持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突出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文化活动服务效能,以美丽乡村建设、“百千工程”、文明实践养成、农村移风易俗为重要抓手,将科学理论、党的政策、沂蒙精神、文化生活等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群众生活,将文明种子遍撒农村大地,让时代新风、文明乡风吹进群众“心田”,确保让美丽覆盖所有人、让文明覆盖所有人、让幸福覆盖所有人。 良好家风入画来 一画一风景,一墙一文明。走进诸葛镇东河西村,这里不仅有干净整洁的环境,还有“画”开满村。“勤劳立业 忠厚传家”“尊老爱幼 邻里和睦”等村规村训在村内随处可见。东河西村是第五届全国文明村,也是远近闻名的孝善文化村。该村在文明创建的过程中,打造“东河西好家风”善治品牌,不仅将家风建设画在墙上,也落在了实处。“这些文化墙绘既美化了街巷,还寓教于乐,让大人小孩都受教育。”不少村民徜徉在街巷中,被一幅幅色彩动人的墙绘所吸引。 除精心打造文化墙外,沂水县以文明家庭创建为载体,有机融合“美在农家”与“百千工程”,持续推进“沂蒙母亲素质提升工程”“书香飘万家、阅启新征程”读书活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打造村居家风家训一条街。同时,广泛宣讲家风家规方面的先进典型,助推以家训促家风、以家风带民风的文明新风尚。 淳朴民风拂人面 6月25日,高庄镇高庄村的王维力老人家中热闹非凡。“海棠花开”志愿助残服务队的志愿者一早就来打扫院子,和老人拉家常。王大爷身有残疾,生活有诸多不便。志愿者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主动上门帮其整理房间、打扫院落、解读助残惠民政策等。他们还与村内持证残疾人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助残帮包关系,帮助解决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在沂水,“海棠花开”遍地,广大党员、青年、妇女儿童、学校教师、普通群众等都是参与者。“海棠花开”正旺,离不开“信用积分”的浇灌。近年来,沂水县通过构建“信用积分兑换”激励体系、创办信用超市等措施,将“信用积分”管理与文明创建、助残志愿服务等相结合,鼓励村民参与爱老助残正能量活动获得相应积分。所得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物资,享受信用红利。目前已有3.4万人次享受加油、购物、购药、景区门票折扣等优惠,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文明新风尚,淳朴民风俨然成为美丽乡村最动人的风景。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市域副中心、打造发展新高地”的路上,沂水县将以拳拳之情、真实之行,继续挥洒激情与汗水,强化典型示范引领,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遍沂水的山川河流、田野庭院。 (临沂日报) |
【关闭窗口】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