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索引号 | 1585729837/zfb/2024-0000083 | 发布机构 |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
公开目录 | 区县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4/08/02 |
文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郯城:“三位一体”推进种业振兴 |
|
郯城县坚持把种子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核“芯”力量,以“四化融合”为契机,从基地、人才、市场入手,加快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自主选育出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花生等国审、省审新品种32个,年产稻麦良种2000万公斤以上,是全省唯一的两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县。 集聚资源搭建繁育基地 一列列展示架上放满了各类组合品系,育种人员穿梭其中认真比对记录,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时代早已过去,“鲁南粮仓”的丰收“密码”藏在其间。 郯城县高标打造种业综合实验站,投资2.6亿元规划建设郯城现代种业科技产业园,分为科研试验区、农业展览区、科普培训区、休闲体验区、种子加工营销区5个功能区,实施科研育种、试验示范、加工推广全过程物联网智能监测。加快建设良种基地,利用县域内耕地集中成片、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力量强等基础条件,每年建立小麦、水稻穗行圃90亩,原种田3000亩,良种田5.5万亩,年产稻、麦良种2500余万公斤,鼓励粮食生产重点乡镇向专业制种乡镇转型。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积极对上争取资金项目建设种质资源保护鉴定圃1处,搭建与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合作平台,改造提升种业产业园高档种质资源库1处。 协同攻关建强科研队伍 创新县内挖潜、院校合作等途径,多渠道扩充种业振兴人才队伍,壮大种业研发力量。 郯城县用好职称聘任,开辟种业事业人员职称单独竞聘通道,组建拥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花生五大农作物的育种团队5支,完成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31项,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20余项、植物新品种权15个。探索“局招企用”模式,会同编办、组织部、人社等部门,从农业农村部门划转编制进行专项招引,明确人才的事业编身份并安排其到县内种业国企挂职,实现岗位与专业对口、政策与服务优惠,吸引更多育种人才落户。加强联合攻关,与湖南农科院柏连阳院士团队、浙江大学舒庆尧团队等高校合作开展育种攻关。“我们的科研力量充足,成功建立‘柏连阳院士团队工作室’1处,生物育种科研平台1处,近年来共承担省重点科研项目5项,正在试验新品种组合品系6000余份。”郯城县种子技术推广站站长王金之介绍。 广拓市场叫响种业品牌 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升种业企业实力,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郯城县依托75.08万亩高标准农田,牢牢把握种子年需求量1300万公斤以上的本地市场,实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要农作物统一供种,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98%,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8%。积极拓展外部市场规模,通过共同开发、品种权部分区域转让等方式,加快优良品种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速度,研发品种已推广至100多个市县,每年扩大推广小米、玉米、水稻等良种1000余万公斤。做大做强种业品牌,加快实施小麦育种创新能力提升项目,改造提升精华种业加工设备,扩充新阳光种业种子储备仓库库容至1.8万吨,全面提升种业企业数量和竞争力。“我县种业起步早、基础好,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攻关,以良种配套良田、良法、良机,奋力开创稳产保供‘芯’图景。”郯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谢飞说。 (临沂日报) |
【关闭窗口】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