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585729837/zfb/2024-0000047 发布机构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目录 区县动态 发布日期 2024/10/10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临港区:以创新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临港区:以创新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近日,在山东豪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水滑石车间里,工人们正加班加点生产一批新订单。这批订单制作完成后将发往广州、宁波等地,用于制作稳定剂、农膜、橡胶等产品。

公司董事长助理杜松告诉记者:“目前公司的产品主要有水滑石、ACR、聚合氯化铝、钙锌热稳定剂等产品。其中,公司生产的水滑石具有洁净度好、粒径分布窄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农膜、塑料、橡胶等领域。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了以往水滑石存在的颗粒过大、在高分子材料里分散性较差的问题,通过新工艺研发,整个生产过程工艺更稳定、产品质量更高。”

公司副总经理顾晓勇表示:“未来,企业还将探索在工程塑料、医用塑料、高端电缆等领域的应用,形成橡塑行业完整的供应链。我们将不断加大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革新,使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更具有竞争力,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让豪星走得更远。”

山东豪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该区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港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不断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应用,通过大力实施发展“翅膀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新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以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技术改造为抓手,构建起了具有鲜明辨识度的“4+2”现代产业体系,超前描绘新质生产力发展蓝图,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新”潮澎湃。

为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该区超前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自主创新研发、深化产学研合作等措施,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孵化器、创新企业集聚区,以创新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一大批创新平台快速落地,一系列科技成果加速涌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正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该区探索打造“政校企”合作新业态,通过开展“莒南·临港走进全国高校”行动,建立校地企“三位一体”合作模式,实现产业、科技、人才协同联动。目前,该区已与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28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促进科研成果加速转化,该区梳理制定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可转化科研成果“两张清单”,并建立有效对接机制,实现供需端精准匹配。目前,已促成20多家企业与30余所院校精准对接,达成合作项目50余个。三丰新材料成功转化华东理工大学科研成果,生产的电子级抗氧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超40%;上海予景科技与山东大学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将镀锌铝镁板耐腐蚀性提高30倍,生产能力居全国前三;复旦大学微球新材料、地屈孕酮中间体等5个项目在临港区落地转化,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北京化工大学光学材料、生物质能源等2个科研转化项目,被列入山东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目录》,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该区高标准布局科创平台,推动落地更多国字号、省字号创新平台。通过集聚优质资源,打造国家级智能工厂、云计算“独角兽”等企业5家,培育院士工作站、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59家。今天的临沂临港区,“独角兽”“瞪羚”加速奔跑,“四新”经济持续上扬,初步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

据了解,2023年,临港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64.78亿元,占比为70.66%,投资额、占比、增幅均为全市第1。今年1至6月份,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48亿元,占比62.34%,同比增长50.66%。科技创新“硬核力”不断增强,一幅由科技创新绘就的未来新画卷正绚丽打开。

(临沂日报)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