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585729837/zfb/2024-0000100 发布机构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目录 区县动态 发布日期 2024/11/29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临沭县: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临沭县: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11月5日,位于临沭县临沭街道西盘村的临沭县瑞禾西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移动菇房内,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滑子菇破袋而出、长势喜人。村民张为菊和周爱芳正忙着采摘、搬运滑子菇,现场忙碌有序。

“最近家里没什么农活了,在这里采蘑菇主要是离家近,时间灵活,接送孩子上下学方便,下班后还能辅导孩子写作业,赚钱顾家两不误。”张为菊说。

“我的母亲今年63岁了,她的关节不太好,我的父亲在6年前已经离世,家庭压力比较沉重,好在这份工作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能缓解家里的经济状况。”今年38岁的村民周爱芳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也选择在移动菇房务工。

近年来,临沭街道用工业化思维、产业化理念发展高效农业,敏锐地捕捉到了北方食用菌行情好的市场现状,精准招引了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

“用1周完成了征地,1个月办齐了手续,6个月建成投产,同时,我们积极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探索实施“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三方合作模式,成立共富公司,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安置移动菇房,带动周边10个村600余户村民开展订单式合作,形成从种到收的全产业链闭环,带动村集体年增收50万元,村民年增收3万元。”临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琪超介绍。

山东昌德东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原材料准备、培养基配制、灭菌、分装、冷却、接种、培养到采收,实现了食用菌的工厂化全流程生产。该公司项目一期投资2.3亿元,占地110亩,建成了日产鲜菇10万袋生产线,年产鲜菇1.8万吨、干菇4320吨,涵盖了从技术研发、工厂化种植、精深加工、销售及农业新技术推广等环节。

“移动菇房是我们工厂菇房的缩小版,采用智能化的设计,通过手机就可以远程监控,实现自动化控制调节温度、湿度、氧气和光照等生长条件,确保食用菌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我们公司的技术员会定期指导。这种设施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山东昌德东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梅介绍。

“我们的共富移动菇房现在有32座,村集体占股51%,村民占股39%,昌德东公司占股10%。滑子菇、平菇、秀珍菇等品种可根据季节和市场进行调节生产。现在产的滑子菇已经被周边超市订购了。这地方以前是一个荒地,旁边是一个篮球场。项目落地我们村后,不但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带动了闲置劳动力的就业和增收,希望通过这个新兴产业实现更好的发展。”作为90后兵支书的西盘村党支部书记胡顺天对项目发展充满了信心。

据介绍,移动菇房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迁移,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市场需求。这种灵活性不仅有助于扩大生产规模,还能减少对特定场地的依赖。移动菇房内部设计紧凑,能够进行高密度的种植,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同时,智能化系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近年来,临沭县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作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落实扶持政策等方式,鼓励引导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食用菌全产业链项目,产业链接能力强,联村带农效果好,循环经济品牌优。目前该龙头企业推行‘秸秆—菌包—菌渣—有机肥’循环利用模式,与周边6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年回收秸秆、玉米芯等农业废料3万吨,加工菌包3600万个,带动村集体增收5万元。同时,还利用2万吨菌渣生产有机肥5万吨,实现了‘点废成金’。我们力争五年建成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稳步走好联农带农富农之路,为全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蒙好例贡献力量。”临沭街道党工委书记伏海东满怀信心地说。

(临沂日报)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