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索引号 | 1585729837/zfb/2024-0000173 | 发布机构 |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
公开目录 | 区县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4/12/12 |
文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临沭县绘就“好日子”示范区新画卷 |
|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凭借一间名为“26℃水站咖啡”的咖啡店,位于沭河畔的临沭县青云镇沙窝村迅速走红,众多游客争相打卡,成为新晋网红景点。 不同于城市中的咖啡馆,这里的咖啡不再只是忙碌生活中的“续命神器”,而是成为放松身心、享受田园风情的绝佳伴侣。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味到香浓的咖啡,更能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大自然进行一场亲密无间的对话。 “26℃水站咖啡”的成功并非偶然。经营者是一群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他们被沙窝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深深吸引,更被临沭县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举措和“四雁人才”政策所打动。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近年来,临沭县牢记嘱托,坚持“五个连片”科学指导,创新“好日子”示范区片区化突破改革。全县236个行政村划为23个片区,跨村联建、系统集成,用“一镇街一示范片区”引领,在全县形成“红色朱村”和北部“山之线”、西部“水之线”、南部“田之线”的全域振兴格局。 党建引领 让“好日子”支撑更足 “以前,一到下雨天,村子里的路到处是水坑,晚上什么也看不见。现在,村里道路硬化了让,宽敞又平坦,路灯也建起来了。此外,村里还建设了停车场和休闲广场,不仅方便了出行,更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生活。老百姓看到村庄的变化后,也纷纷积极改造自家房屋,与‘新村庄’融为一体。一间间民宿、咖啡馆、手工艺馆陆续开张,老百姓的收入也越来越高了。”沙窝村党支部书记孙运剑说。 近年来,临沭县先后为片区选派110余名第一书记,携手部门和强企联手组成帮扶“集团军”。同时,推广“一村带九村”的强村帮弱村模式,成立实体化片区党委,党建、产业、治理三线并进,镇村干部协同作战,构建了一体化运行机制。 “四雁”融合由内向外拓展。该县为“四雁人才”参与村级建设和村庄治理搭建平台,建成了“四雁孵化园区”“四雁孵化中心”,新吸引83名归雁人才返乡创业,乡村振兴力量空前强大。 政策重点倾斜。召开“我为片区干什么”座谈会,引导部门职能下沉、出台倾斜政策。在县级层面,做大涉农资金“池子”,争取“万村共富”等资金4.8亿元;在镇街层面,片区联合党委统筹调配资金、精准投放,防止资金浪费。金融赋能助力,推进“乡振通”平台建设,授信金额17.98亿元。推广“四雁振兴贷”,累计投放贷款30.3亿元,位居全市第一位。 产业先行 让“好日子”腰包更鼓 为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种地如何赚钱”的问题,临沭县积极探索创新,从招商赋能到强企带动,从优势产业到特色产业,再到双社联合与多社联合,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发展路径。 据了解,临沭县以3000万元产业引导资金为杠杆,开展“农业产业招商年、农产品质量品牌双提升”两项行动,成功签约农业项目31个、总投资73.4亿元,形成北瓜、南豆、东莓、西栗、中部食用菌、全域白羽鸡格局,产业布局遍地开花。 针对普通单一种植型片区,临沭县创新探索“双社联合”模式。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携手合作,专事农业生产,破解“无人种地”问题,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目前,临沭县已发展“双社联合”村71个,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82家,涉及土地面积36041.82亩,获评首批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针对产业链条延伸片区,提档升级“多社联合”。该县成立了供销甘薯联合社,建设了全国首家地瓜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构建“种苗、种植、加工、金融、农机、农技、电商”等全产业链完整体系,不仅吸纳社员3000余人,还托管甘薯近10万亩,有效带动了周边3.2万农户增收。 同时,临沭县还探索“村企联建”“企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利益分成形式,成立了4家镇街“经纪人”公司、创办4家“村投”公司,年内可带动80%的村集体收入过20万元。 联动发展 让“好日子”道路更宽 临沭县聚焦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重点领域,将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到乡村。针对“一老一小”,建设多个服务院落,提供康养、看护、辅导等服务;还创新了“38号院”吸引企业加工订单、因地建设“423号读书院”和“515号人才院”等自选模块。集中治理片区房前屋后的闲散地,打造400余处“口袋公园”“公共绿地”,变“丑点”为“靓点”。 建立“片区—村居(网格)—街巷长(微网格)”网格化架构,优选964名“一老一青”担任街巷长,常态化组织“两委”干部、网格员、公益岗“巷道三人行”活动;探索“12345·临沭首发+一揽通办(网格)”双向融合机制,推广“豆选解纷工作法”,打通了“发现—上报—分流—办结”闭环,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今年三季度,临沭县12345诉求响应率、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较上半年分别提升3.8、2.9和2.9个百分点。 在基层社会治理层面,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现群建群管。通过整合专业力量,进行常态化专业维护。将主体责任下放给村民,创新“门前管理”模式,将花草树木、“暖心菜园”交由村民,收成归村民享有。片区村党支部均领办志愿服务队,1200余名志愿者提供“微服务”1.5万余次,赢得了群众点赞。推广“好日子幸福指数”善治积分平台,优化积分评价和兑换标准,建设22处积分超市,发动1.2万余名党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和移风易俗。 过上好日子,阔步新征程。如今,一幅幸福民生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临沭大地徐徐展开。 (临沂日报) |
【关闭窗口】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