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585729837/zfb/2024-0000165 发布机构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目录 区县动态 发布日期 2024/12/29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沂河新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奏响产业富民强音
沂河新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奏响产业富民强音

今年以来,沂河新区以“党群同心”示范区建设为统领,通过探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构建村集体与群众之间新的经济联结纽带,逐步形成“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益”的产业振兴新局面。

党群联结,抱团共富

冬日暖阳下,相公街道东朱团村的草莓大棚里绿肥红艳,草莓进入盛果期。

“我们引进的黑珍珠、香野、梦之樱、建德红等草莓新品种,赶在元旦春节期间上市,每个棚能收入5万元。”合作社负责人、东朱团村党总支书记朱孔帅告诉记者,相公街道24家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联合社,托管了1.03万亩土地,年可实现集体增收450余万元,人均增收1万余元。按照“保障农户、留足集体、激励经营主体”的原则,相公街道坚持共同富裕发展方向,抓好利益联结,优先吸收老弱病残群众入社,构建起稳定增收的新机制,打破了行政区划和资源要素的流动壁垒,通过“强带弱、弱抱团”,实现共同发展。

联合社的成立,加快了资源要素的流动与整合。相公街道聚焦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积极推进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机所的合作,建设智慧农业创新研发中心,与北大荒集团合作推广宜机化作业、观光农业等,致力打造联合社2.0版本。

“在街道联合社的运营下,土地连片可增加耕地面积5%以上,科技赋能可实现亩均成本降低20%、单产提升20%。通过土地托管,农户不仅能增加收益,还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全身心参与经济建设,获得更多经济收入。”相公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开运介绍。通过托管的土地获取“固定收益+分红”,涉及土地托管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平均增加30万元,真正实现了农户、集体、社会三方共赢。

社企共建,链式共赢

众成蛋鸡养殖项目是相公街道洪岭埠村招引的首个大型养殖项目,首批投放的10万只鸡苗已实现了99%的产蛋率。据洪岭埠村党支部书记郑春海介绍,该项目采用全产业链生产,实施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标准化养殖方式,总投资1.3亿元,设计存栏100万只,达产后年产优质绿色鲜鸡蛋2万吨,提供有机肥料1.2万吨,可实现年收入1.2亿余元,综合利税1000多万元。目前项目已完成一期8栋鸡舍主体建设,2栋鸡舍投产运营,带动周边剩余劳动力20余人。

相公街道充分发挥企业在市场与创新方面的优势,结合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在整合土地资源方面的优势,共同探索社企合作共赢的新路径。

“众成现代化蛋鸡养殖项目是社企合作项目,村集体以土地形式入股,通过‘村集体+农户+村企’的模式运营。”郑春海对记者说,公司每销售一枚鸡蛋村集体提成一分钱,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向村内农户收购玉米,将粪污发酵后形成的有机肥免费提供给农户用于还田,形成了一条循环农业产业链。

目前,沂河新区已推动10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00余万元。

跨村联建,收益共享

沂河新区依托跨村联建工作,引导联合社推进品牌建设,充分发挥联合社雁阵优势、雁阵效应,打造具有区域优势的特色品牌。

白沙埠镇“卧鲤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依托洋葱主导产业优势,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特色产业强镇项目,获得10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重点发展洋葱贮藏、加工、标准化种植等三大产业项目,以片区所在的10个村为主体,引导村集体合作社与企业深度合作。梅家埠街道“美梅与共 步埠生花”片区成立覆盖10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联营公司,建设“山东出好品·沂蒙优品汇”第一书记暨“四雁人才”臻品展销中心,打造葡萄采摘园、有机蔬菜园、蜂蜜产业园、桑蚕产业园、循环农业示范园等6大特色产业园区,农产品品牌16个。

跨村联建,强强联合,两个片区通过地块连片整合、企业赋能、平台展销等,最终实现农户、集体、社会三方共赢。今年以来,沂河新区两个跨村联建片区新上产业(民生)项目26个,争取政策性资金688.5万元、帮扶资金310.58万元,协调社会资金530余万元,年可增加集体收入460余万元,有力地改善了民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带动了村民共同富裕。

目前,沂河新区已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1.21亿元,有60个行政村集体收益达5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25个。

“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党组织走向集体经济发展‘前台’,有效解决了村集体主动性不强、等靠思想严重,群众对集体事业不买账等问题,形成党组织引导、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党群同心‘大合唱’。”沂河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王晓锋说。

(临沂日报)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