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585729837/zfb/2025-0000067 发布机构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目录 区县动态 发布日期 2025/03/11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从“治理痛点”到“烟火名片” ——沂南县集市治理的蝶变之路
从“治理痛点”到“烟火名片” ——沂南县集市治理的蝶变之路

界湖集市作为沂南历史悠久的传统农贸集市,承载着数代人的乡愁记忆与生活需求。每逢农历四、九开市,这里汇聚八方客商,日均人流量超2万人次,交易商品涵盖农副产品、日用百货等百余种类。然而,规模庞大的集市背后,长期存在的占道经营、交通堵塞、环境脏乱等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威胁着群众的安全与健康。

蝶变从这里开始。沂南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管理,通过创新机制、联合执法、政策优化等举措,让界湖集市实现从“治理痛点”到“烟火名片”的华丽转身。

困局溯源:界湖集市的“顽疾探析”

2020年,界湖集市整体迁移至汉街南首路西的临时农贸市场,集市规划设置摊位约450个。由于界湖集市是县城唯一存留的传统农贸集市,经营商户众多,服务群众遍布周围十几个村庄,又因设施相对简陋,管理难度大,以及部分商户固守“以路为市”旧习导致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环境脏乱等问题而饱受诟病,成为市容环境治理的难点。根据以往的投诉记录显示,超过六成市民因“无路可走”不堪其扰,12345热线每月接到40多起相关投诉。

破局之道:创新推行“四步疗法”

疏堵结合规划空间布局,破解“流动摊贩”难题。为根治界湖集市管理难题,沂南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组成特别行动队,实地调研,深入研究问题症结,通过合理划定“红线”与“绿区”,将商贩引导至汉街南段与迎春路交会西南侧的界湖大集场以及周边路沿石以上,集场内设置果蔬区、百货区、服饰区等功能区,配备遮阳棚及垃圾分类点,有效减少了占道经营行为。

接力执法实现全天候监管。为破解执法力量不足与监管时段空当的难题,该局组建“早中晚三班执法组”,接力执法。凌晨5点半执法队员开始重点整治占道卸货车辆、早餐摊点超时经营,午间重点管控餐饮摊点燃气安全,傍晚开展“还路于民”专项整治,清理占道堆放物品,确保闭市后车辆畅通,根治“一边整治,一边反弹”的集市管理秩序顽疾。

共治共享护环境,擦亮生态底色。协调县城乡环境管理服务中心,增设垃圾桶26个,配备专职保洁人员9名,要求早晚两次全面清扫、三次巡回保洁,确保垃圾“随产随清、日产日清”,发放《致界湖集市商户的一封信》,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商户普及“摊走地净”的要求。同时,执法人员对随意丢弃垃圾的摊贩进行警告,起到了强有力的震慑作用。

多方协作管理,构建联动体系。连续三个逢集日,抽调城区执法中队三个分队、界湖执法中队两个分队和团山庄派遣民兵7名,多部门协作开展现场巡查和治理。2025年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3起,规范违停车辆120余辆,解决现场电话投诉17起,占道经营500余处。

新颜绽放:看得见的幸福升级

秩序之变——从“争抢”到“礼让”的文明转身。如今的界湖集市,各式摊位整齐排布,交通要道全线贯通,非机动车有序停放。从“杂乱无序”到“井井有条”,群众对界湖集市的满意度较治理前显著提升。“以前流动摊贩摆的到处都是,有时候骑电动车进集市买菜都需要花好长时间,现在流动摊贩不见了,不买菜也爱到集市上逛逛。”市民王先生的感慨源于切身对比,过去穿越一公里集市需要20分钟,如今只需要3分钟。

环境之变——从“脏乱堵”到“洁净美”的生态逆袭。集市上的菜叶残渣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路面。环卫工李大姐的清扫工具也从大扫把换成了小笤帚:“过去一天扫出七八车垃圾,现在半天才装半车,还基本都是落叶。”走在集市里,空气中弥漫着香油果子的甜香,再也闻不到腐烂果蔬的酸臭味。连流浪猫都“文明”起来——统一安置的投喂点旁,再看不见翻倒的垃圾桶。

从“赶着摊贩跑”到“引着商户走”,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治理者用“全天候”的坚守换来了“烟火气”与“文明风”的和谐共生。界湖集市的蝶变,是沂南县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也是一套“常态化、精细化、智慧化”长效治理机制的体现。多措并举、久久为功,让百年集市既留住乡愁记忆,也成为沂南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与温暖化的新名片。

(临沂日报)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