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585729837/zfb/2025-0000153 发布机构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目录 区县动态 发布日期 2025/06/27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费县:只只“归雁”衔回富民产业群
费县:只只“归雁”衔回富民产业群

盛夏,费县梁邱镇的忙碌更胜一筹。物流车满载服装包裹疾驰而出,工厂里缝纫机声不绝于耳。这份火热的背后,是一群特殊“归雁”的返乡创业故事——20年前南下江浙学艺的“钉纽扣小伙”,如今带着技术、资金和订单回到家乡,变身“服装老板”,激活了小镇的富民产业,织就了一幅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振兴图景。

“钉纽扣”起步,乡情召唤“领头雁”

“当年在浙江湖州,钉一颗纽扣几分钱,手指磨破是常事,就想着学好本事。”梁邱镇相意鸟制衣厂创始人王玉波如今说起学徒经历记忆犹新。今年40岁的他,20年前跟随亲戚南下,从钉纽扣学徒做起,一路干到管理岗位。在浙江打拼20年,积累了经验,也感受到成本高企的压力:“房租年年涨,人工贵,竞争太激烈。”

促使王玉波3年前下决心回来的,是家乡的“拉力”。“老家发展快了,政策支持到位,关键是人工、房租等成本优势太明显了!”他算了一笔账:梁邱熟练工月薪比浙江低约30%-40%,厂房租金更是只有四分之一不到。当地政府为吸引“归雁”,在用地、办证、配套上提供便利。

与王玉波同频共振的“归雁”不在少数。彬霸服装、金鑫制衣、彭世杰制衣……短短几年,近50家大小服装厂在梁邱镇扎根。曾在浙江慈溪经营多年的金鑫制衣负责人曹庆果坦言:“梁邱熟练工多、工价合理、厂房便宜,质量把控得住,市场竞争力强。而且,能带着家乡人一起挣钱,心里踏实。”

销路破局:从“代工”到“卖全国”

返乡办厂,最大的挑战是销路。这些曾在南方大厂负责生产的“老师傅”,如何打开市场?

他们各显神通——

“走量”闯市场:彬霸服装负责人杨德余依托线上渠道,专攻基础款圆领T恤。“单件利润不高,靠规模制胜。”他的工厂日均可出货6至7万件,年净利润超百万元,带动120余名本地员工就业。

电商接单“轻装上阵”:王玉波的相意鸟制衣完全靠自建网络平台接单,实现“小单快反”。“摆脱对单一客户的依赖,变得更加灵活。”这为传统加工转型提供了新路径。

外贸出口拓空间:彭世杰制衣主攻韩国、阿拉伯等海外市场,以材料加工与定制为主,正筹备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直播带货“破”距离:“直播带货让‘酒香不怕巷子深’!”梁邱镇敏锐抓住数字经济机遇。目前全镇已有粉丝过万的网红达人184人。“鑫鑫爱生活”等本土主播,将梁邱生产的服装直接卖向全国,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工厂提供优质货源,网红打开销路,形成紧密的“前播后厂”模式。镇政府依托电商直播培训中心,持续培训“懂技术、会直播、善经营”的本土主播,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政策“筑巢”,家门口就业暖民心

产业的勃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在这里上班一年多了,送完孩子骑电动车几分钟就到,赚钱顾家两不误。”相意鸟制衣厂女工邵士珍的话,道出了众多务工村民的心声。家门口的服装厂,让许多像邵士珍一样的农村妇女、留守劳动力,实现了稳定就业增收。

梁邱镇积极为“归雁”返乡创业“筑巢”。除了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用地和基础设施便利,当地还重点打造了电商直播培训中心,为创业者提供技能提升、资源对接的平台,并给予一定的物流补贴等扶持。这些举措,降低了创业门槛,加速了产业集聚。

从昔日“钉纽扣”的学徒,到今日带动就业的“老板”,“王玉波”们的蜕变,是梁邱镇“归雁经济”活力的缩影。“在外是给别人干,回来是为自己、为家乡干,肩上有责任,心里更有奔头。”王玉波说。

目前,梁邱镇服装产业已形成“来料加工—线上销售—出口定制”多线并进格局,成为激活西部乡镇振兴的重要力量。

展望未来,“归雁”们目光更远。金鑫制衣的曹庆果计划结合本地文化,尝试开发汉服等特色产品:“不能只做低端加工,要做文化、做品牌,走特色化路子。”

数据显示,产业回流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人均月增收普遍在3000元以上,真正实现了“小产业惠及大民生”。昔日外出务工者带回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更是发展的希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临沂日报)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