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索引号 | 1585729837/zfb/2025-0000157 | 发布机构 |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
公开目录 | 区县动态 | 发布日期 | 2025/06/30 |
文号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标题 | 平邑:打造人居环境整治的“温水模式” |
|
平邑县温水镇通过推行全域整治、长效管护、全民共建模式,乡村实现了从全域风景向民富村强的华丽转身,开创了平邑人居环境整治的“温水模式”,其点线面结合、建管护并重的治理模式获得全省认可。 全域整治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 温水镇地势平坦,人口密集,一直以来,普遍存在村庄规划缺失、环境“脏乱差”难题。乡村环境整治从哪里破局?温水镇选择了“先治痛点、再塑亮点”。 前南林村曾因一个3亩大的“臭水坑”饱受诟病,温水镇决定将其列为攻坚试点。清淤疏浚、生态修复,一个月时间,该镇硬是将臭水坑变成了集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广场。“每到夏天,这里臭气熏天,人人绕着走,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村民的休闲打卡地,真是太好了。”说起环境卫生的变化,村民张志强满心欢喜。 前南林村的蝶变只是温水镇全域整治的一个缩影。人居环境连片整治行动以来,该镇创新制定“8+48”可视化标准,变抽象要求为可操作的“规范动作”,集中开展清“五堆”、拆断壁、美化墙体等工作,将块块零碎闲置地变成处处小菜园、小花园。一条条整齐街道与小广场、小河塘相互映衬,“洁净美”的活力村庄跃然眼前。 长效管护 从干部干到一起干 乡村环境整治涉及千家万户,如何激发内生动力?温水镇摒弃“一刀切”做法,尊重群众意愿,推行“一村一策”,让整治更契合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一村一村搞规划,让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整治建设全过程。为解决人力不足问题,温水镇加强组织引领,成立驻村帮扶工作组,组建“党员先锋队”,整合党员干部、公益岗、环卫工等力量,构建起“领导包片统筹、网格下沉治理、党群联动聚力”的立体化工作体系,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拉网式整治。 动员群众唱主角,以看得见的变化赢得民心。温水镇因势利导,创新实施“能人返乡”工程,凝聚全民力量。在拆迁通街、设施建设、环境美化等关键环节,让“能人”主动参与规划、建言献策,环境整治实现了从“被动配合”到“主动奉献”的深刻转变,形成了干部带头、能人引领、群众参与的共建格局。 拓宽整治资金渠道,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难题。温水镇通过多方整合资源,争取省、市派第一书记帮扶、库区移民政策、和美乡村示范创建、乡村振兴推进区、“四好农村路”建设等各类资金,推动资源要素向片区集聚,实现了从乡村水电路、美化亮化彩化,到生活垃圾收集、农村污水设施的全方位改造。 全民共建 从村庄美到百姓富 环境好了,如何带动百姓富起来?为进一步拓宽百姓增收渠道,温水镇做起了全域旅游文章。该镇将人居环境提升与农旅产业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奇异果、樱桃、草莓等种植;立足当地丰富的温泉资源,发展特色鲟鱼养殖;依托大蒜、蒜黄等特色农产品,引导游客参与农事活动。 同时,该镇还通过布局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融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持续丰富乡村颜值内涵,实现了村庄美与百姓富的良性互动。如今,随便走进一个素砖红瓦、街道整洁、功能设施齐备的温水镇乡村,处处展现出一幅乡村美、产业旺、百姓富的新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环境整治,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富民强村。”温水镇党委书记马俊强的话掷地有声,道出人居环境整治的根本。 (临沂日报) |
【关闭窗口】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