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585729837/zfb/2025-0000154 发布机构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目录 区县动态 发布日期 2025/08/07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沂水:科技赋能农田“解渴” 多措并举助力抗旱保收
沂水:科技赋能农田“解渴” 多措并举助力抗旱保收

时至中伏,阳光热烈地洒满田野,在沂水县各乡镇街道的农田里,部分玉米叶片因高温微微卷曲。由于近期降水量偏少,全县农作物生长迎来挑战……

如何快速响应、集中力量打好这场“抗旱保收”攻坚战,县委书记刘铭作出要求:“各乡镇和各部门要守好底线,分类施策,减产的地块要及时浇水,绝产地块要及时进行保险核实理赔。领导干部要带头下沉乡镇,农业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同时乡镇要做到包村到户、到地块。充分用好下拨的抗旱救灾资金,摸清底数,提前落实好各项措施。”

“扫码灌溉”:

手机一点,清泉润田

“嘀——”清脆的扫码声在田间格外悦耳。沂水县高庄镇门庄村村民付书剑抹了把额头的汗水,掏出手机对准抽水设备上的二维码。“以前浇地要跑好几里路缴费,现在扫个码就能抽水,政府还给报销!”随着支付成功提示音响起,汩汩清水顺着管道涌入田地,滋润着“蔫头耷脑”的玉米苗。不远处,几个村民围在新安装的智能设备前,互相指导着操作步骤。

为有效应对旱情,高庄镇积极探索创新抗旱措施,引入智能软件扫码缴费抽水浇地的新模式,农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抽水时长和水量,后续可到镇政府相关部门报销。

打井突击队:

与旱情“赛跑”的人

8月6日,在道托镇花沟村的玉米地里,“突突突……”的钻井机轰鸣声昼夜不息。施工队长王宝明眼睛布满血丝,却紧盯着不断下探的钻杆。

针对近期高温少雨天气,道托镇干群以“一滴水就是一粒粮”的紧迫感,组建5支“打井突击队”与时间赛跑,当前全镇已完成27眼抗旱井的打造,覆盖农田4000亩。

镇分管负责人崔明亮车辆后备箱永远装着三样东西:草帽、水样检测仪和满是泥点的雨靴。“27眼井的选址我走了上百遍,有的地块要反复钻探四五次。”他指着正在选址浇筑的水囤工程说,“等这个‘地下水库’建成,能解决三个村350亩地的渴。”他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纵观全县,为共同打好抗旱保产攻坚战,截至目前已新打深水井500余眼,累计投入机电井、泵站1000余处,抗旱设备12000余台(套),完成抗旱浇水面积25.6万亩。

党群同心:

织牢抗旱防护网

8月4日夜幕下,崔家峪镇南垛庄铺村的抽水机旁,村支书徐一科带着党员志愿服务队轮流值守。白日里,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技人员现场指导。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发动5.3万名干部群众共同参与抗旱。

沂城街道已组织1万余人次参与抗旱,每日投入挖掘机、手扶三轮车、抽水泵等抗旱机械3000余台套,新打深井68眼,累计灌溉耕地3万余亩;崔家峪镇160名机关干部全员下沉包联村庄,全面、精准摸排旱情底数,开启25个泵站、机井等提水灌溉设备,确保24小时不间断供水;黄山铺镇积极协调21座水库塘坝优先抗旱保苗,深钻应急水井15眼,累计灌溉耕地2.2万亩……

沂水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玉涛表示:“我们成立了由局党组成员带队、24名科级干部组成的抗旱保产帮包组,对18个乡镇进行了全面覆盖。并积极组织76名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指导农民落实抗旱保墒等关键措施,制定印发《高温天气粮油作物应对技术要点》,努力把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临沂日报)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