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政策文件 >> 正文
标题 临沂市农业局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索引号 1585729837/nwh/2022-0000072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文机关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发文字号 临农技字〔2016〕1号​
成文日期 2016-02-15 发布日期 2016-02-16
统一编号 效力状态

临沂市农业局

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的通知

临农技字〔2016〕1号


各县区农业局,经济开发区农林局、高新技术开发区农工办、临港经济开发区农工办:

春季是小麦苗情转化和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各地要高度重视春季麦田管理,及早组织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搞好苗情、墒情、病虫情考察工作,因地制宜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技术意见,切实搞好技术宣传、培训指导及各项关键增产措施落实,力争全市小麦增产增收。

为切实加强全市春季麦田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市农技站根据全市小麦苗情状况和当前生产实际,制定了《2016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2016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临沂市农业局

2016年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6年全市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今年我市小麦生产,由于秋种抓住了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大力推广了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宽幅精播技术,狠抓了深耕深松、足墒播种、播后镇压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全市小麦播期适时集中,播种基础整体较好,出苗整齐一致,冬前苗情总体较好。主要特点,一是一类苗、二类苗增加,三类苗和旺苗减少。冬前一类苗面积268万亩,占麦田总面积的53.1%,二类苗158.9万亩,占31.6%,分别比去年增加了0.1%、5.5%;三类苗面积56.2万亩,占总面积的11.2%,旺苗面积22.1万亩,占4.2%,分别比去年减少了5.5%、0.1%。二是小麦群体较足、个体较壮。冬前亩茎数64.1万,单株分蘖3.3个,单株主茎叶片数5.3,分别比全年增加2.7万、0.1个、0.2个;三叶以上大蘖1.9个,单株次生根4.6条,分别比全年减少0.1个、减少0.4条。三是全市麦田墒情充足。去年11月以来,降水偏多,特别是去年11月23~25日降水61.8毫米;2月中旬降水19.0毫米,相当于浇了一遍返青水。目前,全市各类麦田墒情适宜,对小麦返青后生长非常有利。

目前也存在着影响小麦生产的不利因素:一是受1月下旬寒潮影响,出现-17.7℃极端低温,部分麦田出现冻害;二是部分旺长麦田及晚播弱苗麦田,抗冻性较差,易遭受春季冻害和低温冷害;三是小麦越冬期拉长,冬前降温早,越冬提前,特别是2月中旬气温较低,返青期较常年推迟7天左右,为春季苗情转化升级增加了难度。

针对当前小麦生产特点,春季田间管理要立足早管促早发,促弱苗转化升级,突出抓好分类指导,管理措施适当前移,科学运筹肥水,构建合理群体,奠定丰产基础。重点要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一、大力推行划锄镇压,增温保墒促早发

各类麦田返青期间都应抓紧划锄,以提墒保墒增温,利于小麦早发促壮。划锄要因地因苗制宜,“顶凌期”开始划锄,春季浇水或雨雪后要适时划锄,拔节前力争划锄1~2遍。要切实做到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以提高划锄效果。

对于吊根苗、旺长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土壤悬松的地块,以及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一定要在早春土壤化冻后及时镇压,以沉实土壤,弥合裂缝,减少水分蒸发和预防早春麦苗冻害;对旺长麦田在起身期前后镇压,以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镇压应与划锄结合进行,先压后锄,以达到土壤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的作用。

二、分类指导,科学运筹肥水,促控结合

1、一类麦田。在管理措施上,应注意促控结合,要突出氮肥后移。对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群体70-8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中后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地力水平一般,群体60-70万的一类麦田,要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一般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3-15公斤。

2、二类麦田。管理重点是促进春季分蘖的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一般在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左右。

3、三类麦田。管理应以促为主,要通过“早划锄、早追肥”等措施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早春表层土化冻2厘米时开始划锄,拔节前力争划锄2~3遍。一般情况下,春季追肥应分为两次:第一次于返青中期,5厘米地温5℃左右时开始,亩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的磷酸二铵,促进分蘖和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第二次于拔节期进行,亩施尿素5-7公斤,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只要墒情尚可,应尽量避免早春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延缓麦苗生长发育。

4、旺苗麦田。春季管理应采取以控为主,控促结合的措施。一是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适时镇压,以控旺转壮。镇压时要在无霜天上午10时以后开始,注意有霜冻麦田不压,以免损伤麦苗;一般每隔7~10天镇压一次,共镇压2~3次。二是喷施化控剂。在小麦起身期前后喷施“壮丰安”、“麦巨金”等化控药剂,抑制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后期倒伏。一般亩用量30-40毫升,对水30公斤,叶面喷雾。三是因苗确定春季追肥浇水时间。对于年前植株营养体生长过旺,地力消耗过大,有“脱肥”现象的麦田,可在起身期追肥浇水,防止过旺苗转弱苗;对于没有出现脱肥现象的过旺麦田,早春应注重镇压、划锄和喷施化控剂等措施适当蹲苗控制,避免春季分蘖过多发生。一般应在拔节后期施肥浇水。施肥量为亩追尿素10-15公斤。

5、冻害麦田。对于越冬期冻害较重的麦田,要立足“早管促早发”的原则,采取以下管理措施:一是早春适时搂麦或划锄,去除枯叶,改善麦田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新生叶加快生长。二是在土壤解冻后及时追肥,一般每亩施尿素20公斤左右,缺磷地块亩施氮磷复合肥30公斤左右,促进麦苗快发快长;三是在返青期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分蘖的发生,提高分蘖成穗率;四是在拔节期再根据苗情酌情追施氮肥或氮磷复合肥,提高穗粒数。

三、搞好预测预报,综合防控病虫草害

春季病虫害的防治要大力推广分期治理、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技术。返青至拔节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危害盛期,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的侵染扩展高峰期,各地一定要搞好测报工作,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治纹枯病可用5%井岗霉素每亩150-200毫升兑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麦蜘蛛可用0.9%阿维菌素3000倍或15%哒螨灵(哒螨酮)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8%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每亩40-50毫升兑水75-10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小麦吸浆虫可在4月上中旬亩用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1-1.5公斤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50-200毫升兑细砂或细沙土30-40公斤撒施地面并划锄,施后浇水防治效果更佳。以上病虫混合发生时可采用对路药剂一次混合施药,病虫兼治。

同时,要搞好化学除草。对于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应抓住春季3月上中旬防治适期,及时喷药化学除草。对以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75%苯磺隆水分散粒剂1克或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加水喷雾防治,对抗性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50~60毫升或5.8%双氟·唑嘧胺乳油(麦喜)10毫升防治。对单子叶禾本科杂草重的可亩用3%甲基二磺隆乳油(世玛)25~30毫升或6.9%精噁唑禾草灵水乳剂(骠马)每亩60~70毫升,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和单子叶杂草混合发生的麦田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要慎重选用除草剂,避免对后茬作物产生残留药害。使用除草剂时,要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

四、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早春冻害

预防早春冻害最有效措施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寒潮来临前浇水。早春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主要补救措施:一是及时追肥浇水。对遭受冻害的麦田,根据受害程度,及时追施速效化肥并适量浇水,以促进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促苗早发,提高2-4级高位分蘖的成穗率,弥补主茎损失,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二是中耕保墒,提高地温。及时中耕,蓄水提温,能有效增加分蘖数,弥补主茎损失。三是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小麦受冻后,及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促进中、小分蘖的迅速生长和潜伏芽的快发,增加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提高小麦产量。

五、加强治理,严禁牲畜放牧啃青

啃青影响小麦光合作用,还容易加重小麦冻害,重者将麦苗连根拔出,造成死苗,减产非常严重。因此,各地一定要加强对牲畜啃青危害性的宣传,采取得力措施,坚决杜绝牲畜啃青。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