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沂市政府网站!
标题 | 关于印发《临沂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
索引号 | 1342804570/kxjsj/2025-0000032 | 主题分类 | 其他 |
发文机关 | 发文字号 | ||
成文日期 | 2025-06-18 | 发布日期 | 2025-06-18 |
统一编号 | 效力状态 |
|
各县区(开发区)科技、金融、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现将《临沂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临沂市科学技术局 中共临沂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临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临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临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临沂市生态环境局 临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临沂市交通运输局 2025年6月6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临沂市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 若干措施 为加快构建创新发展需要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优化研究和试验服务。坚持优化提升和统筹布局相结合,推进建设全国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能级平台,面向产业提供技术研发、工艺优化、系统集成设计等研究开发服务。推动现有市重点实验室整合重组,围绕标志性产业链布局新建,总量控制在300家左右。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动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布局一批体系化、任务型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促进产业创新资源共享、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增强平台产业契合度,年内新增20家左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二、拓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企业融合检验检测、认证、培训等服务资源,发展在线检测、自动化检测、智能检测等新模式,提供线上线下一站式综合服务。推动检测仪器设备等资源开放共享,鼓励市检验检测中心等机构面向科技创新领域开展专项服务。鼓励取得实验室认可的生产类企业面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加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检验检测中心) 三、提升工业设计服务。加强工业设计在标志性产业链中的场景应用,鼓励“设计+科技”“设计+文化”“设计+品牌”等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发展。鼓励企业运用设计工具,围绕外观、结构、功能、工艺和材料等环节开展设计提升行动,开发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新产品,实现产品升级和品牌构建。(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强化勘察和工程技术服务。支持工程技术和设计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围绕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发展需求,开展关键技术研发、重大装备研制,拓展行业发展空间。推动工程勘察、设计、监理、造价咨询等领域的企业建立涵盖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实现勘察设计文件全过程共享。鼓励运用数字化技术,提高地质数据集成应用能力。推进勘察设计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加快BIM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全生命周期应用。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围绕规划、设计、市政、交通、景观、建筑等多领域开展咨询服务,依托智慧云平台提供“规划—建设—管理”全链条技术服务。(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 五、提升创业孵化服务。实施孵化载体提质升级工程,推动现有孵化载体完备创业辅导、知识产权、融资路演、产业链资源对接等服务,提升源头孵化能力。每年培育孵化科技型初创企业100家左右。鼓励高校院所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培育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业孵化机构,优化大学生创业孵化生态。发挥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效应,推广赛孵联动、“创投+孵化”等模式,促进创业孵化要素资源快速流动和充分对接,每年引进孵化人才项目40个左右。引导企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建设科创“人才飞地”,年内新认定10家左右。(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各驻临高校) 六、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建强用好临沂科技大市场,动态更新企业“科技成果需求库”和高校院所“可转化科技成果信息库”,打造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每年开展成果展示、交易对接、融资路演等科技服务活动20次以上,推广应用优质技术成果200项左右。围绕产业链及细分领域,试点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布局一批中试示范基地,年内新建15家左右,到2027年实现重点产业中试验证服务全覆盖。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支持依法依规开展创新技术扩散、科技信息交流等服务,年内引育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5家左右,到2027年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服务网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城发集团) 七、推广数智化转型服务。加快科技服务业数字化建设,引导服务主体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科技服务由线下向线上线下相结合转变。大力发展数字科技服务业,依托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打造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中心,市场化落地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信创认证中心等平台,年内新建5家左右。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为中小企业提供算力资源、云端开发、仿真设计、数字研发、信创认证等服务,每年服务企业600家左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大数据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检验检测中心) 八、做优做强科技服务业企业。发挥现有人才政策和创新创业载体作用,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创办一批潜力大、成长快的研发型、技术服务型中小微企业。鼓励“链主”企业、科技型骨干企业通过业务裂变、产业孵化、投资布局等方式创办科技服务业企业,力争到2027年全市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达到100家左右。鼓励高成长科技服务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牵头实施科技攻关和应用示范项目,培育一批标志性科技服务业企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 九、促进科技服务与产业融合发展。聚焦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强共性技术服务供给,强化中试验证能力建设,促进全产业链融通创新发展。坚持“以需定研、以用为导向”,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合作,凝练形成技术参数清晰、研发周期合理的技术项目清单,采取揭榜挂帅、协同创新等方式攻关,每年发布“揭榜挂帅”项目100项左右。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百校千企”计划,组建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分产业开展科技成果路演对接等活动,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每年对接高校院所100家左右,链接服务企业1000家左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 十、打造科技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沂蒙科创城建设,引育一批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中试孵化、创投金融等专业机构,打造立足城区、覆盖县区、辐射全产业的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以高新区、沂河新区和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为依托,综合配置科创平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资源,提升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加快引育汇集一批孵化类熟化类转化类科技服务业企业。(责任单位:沂蒙科创城建设工作专班,相关县区) 十一、壮大专业化科技服务人才队伍。用好“人才公寓免费住、科创园区免费用”等政策,引导高层次科技服务人才在临扎根、发挥本领。加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培育壮大懂技术、懂产业、懂市场、懂金融、懂管理的专业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年内布局专业化机构10家左右,引育复合型技术经纪人100名左右。创新技能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围绕生物制造、高端工程装备、智能农机等重点领域,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厂中校、校中厂20处以上。(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驻临高校) 十二、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撑。引导金融机构推出科技金融专项融资产品和服务,探索创新“中试贷”“先投后股”等金融产品,打造“沂科贷”系列服务方案,构建产业创新多元金融支持体系。用好“科融信”综合服务平台和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科技再贷款等政策,积极争取省科技股权投资支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每年投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市科技局、临沂金融监管分局、中国人民银行临沂市分行) 十三、加强协同联动保障。市科技局会同科技服务业领域相关单位和县区建立部门协同、市县联动工作推进机制,统筹科技服务业相关政策任务落实。各相关单位要做好企业走访、政策宣讲和辅导服务,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深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领域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责任单位:科技服务业领域各相关单位) 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限至2027年12月31日,有具体实施期限的按相关规定执行。实施期间如遇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调整,按最新政策规定执行。各责任单位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堵点卡点问题,确保措施全面落地达效。 ![]() |
【下载Word】
【下载PDF】
【关闭窗口】
【字体:
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