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585729837/zfb/2025-0000128 发布机构 临沂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目录 部门动态 发布日期 2025/07/25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送教到家” 精准孵化培育乡村四雁人才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送教到家” 精准孵化培育乡村四雁人才

7月22日,沂蒙大地热浪灼人。在郯城县醉东风乡村艺栈古朴的乡村讲习所内,气氛却比骄阳更炽热。2025年度临沂市鸿雁人才孵化培育示范班(郯城县合作社专题)在此圆满结业,本次培训是市农业农村局“送教到家”第一堂课,来自郯城县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领域的180名优秀鸿雁人才,满载新知与激情,成为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的火种。

四雁孵化育强兵

精准滴灌助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临沂市深入实施的四雁孵化工程,将鸿雁——扎根乡村、具有一技之长和带动能力的本土人才,视为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关键一环。本次由市农业农村局主办、郯城县农业农村局承办的合作社专题示范班,正是深化四雁孵化工程的精准落子。

“选好苗子,才能育出栋梁。”郯城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光宇介绍,为确保培训实效,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前期他们做了大量扎实工作。通过深入乡镇(街道)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聚焦“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具备良好素养和理念、具有较强经营或技能、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核心标准,在全县种植、养殖、加工、社会化服务乃至非物质文化传承等多个涉农领域精挑细选。经过广泛宣传和自愿报名,最终锁定了这180名产业发展基础好、学习热情高涨、辐射带动力强的鸿雁精英。“他们是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土专家’‘田秀才’,更是引领乡亲们共同富裕的‘领头雁’。”李光宇说。

课堂田埂双熔炼

真知灼见润心田

培训内容的设计,直击合作社发展痛点与鸿雁人才成长需求。摒弃“填鸭式”教学,市农业农村局精心打造了“理论课堂+田间课堂”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让知识在讲台与泥土间自然流淌,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课堂内,智慧激荡。市农技中心农民合作社专家赵银萍以“合作社规范管理”为题,条分缕析,将法规政策、财务管理、风险防控等关键点化繁为简,为合作社行稳致远夯实根基。临沭金丰公社总经理董书通带来“四雁人讲四雁故事”鲜活一课,他动情讲述“创新服务模式 做有情怀的现代农业人”的创业历程,那份对土地深沉的眷恋与创新的锐气,引发了全场学员的强烈共鸣。一位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课后感叹:“规范是底线,情怀是动力,专家们的课,解渴又暖心!”

烈日当空,临沭县的田间课堂更显生动。在“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整洁的村居、完善的设施、蓬勃的产业融合景象,生动诠释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金丰公社的参访则将“创新服务模式”从概念变为现实。学员们深入了解其覆盖耕、种、管、收、储、销的全链条社会化服务体系如何有效赋能小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对“服务创造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沙窝村青年造物基地则展示了文创赋能乡村的无限可能,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碰撞,让从事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员看到了产业化的新路径。赢润种植专业合作社里,智能温室里盆栽蓝莓青翠欲滴、高效集约的生产模式令人赞叹。学员梁成乐蹲下身,诚恳地询问技术员:“投入多少?效益咋样?能引进不?”汗水浸透了他的衬衫,笔记本上写满了收获。

振翅高飞正当时

共绘振兴新图景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鸿雁振翅的新起点。

学员平金鑫的家庭农场正面临着产品升级瓶颈。此行他不仅找到了提升品质的答案,更在金丰公社的案例中觅得电商营销的新路:“培训打通了思路,回去就着手建品牌、拓渠道,带着社员一起干!”培训如星火,点燃了180位学员心中创新求变、引领共富的燎原之志。

鸿雁孵化蓝图已然铺展。市农业农村局四雁工程办公室负责人龚宜超指出,今年临沂市农业农村局将四雁孵化作为推动四雁工程进一步深化的主力工程,旨在通过技能培训、要素支撑、搭建平台等助力四雁人才创业兴业、带动共富。李光宇表示,郯城县农业农村局将紧跟部署,深化实施四雁孵化工程,激活四雁孵化器效应,每个乡镇建设1处四雁孵化基地或教学点,全年累计培育头雁5000名、归雁3000名、鸿雁2.5万名、雁阵2000个,为叫响四雁品牌打造郯城样板。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醉东风艺栈的屋檐,满载而归的学员们带着新思想、新技术、新愿景,奔向各自的田野。这支在精准孵化中不断壮大的鸿雁队伍,正以扎实的脚步与奋进的身姿,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力书写四雁孵化工程的郯城新篇章,为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沂蒙好例”作出更多郯城贡献。

(临沂日报)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