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创新“融进去”。主动将公开融入治理,在全市率先开展基层治理公开议事活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治理决策的认可度、满意度明显提升。组织线下公开议事。针对当前基层治理难题及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各乡镇(街道)根据工作实际开展线下公开议事活动。活动邀请群众、商户、企业等利益相关方,现场想思路、找对策、定办法,推动所议问题有效解决与快速落实。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2期,解决实际问题4个。搭建公开议事平台。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建立郯城县基层治理公开议事平台,每月选取1个议题,邀请利益相关方通过在线议事模块进行线上议事。线上议事不需实名认证,不设具体时间,公众可在议事周期内的任意时间段,使用手机或电脑反映问题、提出意见。议事周期结束后,对平台自动统计的议事结果进行公示,并将结果反馈至各乡镇(街道)。今年以来,累计组织线上议事1次,推动解决困难问题1条。开展公开议事监督。各乡镇(街道)根据线上线下公开议事结果处理基层治理工作,并将事情处理过程和完成进度形成文字材料,在议事平台民主监督模块公开。同时,依托政务公开专区和县政府网站问卷调查平台发放线上线下调查问卷,邀请公众对基层治理公开议事的形式、内容、效果等进行评价,为下一步改进工作提供思路和依据。
二是抓实“请过来”。多形式邀请公众代表走进政府机关,“零距离”感受政府决策为民、发展为民、管理为民、服务为民的理念。举办“政府开放日”活动。发布开展“政府开放日”系列活动通知,明确开放主体、开放对象、活动形式等内容,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媒体记者等走进政府机关,了解政府运行,监督政府工作。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共组织开展“政府开放日”活动126次,其中走进“危废管理”、“阳光”民政、水利工程开放日、了解发展改革工作等活动获得了一致好评。举办“政府开放月”活动。在全市率先开展“郯心公开”“政府开放月”系列活动,通过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发布报名通道,700余名市民代表报名参与。开放月采取参观现场、座谈交流、参与体验、讲解解说等一种或多种方式,邀请公众代表观摩项目建设现场、业务办理现场、机关内部、指挥中心、实验室等场所。截至目前,已举办2期“政府开放月”活动,涵盖政务专区体验、应急实战演练、重点项目观摩、企业座谈交流等45场主题活动。举办“政务公开日”活动。将每年的5月15日设立为“政务公开日”,围绕擦亮用心规范、全心服务、暖心便民“郯心公开”品牌开展系列活动。一是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回答媒体记者关心的问题。二是邀请公众代表参观体验县乡村三级政务(三务)公开专区,现场讲解政府信息查询、政策资料查阅、信息公开申请等内容。三是组织宣传活动,印制发放“5·15”政务公开日活动小册子及“郯心公开”品牌周边产品。据统计,两届活动期间,参与群众6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接受群众咨询建议100余条。
三是聚焦“走出去”。本着走出机关到基层、跳出系统看问题的原则,开展政务公开社会评活动,近距离收集群众意见,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线下调查。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及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政务公开社会评活动易拉宝,邀请往来办事人员扫码参与问卷调查。同时,印发纸质问卷,便于操作智能手机有困难及未使用智能手机的群众填写,个人填写不便的,则由现场工作人员采取一问一答方式进行记录。调查结束后,累计向参与问卷调查并提交有效问卷的个人,发放“郯心公开”帽子32顶、笔记本100本、手提袋150个。线上征集。在县政府网站政民互动栏目及各级各部门政务新媒体发布郯城县政务公开社会评活动调查问卷,广泛征集社会各界对全县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建议。问卷设计坚持注重实效、促进工作的原则,重点征集近年工作是否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可,是否能够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征集期间,组织各级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人员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调查问卷148人次,发动微信好友填写问卷62人次,有效征集覆盖面明显扩大。分析数据。政务公开社会评活动期间,共回收调查问卷454份,年龄集中在30-50岁,主要职业是自由职业者和其他职业。经分析,93.44%认为郯城县政府信息容易获取,98.72%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及时性满意,97.38%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准确性满意,61.67%最希望政府网站公开新闻动态类信息、59.03%希望公开政策文件及解读信息、56.39%希望公开政务服务信息,96.96%认为政府网站建设能够满足自身获取政府信息的需求,49.34%认为公开内容需要改进、40.97%认为政策解读需要改进、40.53%认为互动回应需要改进。目前,已根据调查结果,开展了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具体提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