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强力抓手,更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选项。近年来,临沂高新区科技创新办公室紧紧锚定“全市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四新”经济孵化地、集中区战略定位,聚焦“突破高新”目标,突出政务公开“广度”“深度”“精度”,不断提高政务公开质效,以政务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推动全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公开促科技政策落地。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今日头条等平台实时公开各类政务及政策信息,今年以来在门户网站公开政务信息20余条,大力推进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券申领、研发费用补助等各类创新政策实时公开。围绕上级各类科技创新政策,深入企业开展惠企政策宣讲,今年以来累计走访服务科技企业100余家,定期组织企业参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券等政策培训班,对规上企业财务及技术人员专题辅导,发放科技创新政策汇编300余册。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研发费用补助等各类惠企政策,推进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今年以来为区内科技企业争取政策资金2000余万元,获批科技金融贷款1亿余元,为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政策支撑。
二是以公开促创新主体培育。深入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组织召开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政策培训会,全流程指导企业规范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定期开展高企认定培训活动,辅导企业做好研发费用归集、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创造等工作。对年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内企业、到期应复审企业提前介入辅导,开展“一对一”走访服务,提升高企政策宣传和辅导效果。截至8月底,全区完成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批次共206家,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89%;推荐参加2023年度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2批次共75家。

三是以公开促科技成果转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梳理企业所需所盼,编制企业技术、人才、项目需求图谱,搭建企业、高校、院所“连心桥”,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力度,着力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成功举办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校地企合作交流等活动,与山东交通学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探索校地合作科技成果落地新模式,今年先后征集企业技术需求40项,促成校地合作18项。依托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进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网上联办、一次办好”和无纸化办公,实现让企业不见面一次审批服务。今年以来已登记技术合同67项,合同成交额达到4.1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