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东区高度重视社会救助监督检查和诚信体系建设,将政务公开工作与社会救助深度融合,健全主动告知、主动发现、主动互动三项社会救助领域政务公开机制,从严从精从细落实兜底保障惠民政策,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
一、深入一线讲政策。救助政策多维度公开,在区政府门户网站、“河东首发”客户端、“临沂河东民政”微信公众号、村居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媒介公开发布社会救助政策。通过座谈交流、学习培训等方式,推动全区社会救助容错纠错宣传工作,让各镇街大胆使用,让民政领域党员干部职工加深对政策的理解,积极投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一线,担当创新干事。深入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打造“诚信课堂”,提高政策知晓率。

二、数据赋能强支撑。坚持每年举行业务培训,对救助政策进行解读,同时开启社会救助“定制”服务,先“问需”再“施训”,针对收集的疑难问题一一解答,结合实例指导各镇街民政干部将政策要求渗透到具体工作。今年共收集问题30余项,开展“宣传进镇街”6次,“进社区”16次,培训人员360余人次。通过大数据共享比对与人社、医保、乡村振兴等部门的信息,及时将需要救助的人员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今年新增低保45户70人,其中有17户26人是通过大数据新增。

三、互动交流畅渠道。通过设置公众意见箱、微信公众号互动功能、公布监督电话、救助热线等形式,畅通群众反映问题、寻求帮助渠道,规范热线值守及诉求处置流程,在区政府网站政策问答库栏目上传常见问题,在公众参与板块个性化安排工作人员一对一服务,提供精准解答。对群众通过12345、信访、热线等途径反映的问题线索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及时调查、处理、回应,杜绝推诿扯皮、态度冷横硬等不良作风,切实提升为民服务质量。截至今年10月底,办理12345热线满意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