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水利局坚持将政务公开贯穿水旱灾害防御全过程,通过信息透明推动防御协同,借助防御实践优化公开机制,形成“以公开促防御、以防御强公开”的良性循环,切实增强水旱灾害风险应对能力。
一是聚焦预警预报,强化信息发布。利用卫星遥感、测雨雷达等技术手段,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动态,通过政务新媒体、电视广播、短信平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雨情、水情、汛情、旱情等监测预报信息、预警信号以及风险提示,明确影响范围、预警级别和应对建议,确保信息传递快速精准、覆盖全面。截至目前,累计发布各类预警信息3959条。

二是聚焦预案措施,公开防御部署。依法公开全县水旱灾害防御预案、应急响应机制等内容,详细解读预警响应启动条件、部门联动流程、群众避险指南等关键内容,确保群众清晰了解遇到灾害怎么做。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公布水库大坝、重要河道、大中型水闸等关键水利工程的安全责任人名单,明确各级责任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及具体职责,实现“工程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三是聚焦科普宣传,提升公众素养。运用图文漫画、短视频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山东通工作群、微信工作群、蒙阴首发、公示栏、大屏幕等渠道,提前发布人员转移避险、山洪灾害防御、极端天气防范应对等各类防灾减灾措施。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御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等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技术和方法,切实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四是聚焦互动回应,畅通沟通渠道。充分利用热线电话、民意征集等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公众关于水旱灾害风险、防御工作等的关切与咨询,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畅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水利局防汛值班电话等诉求渠道,实行“24小时响应机制”,对群众反映的灾害隐患、防御建议等,建立台账、分类处置,确保“接诉即办、闭环管理”。

下一步,县水利局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持续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努力打造阳光、透明、高效的防灾减灾体系。通过扎实有效的信息公开和政策解读,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全力保障河湖安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