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沂蒙山区腹地,辖11个乡镇、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81个行政村、34个城市社区,总面积1660平方公里,人口93万人,是世界长寿之乡、观赏石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城。
近年来,费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工作部署,聚焦争做县域经济新标杆,锚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争先,坚持“4321”发展思路,深化“5+1”工作推进机制,加快建设“活力之城、幸福费县”,县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4年,全县完成GDP568.2亿元,增长6.9%;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1亿元,增长5.7%;获评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上榜全国县域新型工业化综合实力500强,连续两年入选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今年1月份,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1亿元。
费县历史文化深厚,春秋时称鄪(bì)邑,战国时称鄪国,西汉初年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唐代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宋代大词人柳永的出生地,素有“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之称,被评为中国千年古县。费县是革命老区,是著名的大青山突围战发生地、蜚声海内外的《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获评全国首批“中国红色地标”。在外人才众多,从这里走出了房建成、贾金锋、杨德森3位院士,有着“院士之乡”的美称。
费县自然生态优美,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有大小河流106条、水库83座、塘坝57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森林公园2处,森林覆盖率38.4%,蒙山每立方厘米大气中负氧离子含量3000个,被誉为“天然氧吧”,全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1.84岁,现有百岁以上老人96位。境内“费县石”储量丰富、造型奇特,集瘦、漏、皱、透、形、雄、肥、秀诸特点于一身。拥有世界第一人行悬索桥、亚洲最长的红色山口列车、全国第一条高山无障碍游步道、江北第一悬崖栈道等精品景点,打造5A标准景区1处,创建3A级以上景区8处,观光游、乡村游、红色游、研学游协同发展,成为鲁南苏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获评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强县。
费县区位交通优越,距离临沂机场50公里,距离连云港、日照港120公里,1小时可达临沂中心城区。鲁南高铁、兖石铁路、日兰高速和5条国省道纵横境内,临滕高速建成通车,农村公路总里程3100余公里,通用机场已具备通航条件,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形成了集公路、高铁、高速、航空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高铁片区、城西产业园、化工产业园等园区储备了近15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拥有卫星地面数据中心,发展战新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基础坚实、前景广阔。
费县资源物产丰富,已发现矿产35种,优势矿种有建筑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饰面及建筑用花岗岩、闪长岩,其中白云岩储量10亿吨以上、位居全省第一。农业资源丰富,现有林果75.2万亩、年产48.8万吨,蔬菜22.1万亩、年产88.1万吨,水产养殖4950公顷、年产1.6万吨,市级以上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98个,是中国山楂之乡、西红柿之乡、板栗之乡、核桃之乡、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培育市级以上名优农产品47个、过亿元区域公共品牌4个,芍药山核桃、胡阳西红柿纳入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
费县工业产业发达,已形成木业、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四大优势产业集群,现有各类市场主体达7.8万余家,规上工业企业达到739家,获评全省工业强县、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县。木业方面,现有木业企业1万家,带动近19万人就业,是国家林产工业科技示范园、中国绿色家居材料基地,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新医药方面,拥有鲁南、罗欣两家全国百强药企,锐世全数字PET-CT项目开创了县域大型高端医疗装备制造先河,入选第一批山东新型医药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能源方面,总装机量3407兆瓦,形成了火电与风、光、水、生物质、天然气发电,以及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体系,联亿氢能产业园正在规划设计;新材料方面,石墨烯、镁合金等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中鸿石墨烯、中色天元镁合金等项目已开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