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互动 >> 回应关切 >> 正文
兰陵:从故事里寻找“解锁之钥”

从2020年10月起,兰陵县在全市率先开启“讲故事、学理论”活动。3年来,动人的好故事从我嘴入你耳,“飞”入每一个党员干部和寻常百姓家。

兰陵县讲故事“讲”出了什么?

“从故事里找到了工作方向,找到了‘解锁的钥匙’,让理论在实践的‘磨刀石’上闪闪发光。”兰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苏妮娜如是说。

一个故事解开了不少党员干部思想的“锁”,筑牢了群众观念根基。

6月17日上午,兰陵县大仲村镇车庄村车尚产业园,山东时彩雨投资有限公司预制菜企业的工人正在安装调试机器,准备投产。这是车庄村推进“三资清理”,盘活集体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又一好例。

“我是2021年4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乍一上来,感觉村里工作乱如麻,无从下手。当时,村集体账户上只有九毛六分钱,各种借条欠款累计300多万元,1400多亩耕地都在个人手中,十几年不交承包费。”谈起上任之初的“狼狈样”,车庄村党支部书记卓自田毫不讳言。

幸运的是,卓自田恰巧赶上全县开展的“讲故事、学理论”活动,通过学悟讲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研读习近平当村党支部书记时的一个个故事,让他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

经过调查走访,卓自田发现群众意见最大的就是集体资产流失。最终,“三资清理”这块难啃的骨头被“啃”了下来,今年村集体收入可达300万元以上。

用卓自田的话来说,“讲故事、学理论”活动成了工作的一大“法宝”。活动开展以来,兰陵县选取县镇村三级党员、干部、市县第一书记、企业家等多个层面代表,面向不同受众群体,示范带动各级党员干部宣讲,把高深的理论寓于通俗易懂的故事之中。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开展“讲故事、学理论”7800余次,走心的故事遍地传扬。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去年以来,全县涌现出王传喜式党支部书记9名、代村式党支部9个。

在兰陵,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透射出理论的光芒,彰显出理论的力量,为冲锋在农村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找到了破解难题的思路。

“为民办事,公道二字。”在讲故事过程中,尚岩镇王埝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保金有着切身体会。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村民们盼了多少年。可当青山社区75栋居民楼交付后,临近搬家了,村民们却迟迟不搬,问题出在哪里?

在宣讲“疍民上岸”故事时,王保金深切体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社区先后对房屋评估政策张贴公示了3遍,按抓阉排号选房。群众看到了公平公正,心结解开了,30天内303户居民全部搬进了新居。

和王保金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磨山镇西三峰村党支部书记张长征。作为兰陵县东城建设的核心区域,磨山镇征地拆迁任务比较重,光是坟头就要迁移1100多个。

“就是要往矛盾里走,往问题里走。”上门做工作,连吃几个“闭门羹”,仍然坚持端上茶杯就上门。张长征利用党员干部一天四点名的间隙,见缝插针地讲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讲村庄的发展前景,人在哪,就讲到哪,终于说通了全村人,一个月拿下了兰溪东路南延项目48户的征地任务,迁出坟头1100个。

你讲我讲大家讲,坚持故事开道,理论引领,“讲故事、学理论”活动在兰陵不断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理论讲学日”9897次,举办各类竞赛比赛8220次。

一个个好故事,还引发了一场场“头脑风暴”,提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宝钥”。

车庄村的老学校通过“三资清理”重回集体资产后,土地没有再流转,而是着眼长远发展,由村集体筹集资金建设车尚产业园,吸引归雁人才张伟回乡创业,落地山东时彩雨投资有限公司预制菜项目,项目以预制菜自主生产、电商集中销售为主,产品供应长三角各大城市商超,不仅为村集体增加固定资产700余万元,而且每年租金收益还为村集体增收34万元,吸纳周边100余人就业。

铁皮西红柿论个卖,6元钱一个。王埝沟村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流转560亩土地,建起26个标准大棚,村集体年增收13万元。一期搬迁的3个村以土地入股装备制造新城服务区项目,每年可获得10万元的保底收益,社区有8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变成了产业工人。

“讲故事、学理论”活动在兰陵首发,经过深入探索实践,不断打造讲与学的创新之“钥”。

5月16日,兰陵县华龙热电党支部举办主题党日活动,30多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员走进生产一线,开展“讲故事、学理论”活动。华龙热电成立“讲故事、学理论”骨干宣讲队,单周学、双周讲,激发员工入户“问暖”用心服务的干劲。去年以来,公司打造的智慧供热平台,让全县供暖温差不超过2℃。

兰陵“讲故事、学理论”活动经过拓面,目前已从镇街村居延伸到县直各部门单位,逐步覆盖全县,内容更丰富,形式更灵活,打造出更多的“解锁之钥”。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