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互动 >> 回应关切 >> 正文
临沭县玉山镇:做强“蜜薯经济” 奏响致富乐章

9月14日,临沭县玉山镇塘岭村的红薯迎来丰收。“今年风调雨顺,每亩平均产量3750余公斤,比去年增产500多公斤。”该村村民刘士波高兴地对记者说。

“暖式大棚里的育苗可以提前上市,通常在2月底或3月初就能销售。冷式大棚主要是新品种试验田,育有20多个品种。”近日,临沭县玉山镇红薯种植大户李庆祝在与记者交流时说,他成立的临沭县宝洋家庭农场以育苗为主,今年红薯种植面积约200亩,因种植得较晚,尚未进入收获期。“种植红薯不用等到红薯成熟,红薯苗就可以直接卖钱,五六天就能收一茬,一捆能卖十五六元,基本天天都有收入。”

红薯种植是玉山镇农业生产主打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育苗技术是红薯种植中的重要环节,为保品质稳增产,玉山镇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薯研究所合作,邀请专家现场传授红薯种植技术,建立了“育繁推一体化”脱毒种苗繁供技术体系,改变了传统的小农户自繁、自育、自留种模式,提高了种薯种苗质量,增加了红薯产量和种植户的收益,目前,已举办两届红薯栽培种植技术交流会。

“今年5月10日,山东省农科院教授王庆美到脱毒苗大棚指导红薯试验田种植,手把手传授红薯沟起垄、选育、壮苗、病虫害消杀等种植技术和操作规程,让我们薯农受益匪浅。”玉山镇苍盛新村的“兵支书”袁晓峰回忆起专家传授红薯种植技术时依然激动不已,“我们村去年成立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民可以到合作社剪苗、搞运输,赚取劳务费,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目前,共吸纳了30名社员,合作社今年收入达到180多万元,每名社员平均能分红5万元左右,加上用工和运输,每人仅合作社收益就能达到8万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

种植出品质优良的红薯还远远不够,让薯农口袋鼓起来才是最终目的。玉山镇不断延伸产业链,推进山东浙农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和临沭县块茎根植物脱毒种苗繁育研究所合作建立红薯产业园,对红薯进行深加工,拓展红薯市场。“为提高红薯的保存时间和经济效益,减少贮藏期间病虫害发生,我们建设了1万平方米的控温控湿红薯储存库,能储存红薯500万公斤,保鲜期达到180天,完好率达到95%以上,有效解决了红薯原种储存、红薯深加工淡季无货源、鲜食市场时间短的问题。”玉山镇副镇长季英玲说。

推进精深加工,促进产业融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该镇建设6500平方米的标准化深加工车间,用于红薯全粉、红薯丁、红薯原汁、红薯薯干等深加工,与丰之坊、东方甄选等开展销售合作。投产后,将与周边农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签订订单种植协议,为周边种植户和村集体提供脱毒苗2亿株,引领全镇农户种植红薯5万余亩,带动周边农户每亩增收800元,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形成“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扩大红薯产业发展优势,带动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一社一品牌、一场一特色、一村一优势、一镇一产业,小小的红薯也可以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该镇通过党支部领办、科创引领、数字赋能等途径,正在构建“红薯科技产业园”,将玉山蜜薯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构建包括人才培育、科研、产业三位一体的产业园,逐步擦亮“地瓜小镇”品牌,真正让“蜜薯经济”奏响乡村振兴致富乐章。

“我们将继续集中力量发展红薯全产业链体系,让红薯种植成为玉山的产业发展‘新名片’。”季英玲满怀信心地表示。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