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内病患何时不用去大医院“扎堆”挤破头?农民增收难题如何破?城区停车难、停车乱的问题又该怎样化解?今年以来,临沂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县区一改革品牌、一部门一改革重点”行动,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集中攻坚,探索创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就医养老等各个方面如何改善?力度有多大?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鼓起“钱袋子”获得感成色足
“自家厂子规模小、收益不稳定,以前面临需要抵押才能贷款的情况,现在凭咱的信用积分,授信额度一下涨了3万元,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周转压力。”沂水县院东头镇佟家庄村村民张玉江经营了一家木材厂,他所说的授信额度增加,源自全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的创新实践。
美德信用“贷”来真金白银,崇德守信也能变现“增值”。近年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单位初步探索形成了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临沂模式”,创新推出沂水县“信沂贷”等30余款美德积分专属信贷产品,同时不断探索美德积分金融转化新路径,优化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和服务,加大涉农信贷产品创新,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截至今年9月末,“美德+积分+金融”治理模式已推广至全市13个县区、150个乡镇、2308个行政村,涉农贷款余额3913.6亿元,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我市正不断释放改革“红利”,逐步把改革创新的“设计图”变成“施工图”,助推共同富裕,鼓起百姓“钱袋子”:河东区探索“党建引领、国企赋能”共同富裕新路径,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已为村集体和农户兑付保底分红、土地流转费用560万元;建立“国有企业+村集体组织+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助力22个村年均增收40余万元。市委统战部探索打造沂蒙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统战样板”的实现路径,深化“同心共富”行动,擦亮叫响“万企兴万村”等共富品牌,目前已打造115处示范基地片区,推动3276家企业(商协会)与2778个村结对共建。
“对我们老百姓来说,‘钱袋子’越鼓,生活越有保障,日子就过得越红火。”一项项创新举措,打通了一个个赚钱路子,收获了临沂人民的一致好评。
织密“保护网”安全感有保障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今年是全市职业教育突破年,市教育局多措并举,将产教融合作为重点突破口,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赋能区域。目前,全市已成立市域产教联合体4个,组建第一批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7个,新建产业学院13个,厂中校、校中厂44处,以此不断促进市域校校、校企、企企抱团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除教育改革之外,在全市范围内,看病养老同样迎来大变革:
——沂南县探索“县域医疗集团建设”新路径,创新体制机制、组建方式、运行架构等,构建紧密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自改革以来,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同比下降2.63%,县内就诊率由往年的81%提高到91.5%,群众就医满意度持续提升。
——平邑县创新打造“金字塔”型养老服务体系,聚焦基层兜底普惠、中端医养结合和高端康养融合,统筹推进城区布局优化、镇村设施提升和配套服务改造,在全省率先实施“精神特困人员集中托管服务”模式,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增效、增量、增质。
——市卫健委持续完善中西医融合发展机制,全市45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设置中医科,围绕中西医联合诊疗优势病种,创新服务模式,提高诊疗水平,达到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的多重效果,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健康保健的更高需求。
——市医保局系统谋划、有序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逐步形成分类整理、医院参与、科学确定、动态调整的医疗服务价格新机制,有效提高了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帮助群众获得高质量、有效率、能负担的医疗服务。
……
从城镇到农村、从企业职工到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待遇水平连年提高,一张越来越结实细密的社会保障网,兜住的是老百姓心里的踏实与温暖。
打出“便民牌”幸福感可持续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全市民生改革在察民情中暖民心,在汇民智中解民忧,接连打出“便民牌”,让民声更响亮。
合力攻坚,持续深化“12345·临沂首发”改革。市政府办公室聚力顶层设计、融媒创新、建模运行等,建立首发快办、接诉即办、精准交办、科学分办等十项机制,着力将“12345·临沂首发”打造成群众认可的为民办事品牌,今年1至9月,累计受理诉求357.7万件,同比下降5.1%,诉求一次办好率达79.5%,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分别达到93.1%、93.8%;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临沂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以法治手段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扩面提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面推进投资项目全流程服务综合改革,聚力打造“极优平台、极简机制、极细流程、极速服务、极致体验”的项目建设“临沂模式”;市纪委监委实施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一批损害营商环境典型问题,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规划引领,构建高效便捷交通体系。市治堵办探索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新路径,选取“医圈”“商圈”“学圈”等5类重点区域先行试点,不断实现我市拥堵指数和拥堵排名“双下降”;市交通运输局深化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路长制”管理模式,着力打造“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临沂模式。
民者,国之根也,万事之本也。群众的急难愁盼在哪里,改革的步子就迈到哪里。随着一项项具体改革举措的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红利持续释放,我市一系列民生难题逐步化解,老百姓的热切期盼得到有效回应,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正在不断提升。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