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商城,中国大集;吞吐万物,充盈生机。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临沂商城时作出了“向现代物流迈进”的重要指示。临沂牢记嘱托,大力实施商贸物流首善战略,加快“四个商城”建设,聚焦“商仓流园展”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市场集群、重要的物流周转中心,“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等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企业加快成长,产业更加多元,园区发展壮大,新城加速崛起……在向现代物流迈进的道路上,临沂镌刻下自强不息的奋斗足迹,澎湃着跨越赶超的强劲脉动。
企业:专线运输转型物流供应链
“公司业务突飞猛进。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15家分公司的大型物流公司,是园区内最大的物流企业。”置身于金兰物流基地川流不息的车流中,临沂中联智慧物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隽立峰,对物流业的发展变化深有感触。
普及运用专业仓储物流设施,更新换代新型运输车辆,货车全部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手机移动端“人、车、货”快速匹配,物流装备的改进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10年来,中联物流紧紧把握时代机遇,以新业态为引领,运输网络不断做大做强。
“我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开辟了临沂至霍尔果斯、喀什、二连浩特、绥芬河、浦寨等口岸的往返专线。”隽立峰把运作边境口岸线路作为中联物流专线网络的最后一块拼图。2018年,中联物流已成为大型专业化物流企业,辐射全国各地。
在公路货运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再进一步,2021年8月,隽立峰联合多家单位发起运营临沂-新疆货运班列,并与公路物流网络有效链接,打造了公铁联运模式。“解决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难点,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运输效能。”隽立峰对新型运输模式的探索,如同他打造的中联物流公司一样,成为临沂商城物流体系的骨干支撑。
截至目前,临沂商城已建成物流园区39家,拥有物流车辆16.9万辆,3000余条国内配载线路覆盖全国所有县城,通达全部港口和口岸,物流价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至30%。同时,开启了物流业务的海外布局,中欧班列、临沂航空口岸、临沂港在“一带一路”沿线扩展。
“每天上午,建设方都会给我发一条施工进度视频,期待新园区能够早日投入使用。”当下,临沂现代物流城的规划建设,给隽立峰干事创业带来更大的激情,他成立了中联供应链,规划建设临沂中联智慧物流园:“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全力发展现代物流!”
中联供应链与中联物流大有不同。“以前是专线物流,正在建设的是业态齐备的物流园区;原来专门搞物流运输,现在要提供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新物流园区勾画出隽立峰对于现代物流的理解:打造“一带一路”的“现代物流枢纽”,科学研判“商、仓、流”配比规律,大力发展智能仓储、标准仓储、共享仓储,着力构建现代流通标准体系。
产业:标准化信息化的路径选择
2013年,临沂商城大型专业化物流园区建设方兴未艾,兰田集团旗下金兰物流基地便是其中之一。彼时,这个园区年货运量760万吨,货值290多亿元。
“当时的金兰物流主要辐射鲁南苏北地区及国内部分大城市,影响力不够大,物流效率也不算高。”兰田集团党委书记王士岭说,兰田集团发力物流现代化建设,2022年,金兰物流基地年货物吞吐量增长到1800万吨,物流总额达到880亿元,物流专线覆盖全国2000多个县级以上网点。数字背后,是金兰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进程。
“加强与中国交通物流信息网、天河超算合作,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发多功能智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园区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王士岭介绍,目前,园区互联网交易率、手机App覆盖率、电脑客户端同步运行率达到三个100%。
在此基础上,兰田集团探索物流产业化路径,重点引导培育17家大型物流联盟,努力打造百强物流企业。打造了全省第一家短程物流,每天发出车辆600多辆,解决了乡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城的历史机遇面前,兰田集团着手打造金兰国际物流港,整合零担货运、仓储、运力、保税物流、分拣包装、快递等八大功能,提升发展质量。投入运营后,年货物吞吐量将达2200万吨,货值1500亿元。
兰田集团物流信息化探索,是商城物流现代化的缩影。10年来,临沂商城大力发展网络货运,促进车货及时匹配、供需高效对接。培育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加快物流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研发建设。目前,临沂商城物流专线信息化平台应用率达90%,提升结算效率50%以上。
物流的信息化有效联通了各个节点,产业化发展底蕴得以提升,在横向扩展和纵向延展中加快了现代化步伐。2022年,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5710亿元、物流总额8609亿元,分别是2013年的2.7倍和2.5倍。
园区:枢纽功能日益彰显
叉车来回穿梭,货车有序出入,下午4时左右的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里一派繁忙。在园区最南端的北斗试验仓内,一场无人叉车试验刚刚完成,工作人员针对叉车装卸运输货物等功能进行了专业调试和数据采集。
“无人叉车的应用可以解决仓储物流作业中物流量大,人工搬运劳动强度高等问题。”山东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副总经理王银龙介绍。
“现代物流 大有可为”——园区中心路拱形门上几个红色的大字引人注目,承载着非凡的意义。
2013年底,山东顺和集团天源国际物流园三期投入使用,货物年吞吐量达600万吨;2019年9月,临沂成功入选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名单,山东顺和集团为建设运营主体企业;2021年底,山东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投入使用……
局促的场地变身宽敞的站场,大棚式低平库升级为标准化的高台库,物流园区改变的不仅是外观,“智慧”更是其内核本质。
耕耘不辍,10年跨越。作为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主体的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占地约420亩,由超级分拨中心、智能仓储区、枢纽中心、北斗试验仓、中国物流之都展览馆、电商展示中心六部分组成。
“我们致力于将其打造成豫皖苏鲁地区综合物流园区、全国性的公路运输中转分拨平台、商贸集散中心、供应链服务中心的智慧物流园区。”山东顺和集团党委书记赵玉玺说。
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围绕人、车、月台、货、仓、安全六大要素,充分利用北斗、5G、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创造性地把物流业务与园区运营有机融合,实现园区管理的智能化和物流业务的智慧化。拿物流业务来说,通过无人道闸系统和北斗技术的运用,可实现货物从下单到园区分拨、仓储的全流程可视化跟踪。
作为现代物流城最先落地成型的物流项目,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将努力实现与规划建设的全国212个物流枢纽互联互通。“园区对面的顺和天源物流园于今年年底建成,从而实现两个园区遥相呼应,形成顺和集团品牌规模的集聚效应,引领临沂商贸物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融合发展。”山东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副总经理邓文进说。
“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将围绕‘四个商城’建设,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分拣线等先进技术,在智慧仓储物流体系支撑下,打造实现年货物吞吐量1500万吨、年交易额超千亿级的‘公铁海’多式联运智慧物流枢纽。”对于新园区智能化仓储物流一体化发展,赵玉玺有着清晰的定位。
新城:现代物流“成形成势成城”
200多座塔吊、上万名施工人员日夜奋战,轰鸣的机器声不绝于耳,运输车辆来回奔波……初冬时节气温骤降,却挡不住现代物流城大干快上的建设热潮。“现代物流城规划建设占地176平方公里,目前已落地产业项目87个、总投资502亿元,主要发展商贸物流、智慧仓储及高端产业生产集群,将再造一座现代化的全新商贸物流城。”临沂现代物流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陈效刚介绍。
2023年初,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现代物流城建设的战略布局,加速建设“临沂商谷、国际陆港、产业基地、滨水宜居”四大片区,明确“一年成形成势成城”。这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探索实践,也是临沂商城商贸物流转型发展的一张时代答卷。
作为现代物流城的核心功能区,国际陆港片区主要布局公路物流枢纽、铁路物流园、快递分拨中心三大板块,目前已落地25个项目,其中规划新建16家智慧物流园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和极具国际影响力的高能级物流枢纽经济先行区。
一座新城正在拔地而起,临沂商贸物流打开发展新格局。
“传统专线”向“现代多元”迈进。临沂紧抓政策机遇,将现代物流城打造成样板工程,实施32家物流园区、1888家物流企业整合搬迁,在搬迁中实现绿色集约和业态升级。
“多式联运”体系初步构建。临沂成为山东省欧亚班列三个集结中心之一,2018年至2022年5年间,欧亚班列累计开行1177列。临沂港与青岛港、日照港联动发展,实现港口功能前置。临沂航空口岸开放,开通临沂至缅甸曼德勒、泰国曼谷、越南芽庄、韩国仁川国际航线及临沂至韩国首条全货机航线。
物流新业态异军突起。快递、快运、绿色城配等多种运输方式迅猛发展,2022年,临沂快递业务量14亿件,稳居全省第一。稳步推进城配物流,推广应用新能源,新能源货运车辆保有量达1355辆。
……
牢记嘱托奋发有为,现代物流步履铿锵。随着现代物流城的加快建设,一个商贸物流的新高地正加速崛起,在全国商贸物流业版图上,临沂正在书写又一崭新篇章。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