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的盛大举办,如同“一把火”迅速点燃了全国各地对冰雪经济的巨大热情。继1月11日“好运山东”2024山东省冰雪嘉年华在临沭妙木山滑雪场举行后,2月8日上午,该滑雪场又迎来首届山东户外运动休闲季(临沂站)暨临沂市第五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第三届市民冰雪季。
滑雪不用去东北,来临沂就行了
“赛道不错,我已经是第4次来了。”2月8日,17岁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高二学生马天硕在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后,特意来临沭妙木山滑雪场体验冰雪运动的快乐。
妙木山滑雪场位于临沂市临沭县和连云港市赣榆区交界处,配备4人吊椅缆车、25台意大利天冰造雪机、2000套进口雪板,雪质优良,滑感舒适,深受周边滑雪爱好者的青睐。
首届山东户外运动休闲季(临沂站)暨临沂市第五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第三届市民冰雪季,由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临沂市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临沂市体育局、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临沭县人民政府承办。比赛为期2天,以“欢乐冰雪 共创未来”为主题,设置单板滑雪、双板滑雪、雪地拔河、雪地托球跑、雪地闯关5个雪上项目和轮滑冰球1个冰上项目,兼具趣味性、竞技性,吸引了全市500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参赛,掀起冬季全民健身热潮。
乘亚冬会“东风”,临沭做大冰雪经济
过去由于自然条件限制,所谓“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今,在“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下,伴随冬季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冰场雪场数量激增,银白色的速度与激情,纵横大江南北。
新春好时节,冰雪迎盛会。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开幕,不仅点燃了冰雪运动的激情,也为当地乃至全国的冰雪旅游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近年来,临沭县两次荣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先后荣获山东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先进单位等10余项省级荣誉。如今,该县正在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的道路上加速奔跑,这也是沂蒙革命老区首个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的争创者。
“今年是妙木山滑雪场运行的第2年,目前只是建设了一期项目,每天能接待400多名游客,滑雪场有初中高级4条滑雪道,均由法国滑雪公司设计,造雪设备、压雪车是冬奥会同款,并设置缆车和魔毯,让雪友拥有高标准的滑雪体验。去年5月,我们新建成度假区大楼,并从去年12月开始使用大楼1层至2层放置雪具,预计今年12月,大楼3层至9层将装修完成,作为酒店正式营业,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山东森涧冰雪温泉度假有限公司总经理皮秀堃说,上个雪季,妙木山滑雪场线上线下共售票2万余张,这个雪季已经售票近1万张。
冰雪运动早已不再是少数专业运动员的舞台,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项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热门运动,既为美好生活带来了激情与活力,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据临沭县体育发展服务中心群众体育科科长吴腾飞介绍,近年来,临沭县充分发挥赛事引流、赋能效应,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基层体育公共服务新体系,全力争创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该县依托妙木山滑雪场优势,大力推动冰雪运动区域互动合作,聚焦人民群众多样化冰雪运动需求,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已接待游客4万余人,带动经济收入1500余万元。
“1月16日,临沭县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发展赛事经济、冰雪经济。玉山镇积极响应发展冰雪经济的号召,利用地缘优势,全力推动妙木山滑雪场的建设,让冰雪运动‘飞入寻常百姓家’。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项目的帮扶力度,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体验冰雪运动的激情与快乐,助力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临沭县玉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正云满怀信心地说。
临沂冰雪旅游如何“热”起来
亚冬会的到来让冰雪经济越来越热,全国各地纷纷根据自身特色,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聚焦“全产业链”这一关键,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增长点,为做大做优冰雪经济指明了方向。
冰雪经济包括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装备等多个相关产业,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业体系。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以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与运营为基础、冰雪运动为核心、冰雪旅游为带动、冰雪装备制造为支撑的冰雪产业体系。
冰雪经济蓬勃发展,作为地处山东半岛都市圈和暖温带的临沂,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呢?
结合临沂的地缘特点与冰雪经济发展现状,长期致力于临沂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临沂大学教授朱建成认为,可以从五个维度发力,将“冷”资源转化为发展冰雪经济的“热”动力。
一是强化地理与气候优势,构建“山地冰雪+”特色模式。蒙山等山脉冬季积雪留存条件良好,具备建造滑雪场的天然优势。建议依托蒙山、茶山等山地资源,打造“高山冰雪+户外休闲”的复合型场景。例如,借鉴沂蒙山高山冰雪节经验,结合雾凇冰挂、冰瀑景观等人文自然景观,开发冰雪帐篷营地、冰雪音乐节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形成“日滑雪、夜文旅”的全天候消费链。
二是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打造区域冰雪经济辐射中心。临沂交通便捷,可吸引鲁南、苏北、豫东等客群。例如,推出“冰雪+红色文化”主题线路,串联滑雪场、红色景点、特色民宿等,形成“冰雪+文旅+研学”的综合消费场景,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并提升二次消费潜力。
三是破解产业短板,推动装备制造与人才培育协同发展。临沂冰雪装备产业链尚未成型,需借力省内威海、济宁等地的产业集聚优势,探索“技术合作+本地配套”模式,降低设备采购成本。建议政府引导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冰雪运动教练、设备维护人员等专业人才。同时,支持企业研发节能造雪技术(如直冷制冰系统),降低运营能耗,提升环保效益。
四是创新品牌IP,强化“沂蒙冰雪”文化的价值。临沂可挖掘“红色沂蒙”文化基因,打造差异化冰雪品牌。例如,设计“沂蒙冰雪勇士”主题IP,结合汉服体验、非遗手工艺展示(如沂蒙剪纸融入冰雪装饰),形成文化消费新场景。此外,可探索数字化营销,利用VR滑雪体验、元宇宙冰雪艺术展等新技术,突破季节与空间限制。
五是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并重,优化产业生态。建议政府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如对雪场夏季转型项目给予补贴、减免水电费用等,缓解高运营成本压力。同时,推动冰雪经济与乡村振兴相结合,鼓励周边村落发展冰雪民宿、农家乐等配套产业,形成“景区带村”的共赢模式。
朱建成认为,临沂冰雪经济通过全产业链布局与多业态融合,突破季节性与同质化瓶颈,未来若能强化品牌建设、深化区域协作,有望成为鲁南冰雪经济高地,为全国“冷资源”转化提供“沂蒙方案”。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当前,冰雪经济潜力无限、前景广阔。以亚冬会举办为契机,加快产业布局,临沂冰雪经济也必将能“燃”起来、冰雪旅游也必将能“热”起来。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