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政务要闻 >> 正文

“人从众”模式再现 

五一临沂旅游市场强势复苏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市民出游热情高涨,旅游消费热点不断。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出游共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

记者从市文旅局了解到,五一假期期间,我市文旅产品供给充足,文旅市场总体平稳,其中乡村休闲游、红色体验游、特色研学游、温泉度假游等特色旅游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提前开拓假日市场

提升游客满意度

3月底,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和沂水、沂南、平邑等5个县区分别出台了《2021年度旅游大团队奖励政策》,节前组织重点旅游企业、旅游景区赴淮北、盐城、南京等重点客源市场进行宣传推介,与各地重点旅行社达成合作协议,旅游市场热度不断升温,进一步撬动了长三角地区客源市场。

各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民宿等进一步改造提升游客中心、停车场、厕所、标识标牌、游览线路等基础设施,改进导游讲解、咨询投诉、餐饮客房等服务项目,优化软硬件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文旅产品丰富

文化体验游、乡村红色游受热捧

受良好天气、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等因素影响,游客“补偿式出游”热情持续高涨,出游需求得到释放。我市各县区整合文旅产品线路,积极推出博物馆游、文化科技游、民俗游等精品体验游。市民们或在博物馆里参观游览,或在图书馆里学习充电,文化体验游受热捧。

沂蒙山云蒙景区推出“乐炫、乐漫、乐味、乐动、乐技、乐享”六大主题活动,为游客带来别样享受。沂南竹泉村红石寨景区民俗演出、特色美食等引得游人接踵而至,景区内外车水马龙、人流如织。沂水彩虹小镇、天上王城等景区持续为游客提供最佳的个性化民俗体验,游客数量猛增,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游客增加明显。

各县区也纷纷推出富有沂蒙特色、主题鲜明的节会活动,助推假日旅游市场升温;假日期间,我市红色游、生态游、乡村游热度持续上升。

今年正值建党100周年,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利用百年古院落上演红色沉浸体验剧《沂蒙四季》,当地人用当地话演当地事,深深打动着每一位游客。费县中华奇石城景区推出“石上飞花、百万花塑,献礼建党一百周年”活动,让游客邂逅中华奇石,重温红色记忆。

河东龙园旅游区汉韵文化节、沂水花彩小镇首届春游踏青恐龙文化旅游节、沂蒙山龟蒙景区首届沂蒙山多彩体验艺术节、压油沟景区实景马战《兰陵王》《王牌能量》等生态韵味十足,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蒙阴孟良崮景区“战地槐花分外香”主题槐花节、费县利山涧首届水村野炊节、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竹尖漂流互动活动,使游客近距离体验多彩的乡村风情。

文旅市场安定有序

疫情防控毫不放松

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督导组,由县级领导带队,对全市各县区和重点景区进行暗访督导。各县区分管领导带队深入景区,开展旅游安全、疫情防控督导检查。各县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实行包重点景区责任制,强化旅游安全和市场秩序监管。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及时上报重要情况信息。

5月4日10时30分,蒙阴椿树沟景区游客达到最大承载量,市县两级和景区第一时间发布温馨提示,有效疏导游客。

各旅游景区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严格执行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要求,认真落实健康监测、佩戴口罩、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采用扫码支付、电子门票等技术手段进行购验票,鼓励实行实名制网络预约购票,引导游客分散进入,减少人员近距离接触和瞬时聚集。

各星级饭店、旅行社、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影剧院等文旅场所毫不松懈地落实好安全防范措施及疫情防控各项规定,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发布,全面筑牢文旅市场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这些不文明旅游行为

有点“伤”风景

五一假期期间,各大景区迎来了客流高峰,与此同时,景区环境维护也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有的游客随手把喝完的矿泉水瓶扔在景区的草地上;有的游客把一些吃完的零食包装袋扔在景区长椅上;有的家长为图方便,让小孩在景区随地小便……这些不文明旅游行为严重破坏了景区内美丽的风景。

“这些不文明旅游行为不仅大伤风景,也影响了其他游客的心情。”某景区保洁人员王女士说,“‘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不是一句空话,随手乱扔垃圾,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假期期间,市民出游热情高涨,但一些游客的文明旅游意识有待增强,在欣赏美景、尽情游玩的同时,别让自己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与景区内优美的环境格格不入。

(沂蒙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