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 >> 政务要闻 >> 正文

挺起“工业脊梁” 强力“突破高新” 

跑出工业经济量质齐升的高新“加速度”

——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书华

“今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目标,传递出‘强产兴业、尊商重企’的强烈信号,树立了‘工业挂帅、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凝聚了全市上下‘大抓工业、齐抓工业’的思想共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书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新区作为全市创新驱动和产业集聚的功能区,推动工业经济扩量提质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我们将把做大做强工业作为‘突破高新’的重中之重,聚集群、优结构、提质效,力争规上工业产值两年新增12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坚决挺起‘工业脊梁’!”

打造园区“主战场”,提升工业增长“承载力”。将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加快现有产业园区扩容提质,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园区,全力做好“筑巢”文章。做强电子产业园区,将电子产业园区拓展至9平方公里,同步完善基础配套、生产配套、生活配套,加快盘活1500亩低效闲置用地,推进企业退城入园,力争两年内电子产业园区产值由30亿元达到60亿元,打造成为国家级电子产业集聚区。做大医养健康园区,将医药健康产业园区拓展至1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生物技术、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等4个功能区,推动天一药业、爱舒乐卫生用品等12个工业项目扩产增产,力争两年内医养健康产业园区营业收入由27亿元增加到50亿元。做精智能制造园区,对金山工业园实行园区扩容、企业更新,整合打造成占地11平方公里的智能制造产业园,推动福建云峰机械制造、华能保温装饰、江苏考普乐、福建来宝等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力争两年内智能制造园区产值由50亿元达到100亿元。

按下招引“加速键”,积蓄工业增长“新生力”。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靶向施策引项目、全力以赴建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支撑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一手抓招引,按照“实、好、多、快”标准,紧盯500强、央企国企等龙头企业,加快引进一批既有规模体量又有科技含量的战新企业、优质项目,通过建链、延链、强链、补链,把集群做大、把链条做强,力争全年引进高质量产业化项目40个、到位市外资金85亿元以上,在过50亿元乃至百亿元项目上力争实现零的突破。坚持一手抓推进,发挥拆迁安置办公室、安商服务办公室作用,完善“在谈、签约、在建、竣工”动态管理台账,实行项目推进“红黄灯”预警,每月召开一次项目调度会,着力清除卡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确保年内投产工业项目15个以上,新增工业产值50亿元以上。

激活创新“主引擎”,培植工业增长“源动力”。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搭建创新平台。开展平台赋能提升行动,加快布局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引进产业核心技术人才,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力争今年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0个以上,两年时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覆盖率达到45%以上。做强孵化经济。发挥好科技创业园、龙湖软件园等国家级孵化载体作用,年内完成科技人才港建设,贯通“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链条,统筹“政产学研金服用”要素资源,构建企业从“种子—育苗—成苗”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圈,真正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示范区、集中区。壮大创新主体。开展“入规、升高、上市、扩面”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完善单项冠军、“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机制,力争两年内培育产值过10亿元企业6家、税收过5000万元企业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0家,以企业强拉动工业强。

优化环境“生命线”,增强工业增长“保障力”。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阳光雨露”,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做到让企业十分满意。强化为企服务,按照抓经济“一切工作到企业”的要求,开展“助企发展、竭诚服务”活动,组织182名科级干部联系帮包243家重点企业,常态化召开企业家恳谈会,“工单化”“派单制”解决企业诉求。强化要素保障,推动土地、资金等资源要素优先向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倾斜,年内盘活低效闲置用地1000亩以上,探索科技银行、创新“积分贷”等科技金融项目,用好“高质量发展十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8条”等惠企政策,在2022年兑现涉企奖励近亿元基础上,继续拿出真金白银扶持企业壮大。强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定期开展“企业评部门”“项目评部门”,正向引导、反向发力,进一步推动园区、部门转作风、提效能、促落实。

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争先。“高新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担当作为、实干争先,全力推动产业体量跃升、项目质量递升、发展环境提升,以工业量质齐升推动经济发展全面突破,跑出高质量发展的高新‘加速度’,为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作出高新贡献!”姚书华表态说。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