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在山东长路虹轮胎有限公司的成型车间里,全自动一次法轮胎成型机正在高效运作。经过密炼、压延、裁断、成型和硫化工序后,这款适用于全路况和全季节的新能源汽车轮胎便成功下线。“公司日产轮胎2.3万余条,目前正在赶制的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和比利时的订单。”山东长路虹轮胎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建菊介绍。
据了解,山东长路虹轮胎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研发、销售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全钢子午线轮胎、全钢工程机械轮胎、农用机械轮胎等,设有年产600万套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线,年产值达10亿元,主要出口欧洲、中东、中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大年初四就复工生产了,今年第一个月,就出口了39万条轮胎,公司目前订单充足,处于满产满销状态。”张建菊说,有了海关新政策的加持,公司的经营成本降低了,生产也就更加自信了。
张建菊提到的海关新政是指2023年底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中“暂停对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采取担保管理措施至2025年”。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主要有聚乙烯、天然橡胶等,是塑料加工、轮胎制造等行业的主要原料。
该公司出口主要以加工贸易为主,轮胎生产原材料中需要的天然橡胶大多从东南亚国家进口,按照海关原来的政策,需在办理加工贸易手册时缴纳限制类保证金。“2024年,海关为我们免缴限制类保证金1200万元,不但为我们省下了真金白银,也不用再安排专人具体处理保证金缴纳工作了,可以安心开展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张建菊说。
为推进该政策落地落实,临沂海关先后通过“关长送政策上门”、“关企面对面”、关企业务群等“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向辖区加工贸易企业广泛开展政策宣贯解读。 全面推行“网上办+零跑腿”模式,优化加工贸易手册设立、变更、核销等作业流程,实行“即到即审,即审即办”,实现手续办理“零等待”。“辖区共有4家加工贸易企业涉及限制类保证金,截至目前累计涉及金额超1300余万元。”临沂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关将持续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赋能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
加工贸易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巩固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地位的重要贸易方式。“去年企业共生产、销售各类轮胎645万条,其中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6.4亿元,同比增长57.9%。”张建菊说,公司今年计划改扩建生产车间及新增智能化硫化机等设备,预计投资6500多万元,实现轮胎产量增长10%,销售额增长10%。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