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市农业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180.05亿元,增长3.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24元,增幅8.9%,各项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效。
夏粮喜获丰收,经济作物稳定发展。全市503.6万亩小麦已收获完成,预计小麦平均单产407公斤,比去年同比增加2公斤,预计总产204.7万吨。蔬菜播种面积326.66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3.6万亩,鲜菇产量34.8万吨。全市果园面积发展到154万亩,茶叶面积发展到9.5万亩。
粮食价格略有下跌,蔬菜价格上涨拉动农民增收。与去年同期相比,粮食类价格略有下跌,但蔬菜价格上升较大。其中,监测的17种蔬菜中,16种蔬菜价格有不同程度上升,只有生姜价格有较大下降。
农业综合执法持续推进,农产品质量整体向好。各县区建立完善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县、乡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络,新聘任6766名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全面推进乡镇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今年上半年共开展省级监督抽查3次、风险监测2次、韭菜专项检测2次,抽取全市10个县区的蔬菜水果样品560个,总体合格率99%。
优质农产品基地不断提升,首次引入“以德务农”新概念。我市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574.82万亩,累计提升基地面积145万亩;上半年新创建果菜“标准园”46个,累计达到285个;全市“三品一标”累计认证1752个,其中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34个。在全国首次引入“以德务农”的概念,发布了山东省首个地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产自临沂”。
农业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较好。全市农业类重点项目12个,开工11个,总投资56.2亿元,完成投资15.5亿元。上半年已批复农业基本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7120万元。
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新型经营主体稳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068家(国家级4家、省级62家、市级541家、县级461家),共有登记家庭农场2816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94家;工商注册登记合作社16743家,其中市级示范社500家、省级示范社156家、国家级示范社51家。
继续实施全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已完善398个村级农技服务点,配备农民技术员451名;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市农广校系统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98期,累计培训各类新型农民7.8万人次;制定了临沂市千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实施方案,上半年面上普及培训次数236次,集中办班146个,培训人数4万人次,科技下乡2029人次,指导农户户数8万余户,服务指导面积累计120万亩。
全市7096个涉农有地村中,已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村6720个,有6389个村完成了县级数据库录入;成立县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2个、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交易大厅160个,配备电子显示屏137块。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99.4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32%。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