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开 >> 正文
索引号 1438332193/sfj/2024-0000090 发布机构 临沂市司法局
公开目录 建议和提案办理总体情况 发布日期 2024/12/02
文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标题 临沂市司法局2024年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总结
临沂市司法局2024年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总结

2024年,市司法局认真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市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办理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强化沟通协商,圆满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市司法局共承办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6件。其中,收到市二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建议8件,均为协办件;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提案8件(含市政府领导领办督办重点提案1件),其中主办件1件,分办件7件。内容主要涉及政府立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校园普法、诉源治理等工作。目前,所有建议、提案均按照要求限时办结,及时答复代表、委员,并上传临沂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建议网上办理系统、临沂市政协提案管理系统。根据办理工作要求,办复情况已全部在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专栏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办理责任。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后制定《关于做好2024年度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24年度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办理责任,细化节点推进、答复格式等办理要求。办理过程中,承办科室分管领导亲自过问、亲自审稿、亲自督促,积极与代表、委员进行交流、沟通,通过实地考察、座谈协商、专题调研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代表委员提出建议提案的初衷,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落实,确保办理效率和办理质量。

(二)强化沟通协调,确保办理效果。将沟通协商作为提案建议办理的重要环节,坚持“先沟通后办理”“先沟通再答复 ”,主动加强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系,深入了解代表委员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建议,积极采纳合理建议,优化工作思路,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水平。对协办件,主动做好沟通,积极梳理本业务领域工作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向主办单位提交答复意见。强化内部协作配合,主办科室认真抓好牵头,协办科室及时将办理情况反馈主办科室,形成工作合力。

(三)规范答复流程,优化工作质效。加强业务培训,召开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培训会,梳理汇总提案建议办理的要求,对责任分工、推进节点、答复格式等进行再部署再强调。明确提案建议“一口受理、分级负责、逐案办理、统一回复”办理原则,强化跟踪督办,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工作台账,定期调度办理进度。办公室作为督查机构和办理答复统一出口,切实发挥好审核把关“最后一道屏障”作用,特别是对答复内容针对性不强,对标代表委员问题建议不够精准的,坚决退回重新办理,确保对代表委员答复意见具备合理性、科学性和严谨性。

三、办理效果和采纳情况

今年的提案建议办理工作,充分吸纳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回应了群众期盼,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达到了办理一件建议提案,解决一批类似问题,推动一个方面工作的良好效果。

一是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结合刘海亮委员提出的第6号提案“关于规范行政执法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林俊臻委员提出的第408号提案“关于推行柔性执法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议”和伍家伟等10名代表提出的第A20240046号建议“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议案”,市司法局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开展大比武大练兵等技能培训26场,轮训行政执法人员12000余人次。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市收集问题线索328条,查摆问题和风险点3138条,制定整改措施4798条,完成整改2603条。持续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搭建全市“互联网+监管”涉企联合检查平台,所有涉企检查实行平台提报计划、系统智能匹配、部门联合检查、“扫码入企”比对、企业事后评价,强化涉企检查全过程监督,涉企联合检查平台被省大数据局评为全省大数据创新典型应用场景。优化涉企执法服务水平,广泛推行说理式执法,梳理公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48915项,“不罚”“轻罚”事项清单扩充至1097项,全市各级各部门普遍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编制行业合规指导清单8000余条。强化日常监督和重点监督,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临沂首发”、纪检监察、检察监督、法治督察、政府督查合作机制,落实监督闭环,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合力不断加强。

二是基层治理环境持续提升。结合宋敬华委员提出的第34号提案“关于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进诉源治理的建议”、褚惠委员提出的第208号提案“关于加强诉源治理 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建议”、王相海代表提出的第20240195号建议“关于医疗纠纷事件进行妥善处理的建议”和苗立义等6名代表提出的第20240237号建议“关于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工作的建议”,将调解中心与市域社会治安综治平台“一体化”建设,充分整合集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资源,构建形成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非诉讼纠纷服务中心(行政复议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体化运行”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实施调解组织优化,。全市共建立4733个规范化人民调解组织,筑牢人民调解基层平台。擦亮“红色调解室”“非诉在线”“兰陵首发”“百姓电视调解”及王霞、公明、张健、史立伟、李胜义等特色鲜明的沂蒙调解系列品牌。深度参与临沂热线首发工单处理机制建设,探索“首发+调解”工作方式,设立“老苗调解室”介入工单矛盾纠纷化解,突出沂蒙特色品牌建设。全市调解员选聘专职调解员4408名,实现专职人民调解队伍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夯实人民调解的基层基础。健全完善调解员生活补贴和案件补贴制度,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完善人民调解基层保障。

三是法律服务市场持续规范。结合胡月丽委员提出的第182号提案“关于加强我市法律咨询类公司管理的建议”,市司法局加强了联合执法查处力度,组织查处非法法律服务机构,对悬挂“法律服务”字样的中介机构进行了调查,对经营内容、执业许可、资质资格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询问,对悬挂“北京大律、电子打官司”等字样的车辆予以清理,同时进行调查取证,明确要求上述法律服务中介机构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活动。探索建立加强跨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司法行政、市场监管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法律咨询服务机构违法违规投诉举报电话、信箱和典型案例。加强全市律师队伍的管理和引导,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律师违规兼职行为特别是和法律咨询服务公司串联情况相关清理活动,严禁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参与法律咨询服务公司所有活动。强化宣传引导,在局门户网站、市律师协会网站及政务公众号发布公告,公布全市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基本信息,公开律师事务所与法律咨询服务公司的区别,提醒社会公众正确识别律师和选聘律师,规避法律服务机构选择风险。

四、存在问题

主要是对承办科室办理工作的跟踪督促、提醒还不够及时,导致个别承办科室落实代表建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强,与代表委员沟通交流较少,针对性不够强,“压线”办结,质效有待提高。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司法局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转化成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自觉的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和建议融入到工作中去,进一步推进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闭窗口】 【字体: 【打印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