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机制。健全“准许成本+合理收益”定价办法,建立健全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两部制”水价和区域综合水价。二是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加快完善计量体系建设,分类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制定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农业水权转让改革。三是城乡用水价格改革。城镇居民阶梯水价改革,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两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加价政策,差别化水价政策,城乡用水节约奖励,完善公共管网供水定价管理。四是再生水利用。将再生水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调配。再生水价格由供需双方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协商确定,实行价格累退。五是污水处理收费改革。定期评估、动态调整污水处理费政策,使污水处理费标准能够覆盖污水处理设施运营和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并合理盈利,推动污水处理服务费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