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机场始建于1958年,是山东省最早的民用机场。1994年临沂市委、市政府自筹2.2亿元资金扩建临沂机场,1998年12月26日恢复通航。2019年2月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临沂机场纳入山东省机场管理集团统一管理。2019年12月国家民航局正式批复同意临沂沭埠岭机场更名为临沂启阳机场。201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临沂机场作为航空口岸对外开放,2023年4月12日口岸对外开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山东省第五个实现口岸对外开放的机场,更是全国第一个正式获批口岸对外开放的革命老区机场。2023年12月经国家民航局批复,更名为“临沂启阳国际机场”。在全省机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集团将临沂机场定位为“鲁南苏北区域枢纽机场、区域航空物流中心、门户型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红色航空旅游示范机场”。
机场现占地263公顷,有长3200米、宽45米跑道及等长滑行道各一条,飞行区技术等级4D级,消防救援等级8级;站坪面积16万㎡,可满足35架各类飞机同时停放需要。现使用的候机楼面积1.76万㎡,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35万人次保障能力;机场航空货运站及分拣中心面积2.9万㎡,拥有国内、国际出发到达4个库区,其中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总面积1.04万㎡,可满足年货邮吞吐量5万吨保障能力。
临沂机场历史上已经历过三次改造提升,第一次在1994年,市委市政府自筹资金2.2亿元扩建临沂机场,于1998年12月26日通过国家验收,恢复通航。第二次在2010年,主要为建设面积1.76万㎡的候机楼,将机场的年旅客保障能力提升为135万人次。第三次在2015年,主要为扩建飞行区,延长跑道800米,新建平行滑行道3200米,新建两条快速出口滑行道和四条垂直滑行道,新建通用航空机坪、航空货运项目场地等。当前正在进行的临沂启阳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及附属工程是第四次改扩建,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改扩建。工程占地面积约413亩,总投资约30.96亿元,建设内容主要为新航站楼工程10.06万㎡、综合交通中心工程10.73万㎡、能源中心工程1499㎡、航管楼工程1960㎡、塔台工程694㎡、站前高架工程、室外总图工程、飞行区工程等。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保障需求。
近年来,在临沂市委、市政府和省机场管理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临沂机场客货主业实现跨越式增长。2015年实现旅客吞吐量103万人次,之后仅用3年时间突破200万,2019年达到258万人次,“十三五”期间共完成旅客吞吐900万人次,较“十二五”增长116%。202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87万人次,在全国运输机场综合排名位第57位,比2019年上升了4个位次。2021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36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1.2万吨,客运恢复水平在全国两百万级以上机场中排名第三,在华东地区两百万级以上机场中排名第一,全国综合排名提升至55位。2022年受疫情影响,完成旅客吞吐量118.28万人次,全国综合排名第60位。2023年完成旅客吞吐量233.91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7745吨,全国综合排名第65位。2024年实现旅客吞吐量246.84万人次,同比增长5.53%,在全国263家机场中综合排名第72位。目前共与15家航空公司合作运营50条国内及国际(地区)航线,通航34个城市,36家机场。